標籤: 文明野味
「洗舊」與「抓破」是牛仔褲產業很重要的技術,我不時在網上看到牛仔褲廣告,某些潮牌時尚講究產品破爛的程度,有些牛仔褲看起來彷彿曾慘遭怪獸攻擊,或在坎坷路面上拖行萬里(無誇飾)。有時候你不禁思考,為什麼日子過得比遠古時期舒適的現代人,如此講究歷經風霜的氣質。
臺灣人熱愛在人行道或公園的樹上寄養自己的綠色寵物,我不知道他們是在什麼時間點把自己的寵物綁上去的,也許是夜黑風高的晚上,也許是清晨甩手操做完之後,總之許多公共空間裡的樹經常懷抱養子,像鯨魚豢養藤壺。
我本人是臉書粉專「田文社」(駐點宜蘭深溝村之農業報導網站)的忠實粉絲,如果你也像我一樣三不五時巡水田一樣逛田文社,就會知道他們的吉祥物(?)乃粉紅色的福壽螺卵,田文社除了推銷地方農產、介紹悲喜交織的務農實況,也賣繡有「螺福宮」的粉紅棒球帽、福壽螺卵紋身貼紙、「歡螺喜穀」福壽紅包袋等周邊產品,讓人時時刻刻記得福壽螺卵對臺灣農民來說是多麼難纏的角色。
Discovery頻道《漁人的搏鬥》(Deadliest Catch)記錄阿拉斯加捕蟹船的討海生活,無論在收視與評價都是真人實境秀領域的翹楚,數以千萬人都曾透過它隔空領略過白令海峽的殘酷,此秀自2005年開播至今洋洋灑灑過了18季,養一個孩子都可以上大學了。
身邊許多男性同儕迷戀K-POP舞臺上那些鉛筆腿的熱舞女團,長期以來我隱約能感受到K-POP無遠弗屆的規模與威力,即使輕度臉盲症患者如我至今仍無法辨識其中任何一位巨星。
提到火車,你首先聯想到什麼呢?是朱自清爸爸的橘子、慈母為入伍兒子準備的鐵牛運功散,是林強的〈向前行〉,還是近日重登大螢幕的磅礡史詩電影《齊瓦哥醫生》?火車與驛站送往迎來,見證了現代文明與個人生涯中各種糾結的時刻,生離死別,戰爭與移民。
年初,我在家附近的銅錢草叢上看到一隻小蝶,顏色像剛破曉的冬日天空,迷濛的淡藍透紫,不比一元銅板大。我特地拍照,過一陣子找來徐堉峰所著的《台灣蝴蝶圖鑑》灰蝶專冊比對,發現它是灰蝶科(英文暱稱為Blues)中的「藍灰蝶」。翻閱圖鑑之後,才知道這種蝶類的中英文泛稱並不能展現其多樣性,牠們經常不是藍也不是灰,背、腹面的翅膀顏色與花紋也有戲劇性差異。
不久前順遊雲林與嘉義沿岸,是為了看一眼反覆出現在電影中的奇幻水鄉。黃信堯的紀錄片《帶水雲》採集雲林口湖風景,此地與陳玉勳的《熱帶魚》、《消失的情人節》拍攝地點嘉義東石相連,這片腹地百年前是潟湖,之後拓荒成良田,近40年因超抽地下水與海水倒灌,良田再度被上天收回,現今四處都是水淹民居、馬路與電線杆一截截沉入海中、海邊枯樹敗倒的超現實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