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心蘭
臺灣蘭花栽種技術享譽國際,長庚科技大學藥物研發團隊與青農合作,結合天然物、化學、藥理學、農業、臨床醫學和產業的專業知識,從蘭花萃取出抗發炎的新型植物成分,積極開發臺灣蘭科植物為功能性食品,不僅為臺灣永續農業作加值,更為廣大亞健康族群覓得曙光。
「臺灣是一個小島,在全世界的花卉產業版圖裡每一次提到蘭花,臺灣都不會被忘記。」花卉試驗分所分所長、園藝學博士戴廷恩講到蘭花,有農業研究人的驕傲。他指出,在世界花卉產業裡,有3個種類拿掉,「全世界產業會大地震」,第一個是蝴蝶蘭,第二個是馬拉巴栗,第三個是文心蘭。
位在雲林古坑的農業試驗所花卉試驗分所,照顧著各式各樣千嬌百媚的培育花卉,包括蝴蝶蘭、文心蘭、東亞蘭與火鶴花等重要外銷花卉品種的選育和栽培,以及設施栽培技術開發。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花卉試驗分所投入文心蘭育種多年,至今育成12個品種,今(7)日推出正值花期的盆花品種「台農8號─花木蘭」及「台農12號─紅雀」,開花性佳、花朵數多,具香味,已有業者技轉,有意拓銷日本、歐洲、中國等國際市場。
國內文心蘭栽培以切花為大宗,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育成專攻盆花運用的文心蘭品種「台中5號─白色佳人」,曾獲首屆國產花卉新品種推介會「最佳評鑑獎」,以及今年臺灣國際蘭展(TIOS)其他蘭屬第三獎;「白色佳人」白花系色調高雅,開花植株高度僅約45至50公分,顯得更加嬌小可愛,適合居家環境布置,現正公告技轉。
文心蘭是臺灣亮點蘭花產業之一,自1986年引進國內試種,已有超過30年的栽培歷史,1994年成功試銷日本2千枝切花後,全臺栽培面積即不斷增加。目前以臺中市、屏東縣及雲嘉南地區為主要產區,面積達到254.2公頃,在國際文心蘭切花產業獨占鰲頭,尤以外銷日本每年穩定供貨約2000萬枝,並在該國市佔率達 95%,總產值高達5億元。
國產文心蘭切花品種,以花色全黃的檸檬綠(Honey Angel)占9成最大宗,但因現有優良切花品種均有雜交不親和的特性,使得要育出新品種極其困難。秉薪蘭園從檸檬綠變異株中找到花色偏淡、接近鵝黃色「愛琳娜(Elena)」,歷經6年馴化穩定性狀,去年取得國內品種權,今年在日本登記品種權成功,花色受歡迎,產量高出檸檬綠近3成,售價多一倍。
文心蘭是我國切花外銷第一大花卉品項,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開發智能補光、摺箱機、碎石介質分離機及老株堆肥利用等5大技術,可讓A級花產量提升5成,幫助花農增加8成收益,包裝、搬運更省工,過去可能隨意棄置山林的老舊植株,也能循環利用再製成栽培介質。
鵝黃的文心蘭輕挽著檸檬綠的枝椏隨風搖曳,宛若裙襬飛舞的少女那般快樂無憂,在臺灣,它的綽號叫「跳舞蘭」。2018年在臺中舉辦的世界花卉博覽會,場館布置大量使用文心蘭與蝴蝶蘭,向各國宣告臺灣不但是蝴蝶蘭王國,也是全球文心蘭切花產量最高的國家。就像第31屆10大神農獎得主廖秉鋐現身2018年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國際形象廣告說的:「當然要把最美的東西展現給全世界知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科技部與經濟部合作推動智慧農業,攜手花農歷經5年奮鬥,臺灣文心蘭終於成功打進歐洲,開拓海外第二市場。
文心蘭是政府重點發展的蘭花之一,依用途可分為切花及盆花二類,目前臺灣的文心蘭產業以切花生產為主,盆花栽培較少,主要原因為近年較少自國外引進盆花品種或缺乏國內自行開發的品種。其次,臺灣位於亞熱帶地區,自國外溫帶地區引進的品種通常需要低溫,不適合臺灣平地生產,近年因美國開放文心蘭可攜帶介質輸美,吸引花農對文心蘭盆花產業的興趣,無新品種的推出成為文心蘭盆花產業發展的最大阻礙。
人與土地的連結從哪裡開始?當一條溪流引入圳道盈滿稻田,農民將秧苗穩穩插入田土;當海女閉氣潛入10公尺深的海水中,只為找尋足以支持生活所需的海產;當人們特地前往農村,就為看看團購多回的農特產生長在什麼樣的環境。連結其實一直都在,只是生活形態變了,變得不再容易看見需求與土地之間的關係。發揚土地價值的農漁村和第一線生產者,是時候拉回眾人的目光了!一起讓故事重新流進每個人心中;檢視地方的特色與缺口,找出凸顯自我價值和經濟發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