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心蘭
國產文心蘭切花品種,以花色全黃的檸檬綠(Honey Angel)占9成最大宗,但因現有優良切花品種均有雜交不親和的特性,使得要育出新品種極其困難。秉薪蘭園從檸檬綠變異株中找到花色偏淡、接近鵝黃色「愛琳娜(Elena)」,歷經6年馴化穩定性狀,去年取得國內品種權,今年在日本登記品種權成功,花色受歡迎,產量高出檸檬綠近3成,售價多一倍。
文心蘭是我國切花外銷第一大花卉品項,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開發智能補光、摺箱機、碎石介質分離機及老株堆肥利用等5大技術,可讓A級花產量提升5成,幫助花農增加8成收益,包裝、搬運更省工,過去可能隨意棄置山林的老舊植株,也能循環利用再製成栽培介質。
鵝黃的文心蘭輕挽著檸檬綠的枝椏隨風搖曳,宛若裙襬飛舞的少女那般快樂無憂,在臺灣,它的綽號叫「跳舞蘭」。2018年在臺中舉辦的世界花卉博覽會,場館布置大量使用文心蘭與蝴蝶蘭,向各國宣告臺灣不但是蝴蝶蘭王國,也是全球文心蘭切花產量最高的國家。就像第31屆10大神農獎得主廖秉鋐現身2018年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國際形象廣告說的:「當然要把最美的東西展現給全世界知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科技部與經濟部合作推動智慧農業,攜手花農歷經5年奮鬥,臺灣文心蘭終於成功打進歐洲,開拓海外第二市場。
文心蘭是政府重點發展的蘭花之一,依用途可分為切花及盆花二類,目前臺灣的文心蘭產業以切花生產為主,盆花栽培較少,主要原因為近年較少自國外引進盆花品種或缺乏國內自行開發的品種。其次,臺灣位於亞熱帶地區,自國外溫帶地區引進的品種通常需要低溫,不適合臺灣平地生產,近年因美國開放文心蘭可攜帶介質輸美,吸引花農對文心蘭盆花產業的興趣,無新品種的推出成為文心蘭盆花產業發展的最大阻礙。
人與土地的連結從哪裡開始?當一條溪流引入圳道盈滿稻田,農民將秧苗穩穩插入田土;當海女閉氣潛入10公尺深的海水中,只為找尋足以支持生活所需的海產;當人們特地前往農村,就為看看團購多回的農特產生長在什麼樣的環境。連結其實一直都在,只是生活形態變了,變得不再容易看見需求與土地之間的關係。發揚土地價值的農漁村和第一線生產者,是時候拉回眾人的目光了!一起讓故事重新流進每個人心中;檢視地方的特色與缺口,找出凸顯自我價值和經濟發展的方式。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育成蕙蘭「台農1號─大吉大利」,以及文心蘭盆花新品種「台農8號─花木蘭」,這兩個新品種蘭花花期在11、12月及農曆年節間,因國曆年及農曆春節前是重要的花卉銷售時段,新品種有助國內市場銷售,還有外銷東南亞、歐洲及日本的潛力。
能擁有一個美得像花園的菜園,一直是我心中的夢想。七年前,我收集廢花盆裡的土壤、星巴克大杯紙杯跟蔬菜種子,克難地開始了自己的都市農夫計畫。刻意這麼開始,是希望找到都市人隨手可及的種菜方式。
文心蘭盆苗搬運與切花採收相當耗費人力,長期負重搬運是常見的工作型態,作業人員常反覆進行彎腰、屈膝、過度施力及伸展等動作,容易導致四肢肌肉與骨骼傷害,同時腰椎椎間盤退化或突出等,亦是農業常見的職業傷害。為建構良好的工作場域與省工省時的農業作業體系,藉由機械化協助人員減少反覆性的負重工作,提供機械輔助設備如搬運車輛等,以避免肌肉與骨骼等傷害。為此,本場研發文心蘭電動自走式軌道搬運車,方便植床換盆時,資材的搬運與輸送或切花採收後的搬運作業,以有效節省人力與採收時間。
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開發文心蘭智能補光技術,以LED全光譜光源夜間補光,可讓文心蘭切花品質從C、D級提升為A、B級,A級花數量較未補光增加逾5成。因A級花與C級花價差達一倍之多,此技術有助花農提高收益。
動盪卻又過得飛快的2020年已接近尾聲,你對自己這一年的工作表現滿意嗎?距離年底已進入倒數,很快就要迎接新的一年,好好把握機會衝刺事業,為今年畫下完美的句點,堅持到最後的才是贏家。快跟著星座專家小孟老師的運勢預測搭配改運花藝,為自己的事業締造巔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