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栽培、包裝到植株循環利用 臺中場5大研發助文心蘭收益增8成 省工效率倍增

文心蘭是我國切花外銷第一大花卉品項,以臺中市栽培占比50.3%為最大產區。(圖片提供/臺中農改場)

文心蘭是我國切花外銷第一大花卉品項,近年受到氣候變遷栽培不易、人力缺乏,以及疫情下運費高漲等挑戰,影響出口銷量,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開發智能補光、摺箱機、碎石介質分離機及老株堆肥利用等5大技術,可讓A級花產量提升5成,幫助花農增加8成收益,包裝、搬運更省工,過去可能隨意棄置山林的老舊植株,也能循環利用再製成栽培介質。

國內文心蘭栽培面積約250公頃,年產5,700萬支切花,年產值達5億元,以臺中市占比50.3%為最大產區;文心蘭切花主要出口日本、荷蘭等國,臺灣文心蘭在日本的市占率更高達9成5。

國內文心蘭自然產期在5、6月及9、10月兩個時段,由於臺灣文心蘭以出口日本為主,日本文心蘭價格以12月至隔年3月間最好,花農因此多透過除芽方式產期調節,將9、10月的花延後至11月到隔年1月,再透過夜間補光把產期延後到12月至隔年3月。

臺中場研發「智能補光技術」可演算氣候參數,讓補光時機更精準。(圖片提供/臺中農改場)

臺中農改場場長李紅曦表示,文心蘭容易因產期延後,遇到低溫且光線不足,導致切花品質不佳,臺中場研發「智能補光技術」可演算氣候參數,抓準補光時機,讓切花品質提升一個級別,3年生植株A級花產量提高50%,「A級花每支多賺10元」,可幫助每分地25萬元收益花農,增加8成、20萬元收益,收入達45萬元;相較傳統定時電照,使用高壓鈉燈具智能控制補光可省電45%,使用LED燈具更可省電達65%。

栽培文心蘭需要搬運盆苗及碎石、木屑等介質,臺中場開發「電動輔助搬運機械」,可載重500公斤,方便植床換盆等搬運作業,省工省時10%;外銷切花以紙箱包裝,過去仰賴人工反覆性摺箱,容易產生人員肩頸、手腕等處勞動傷害,臺中場的全自動「摺箱機」每分鐘可摺3只紙箱,並自動貼附商品標籤,可提升效率達2倍以上,節省人力,避免職業傷害。

電動輔助搬運機械讓農民搬運更省工。(圖片提供/臺中農改場)

臺中場的全自動「摺箱機」每分鐘可摺3只紙箱,並自動貼附商品標籤,避免人工職業傷害。(圖片提供/臺中農改場)

文心蘭生長5至7年需要將老舊植株汰換,但植株根系纏繞碎石介質,過去需要以人工敲打除石,每人每小時僅能處理30至50盆,耗時費工,臺中場「碎石介質分離處理機」可提升篩離石頭效率6倍以上;去除碎石後的老株,農民任意棄置山林可能造成環境汙染,臺中場粉碎老株後添加微生物製作堆肥,再混合泥炭土製成栽培介質,讓廢棄資材能循環利用,減少碳排。

李紅曦說,循環利用栽培介質會用到15%老舊植株堆肥,塑型製成的栽培塊可廣泛應用於蔬菜、花卉育苗,價格還比進口栽培塊便宜40%,有助減少進口資材碳足跡。

去除碎石後的老株剩餘資材可再次利用,避免造成環境汙染。(攝影/游昇俯)

使用文心蘭老株再製的栽培介質,也可供其他花卉、蔬菜育苗使用。(圖片提供/臺中農改場)

這5大研發技術,電動輔助搬運機械可應用於其他花卉、蔬菜設施栽培場域,碎石介質分離機也可供於果樹枝條及堆肥過篩使用,老株循環利用技術再製的栽培介質,也可供其他花卉、蔬菜育苗使用,技術研發不僅文心蘭產業受惠。

摺箱機及碎石介質分離機共取得3件新型專利,摺箱機、碎石介質分離機及智能補光技術3項技術也已完成技術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