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農林家良與蘆筍農林雅香、陳台生
封面故事
凍齡小鎮裡住著老靈魂,新世代撐起的老店新氣象

從高鐵雲林站驅車15分鐘,便抵達位於雲林縣中心的土庫,比起隔壁因糖廠聞名的虎尾,土庫像是低調的退隱明星,隨處都是開業超過一甲子的老字號──製麵廠、榨油廠、眼鏡行……,它們以父輩傳承的技術為經,新世代的創意為緯,交織成老店新氣象;還有見證臺灣罐頭奇蹟的白蘆筍園,以及凍漲30年的銅板麵包店,也難怪青農兼土庫導覽員林家良如此形容:「土庫是一個凍齡的小鎮。」

阿改玩生活團隊
封面故事
以故鄉為田野,看見支亞干的日常風景

陽光照進花東縱谷裡依山傍河的太魯閣村落,返鄉青年Apyang與三位夥伴組成「阿改玩生活」團隊,打開百年的樹洞之門,為過往的旅人訴說部落裡一則則山野田間的生活故事。

穿龍圳
封面故事
穿龍圳引路,漫遊古村落的舊與新

「小時候早上5點就要到水圳挑一大桶水,倒進家裡的陶甕。」苗栗縣黃金小鎮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監事邱新和在水圳旁回憶。清朝先民引後龍溪水,在山地斧鑿出的穿龍圳至今已奔流180年,滋養苗栗良田。不僅孕育出知名的紅棗,也灌溉街區活力,老屋陸續改造成豆腐坊、農產小鋪等,販售友善資材的鋪子也進入最後的整備階段,準備開張!

採火龍果
封面故事
【給農村的情書】有機是人與土地相互的瑜伽

我的家在苗栗通霄北邊的新埔村,搭火車到新埔,從車站出來很快就能看到一片海。新埔是個小漁村,但我們家的經濟來源,都是來自阿公的農田。

陳惠琪 阮予希 陳右穎
封面故事
【青農對談】農漁村生存指南與交陪心法

你曾經憧憬過養殖漁業或從農生活嗎?離開沉悶的辦公室,藍天白雲取代天花板,風和日暄是天然的照明及空調,身心自由後彷彿連空氣都特別清新。但是鄉村生活不如都市便利,濃厚的人情味中隱藏著交際規則,勞作辛苦更是無法言喻。三位來自農漁村的青年,以不同身分與角度分析利弊,指引欲移居及返鄉的人一條明路。

「希望之海」藝術裝置
封面故事
老街重生計畫,找回海口青年生力軍

海風陣陣,走在雲林臺西的中山老街,不見富麗堂皇的傳統建築、人聲雜沓的小吃店,冷清的街道店門緊掩、房屋破敗,很難相信這是雲林沿海最早開發興盛的「臺西第一街」。2021年水牛設計部落受公部門委託,進駐老街修頹屋、辦商展(siong-tián),歡迎大家一起「踅海街」。不僅阿公阿嬤歡喜「好久沒有這麼熱鬧了」,在外工作的年輕人也相約回來,開始思索在家鄉生活的可能性。

鄉間小路小村日和有機走村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2年4月號 小村日和.有機走村

散步於小村,奔流的溪水、田裡的作物、均一價的柑仔店與古早味麵包坊,都有說不完的故事。雖然村子小小,人有點少,日子卻過得很「有機」──不是農業型態、只看認證的消費時尚,而是人與內在身心狀態、外在自然環境和諧共處的生活態度。

好好生活書店
封面故事
【小村造夢】我在家鄉開一間24小時營業的書店

最初萌生在家鄉開書店的想法,是大三構思未來的理想生活時蹦出來的,當時非常迷茫於要北漂進劇組還是留在家鄉,一個人去澎湖待了十天沉澱自己,期間遇見無人書店「安書宅」,開啟我對經營一間店不同的想像,後來知道日本也有無人書店,確立了接下來五到十年的生活:在家鄉開一間不會綁住自己的小店,一邊當個自由接案仔。

野地花草布置餐桌
封面故事
【小村造夢】我們在荒煙蔓草中挖出一個寶

如果有人問我怎麼找到長濱的家屋「海邊小巫」,我會說是土地找到我們的。2018年的秋天,不管是學歷、工作經驗,還是人脈或存款戶頭,我們把一切歸零,如一張白紙地到了澳洲,最後半年待在一個樸門園區生活,釐清了我們渴望創造的不是社會認為成功的事業,而是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分享喜愛的事物。

林林農園林志鴻
封面故事
【小村造夢】實現夢想藍圖的食農職人

風土民情影響了食物,在地文化左右了飲食,這是我對飲食文化的見解。從米戚風蛋糕專門店到現在的林林農園,我正走在自己嚮往的飲食文化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