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乳牛
美國從今年3月至12月20日止,已經有16個州至少800餘頭牛隻受禽流感感染,並從生乳中驗出H5N1病毒,61人受禽流感感染,一名德州乳牛場工人被認為是牛傳人首例,超過30位感染案例與接觸牛隻有關;但H5N1病毒並非食源性途徑感染,飲用經滅菌處理的牛乳不必有食安疑慮。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成功開發全國第一臺「乳牛3D 影像體態量測系統」,並已於臺南的桂芳牧場導入該系統進行場域測試及驗證。畜試所表示,該系統不但可以快速了解乳牛體態,而且採用國產零組件,零件維修替換方便且價格親民;該系統在桂芳牧場運作期間,每日約可節省1.5 小時的人工巡檢時間,充分達到省時省工的效果。
隨著台灣乳業在日益競爭的市場中努力突破,酪農也在仔細考慮具體措施來提升生產力和效率,草飼料作為飼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支撐著乳品生產。許多實例已證明,更多的選擇才能為產業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由歐盟共同資助的「歐盟脫水牧草:源自大地的優質營養」推廣活動,旨在將來自西班牙和義大利的歐盟飼料的高品質解決方案帶到全球多個市場,活動已在台灣啟動。
「我一開始也很迷茫,但遇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之後,真的可以好好思考是不是未來要走這條路。」農校教育如何讓學生對農業萌生興趣,進而思考持續投入的可能?畢業於虎尾農工畜產保健科的賴政彥,在高中生涯接觸畜牧實務,由此點燃投入相關產業的火種,並經過一連串嘗試確認自己熱情所在。目前在中興大學畜產試驗場工作8年多的他,已將畜牧業當成志業,活用工作所學也自我精進,朝「擁有自己牧場」的夢想邁進。
美國首例感染禽流感野鳥造成數州乳牛感染禽流感,並進而使1名牧場業者感染的事件,衛福部疾病管制署表示,國內雖無此疫情,仍呼籲民眾切勿飲用未經殺菌處理的生乳。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指出,北美感染乳牛的H5N1與國內驗到H5N1屬不同基因型,國內H5N1案例只曾感染禽鳥,乳牛經檢驗全數禽流感陰性、無H5N1疫情。
乳牛一般來說產後體型會變瘦,國內畜牧場習慣在乳牛產後泌乳前期做體型評鑑,掌握牛隻體態變化及健康,但評鑑需高度專業且過程耗時,農委會畜產試驗所開發「2D乳牛體態量測自動評分系統」,可在1秒間自動拍攝10張2D影像,免人工,每日即時監測乳牛體型變化,準確率逾93%,且拍攝過程無須限制牛隻行動,更符合動物福利。
中熟品種青割玉米「台農8號」,播種後到採收期只要90到100天,產量又高,子實糊熟期採收鮮重每公頃約50公噸,相較國內種植最廣的「明豐3號」多出15%至20%,而且在田間自然環境下未發現銹病病徵,可減少用藥,讓乳牛吃得更健康。
國內種植甘藷(地瓜)面積有9千7百公頃,每年產量約有25萬公噸,但格外品比率高達24%,數量約6萬公噸,現在利用這些不具商品價值的格外品甘藷,加工製成青貯料添加在乳牛的飼料中,可在不減少牛乳產量、不降低牛乳品質的前提下,降低飼料成本、提高粗收益。
根據全球數據庫(Numbeo)調查,臺灣牛奶一公升均價為臺幣93元,為僅次於黎巴嫩的世界第二貴。儘管如此,我們仍對牛奶和各種乳製品──冰淇淋、優格、起司、蛋糕、手搖飲、調味咖啡趨之若鶩、樂此不疲。牛奶在臺灣為何如此昂貴?為什麼乳牛產乳可以源源不絕?以下為你解答關於乳牛、乳品加工及營養的疑惑。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經過2年的籌劃,推出「動物福利標章-乳牛篇」,4月底公布稽核標準後有3家酪農場提出申請,花蓮吉蒸牧場以「透明鮮乳」,成為全國第1支通過認證的「動物福利標章鮮乳」,動物福利標章下一步將推出肉豬篇,讓消費者透過消費,對動物福利展現實質支持,並間接力助國內畜禽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