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牛感染禽流感病毒?今年3 月25 日美國農業部揭露這項訊息時,確實讓許多人一面感到狐疑,心頭一面又蒙上一層不安。
每年一到秋冬,北半球的候鳥自北方的繁殖區向南遷徙,禽流感的季節也拉開序幕。禽流感病毒就像乘著候鳥班機的旅人,隨著班機在不同的地點著陸。這些奈米等級的小乘客,下機或轉機的過程中,就有可能在當地落腳,感染家禽或是其他野鳥。
H5N1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肆虐全球
就禽流感病毒的型別來說。過去3 年全球流行的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在病毒的型別上有了轉變。2021 年春天之前,H5N8 亞型是主要流行的病毒;自2022 年的冬天以來,侵襲全球各地家禽產業的病毒株,絕大多數是H5N1 亞型。
從影響的範圍來看,H5N1 亞型的疫區,也比過往的其他H5 亞型病毒更加遼闊,這個病毒的足跡在美洲大陸甚至跨越了赤道,向南蔓延到祕魯、厄瓜多、智利、巴西,甚至闖進了南極圈。
少數還沒有淪陷的淨土,只剩下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紐澳周邊的太平洋島國。
猶有過之,H5N1 亞型雖然仍為「禽」流感病毒,但在過去2 年中,受害的不只有二隻腳的禽鳥;哺乳動物因感染H5N1 亞型病毒而生病甚至死亡的案例,也在陸續累積當中。這些哺乳動物的感染案例雖然零星,但被感染的動物種類很廣,美洲貂、貍、家貓、紅狐、臭鼬、浣熊、郊狼、南美海獅、鼠海豚等陸上及水中的哺乳動物都是受害者,顯見這個病毒株的特性正在逐漸改變,比以往更有能力在禽鳥以外的動物體內繁殖。
美國乳牛的感染案例
即便如前面提到的,H5N1 亞型禽流感病毒已經在不少哺乳動物身上留下蹤影,美國的乳牛禽流感案例出現時,依然造成不小的震撼。
今年2 月份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獸醫留意到有乳牛出現採食量減少、反芻減少、產乳量突然下降的現象;有些病牛產出的牛乳濃稠變黃,狀似初乳。出現疫情的牛場,牛隻生病的比例約在10%至15%,病牛多半會完全康復並且恢復產能,牧場將檢體送到實驗室檢驗,起初也找不到病因。
時至3 月上旬,德州和新墨西哥州發生這種疫情的牧場出現野鳥和貓死亡的情形,死亡的貓曾喝過未經過殺菌處理的生乳,死亡前出現沉鬱、僵直、轉圈等神經症狀。牧場的檢體其後被送到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獸醫診斷實驗室,驗出了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註:禽流感病毒也是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一種),並且進一步被美國農業部的實驗室確認為H5N1 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牛乳中含有高量的病毒也被認為是貓的可能感染源。
截至5 月24 日,美國共有9 個州的乳牛場確診,確診的牧場有63 場。美國政府已經對乳牛的跨州移動加強管理,以遏止病毒擴散;制定檢驗指引,以優化獸醫實驗室對產業的支援;公布了病毒基因序列,以供進一步研究與比對;落實對酪農業的管理及屠宰檢查,確保食品衛生安全。
從乳牛衍生出來的人類感染案例
截至2024 年5 月底為止,美國在這波乳牛禽流感疫情中因為接觸H5N1 亞型感染牛隻而被傳染的人類病例一共有3 例,患者都有與乳牛的接觸史。所幸患者均沒有因為感染而引發嚴重的疾病,治療後皆已康復或緩解。
編按:美國從今年3月至12月20日止,已經有16個州至少800餘頭牛隻受禽流感感染,並從生乳中驗出H5N1病毒,61人受禽流感感染,一名德州乳牛場工人被認為是牛傳人首例,超過30位感染案例與接觸牛隻有關;但H5N1病毒並非食源性途徑感染,飲用經滅菌處理的牛乳不必有食安疑慮。
該如何看待乳牛場感染的疫情
有關牛隻感染禽流感病毒,與動物與人類健康相關的國際組織已經對美國這一波乳牛禽流感的疫情做出呼籲。身為消費者的我們,需要了解:
- 一、牛乳是主要的風險物質,但只要產自健康乳牛、經過殺菌處理的牛奶才可以放心飲用。
- 二、經過屠宰衛生檢查的牛肉可以安心食用;一般烹飪的溫度也足以殺死禽流感病毒。
- 三、一般民眾避免與牛隻近距離接觸,不要飲用剛搾取、尚未處理的生乳。
對於酪農業者,為了維護產業與消費者的信心,應該做到:
- 一、維持高規格的牧場生物安全。
- 二、發現牛隻健康有異狀,立即向獸醫師或縣市動物防疫機關反映。
- 三、工作時做好個人防護,留意個人衛生與健康
狀況。
國內目前並未發現禽流感病毒入侵養牛場,基因分析也顯示我國存在的H5N1 亞型禽流感病毒與北美洲的H5N1 病毒株有相當的差異,對於市售鮮乳和牛肉製品的安全性不用過度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