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產業全面升級 公糧收購總量不變、「輔導」每公斤提高1.5元 轉作每公頃增1萬元

農業部部長陳駿季表示,「糧食產業全面升級計畫」已考量WTO規範的農業境內總支持(AMS)削減承諾及可能帶動物價等因素,對米價影響最小,是最溫和的方案。(攝影/游昇俯)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與立法院會商,允諾年底前提出公糧收購配套措施,農業部今(23)日提出「糧食產業全面升級計畫」,在公糧收購總量不變下,調整三階段收購數量,並且提高「輔導收購」每公斤1.5元,從每公斤23元漲至24.5元,預估讓交公糧稻農年收入增加每公頃2萬元;並為確保稻作面積不增加,也提高轉作雜糧、休耕獎勵金每公頃1萬元。

糧食產業全面升級計畫明年一期作起上路,約需增加預算每年57.2億元。農業部部長陳駿季表示,若依立法院主決議提高公糧收購價格每公斤5元,促使稻作面積增至27萬公頃,將增加支出91億元,升級計畫已考量WTO規範的農業境內總支持(AMS)削減承諾及可能帶動物價等因素,維持公糧總收購量不變,不影響集團產區栽培稻米數量,對米價影響最小,是最溫和的方案。

陳駿季說,升級計畫不僅照顧12萬名繳公糧稻農,也兼顧包含雜糧在內36萬名糧食生產者收益;農業部未來也將針對稻作面積、生產成本、產量及產地價格,建立一套完整的公糧收購定期檢核機制。

繳交公糧數量約占國內稻穀產量3成。(製圖/豐年社)

稻穀市場價格走勢及公糧收購量。(製圖/豐年社)

公糧保價收購分「計畫收購」、「輔導收購」、「餘糧收購」三階段實施,現行計畫收購每公斤26元、輔導收購23元、餘糧收購21.6元。陳駿季表示,國內繳公糧農民約12萬人,一定會繳計畫收購;但因稻穀市場價格接近輔導收購,交公糧稻農則會視市價高低擇優繳交;餘糧收購遠低於市價、重點在保障生產成本,農民很少繳交。

升級計畫調整公糧收購措施,以支撐產地價格為目標,調整三階段收購數量,以一期作為例,將計畫收購、輔導收購數量上限每公頃2,000公斤、1,200公斤,分別提高至3,250公斤、2,550公斤,餘糧收購則從原本3,000公斤調降為400公斤,收購總量不變、每公頃6,200公斤;加上輔導收購提高每公斤1.5元。陳駿季說,公糧收購措施調整有助稻農年收益增加每公頃2萬元,會比三階段收購全面提升5元還多。

公糧收購措施調整有助稻農年增收益2萬元。(圖片提供/農業部)

農業部同時推動「1集2轉3加3」,「1集」部分稻米集團產區獎勵金最高每公頃1.82萬元,契作優質品種價格每公斤26.5元以上,並為公糧導入水稻收入加強型保險。陳駿季表示,過去為了讓繳交民糧農民生產有保障,推動水稻收入保險,但天然災害危害不分是否繳公糧,因此將水稻收入加強型保險導入公糧農民,提高理賠金額;同時,針對集團產區等的水稻收入保險,推動目標價格提高至少3元,增加保障。

稻米集團產區獎勵金最高每公頃1.82萬元。(圖片提供/農業部)

公糧導入水稻收入加強型保險。(圖片提供/農業部)

依照過往經驗,國內稻作面積維持24萬公頃,產銷可接近供需平衡。陳駿季說,為了維持稻作面積不因公糧收購措施調整而增加,轉作所有作物品項及休耕獎勵金提高每公頃1萬元,避免種植雜糧的14萬名農民因與稻作競爭找不到地可種;原本二期作種稻者,「2轉」提供轉作雜糧旱作獎勵金最高每公頃2萬元。

轉作所有作物品項及休耕獎勵金全面提高每公頃1萬元。(圖片提供/農業部)

原本二期作種稻者,「2轉」提供轉作雜糧旱作獎勵金最高每公頃2萬元。(圖片提供/農業部)

「農業不是用價格去喊的!」芬園鄉農會總幹事黃翊愷表示,公糧調漲5元,可能影響秧苗價格及播種、整地、收割等工資跟著漲,「農民真的有受益到嗎?」可能立法委員沒有想過。這次升級計畫雨露均霑,讓交公糧農民收入多每公頃2萬元,種作雜糧收入也能增加,樂見其成。

現行稻米集團產區以保障價格契作,每公斤26元至29.5元不等,公糧調漲將促使集團產區契作價格須連帶提高,將墊高品牌米生產成本,進而轉嫁消費者。全國最大稻米契作集團栽培專區、稻米不繳交公糧的富里鄉農會總幹事張素華表示,國人食米量在減少,公糧若調漲5元,她曾詢問合作通路商,大家都喊「消費者沒辦法(接受)」。

農業部今日說明「糧食產業全面升級計畫」,芬園鄉農會總幹事黃翊愷(右1)表示,公糧調漲5元,秧苗價格及播種、整地、收割等工資恐怕跟著漲;富里鄉農會總幹事張素華(左2)也表示,公糧調漲將墊高品牌米生產成本,進而轉嫁消費者,合作通路商都喊「消費者沒辦法(接受)」。(攝影/游昇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