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南投名間鄉松柏嶺茶區海拔200~400公尺、位於八卦山脈最南端,茶葉種植面積和產量居全臺之冠,長期供應國內商用茶市場近8成原料,但量大不一定等於低價次等,當有的茶農選擇產製價格較低的飲料茶,如今已傳承第五代的泉發製茶廠,百年來始終秉持對品質絕不妥協的職人精神和振興茶鄉茶業的使命感,如何成就一杯茶湯、茶香、韻味俱足的好茶,一起前進今年春仔茶的製茶最前線,讓老師傅為你說茶吧!
臺灣茶產業發展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委會)茶業改良場(簡稱茶改場)息息相關,從茶樹品種、茶園栽培及管理技術、茶樹病蟲害防治到製茶技術改良、茶葉多元化產品等,120年來與臺灣風土同舟。其中研究氣候變遷與農業生長模式多年的研究員蔡憲宗表示,善用茶改場選育的抗旱品種,結合科技智慧掌控氣候變化,同時針對茶菁特性調整製茶技術,將有助強化茶產業韌性。
在臺灣所謂春茶,指的是從農曆節氣上「立春」到「穀雨」這段時間內所生產的茶。春茶所需具備的條件,是在冬季有很長時間的休眠,再來是溫度及日照都很適宜茶樹的生長,因此無論滋味或是香氣都有獨特之處。臺灣春茶產量約占全年30%,是茶農最喜歡的季節,加上耕作與製作上的到位,都讓人在品嘗春茶時感受到春天的美妙氣息,無論香氣或滋味都是人生一大享受,因此出現「以春茶為貴」的說法。
知名韓劇《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深印在劇迷腦海中的重要場景,絕不會錯過的,是那整片白綠相間,如細雪初降大地般廣闊的蕎麥花田。顏色雪白,花語是「戀人」的甜蕎花穗,與一般所知蕎麥麵中的蕎麥同株,在結果前會盛開滿滿細碎的小白花,白色花瓣中一抹淺黃的花心,還帶著粉色的花蕊,隨風搖曳的嬌俏模樣,宛如初雪覆蓋大地,讓人彷彿抵達仙境般地美麗。而這樣的美景,其實不用出國,在臺灣就能看得到!
每年2~3月,有「客家母親花」之稱的魯冰花盛放於臺灣北部鄉間茶園,為黛綠茶叢染上一片金黃,美不勝收,吸引許多遊客慕名而來。其實栽植魯冰花,不僅可營造花海景觀,對改善土壤質地、養分回收、雜草控制更是卓有貢獻。到底如何栽種才能彰顯魯冰花的綠肥功能?茶園與水田施作須注意哪些細節?黃花、白花、紫花的差異在哪?看完這篇,想必魯冰花的魅力成因和各種栽培知識都難不倒你了。
春節期間行經花東縱谷,放眼所及常是一大片黃澄澄的油菜花或迎風搖曳的波斯菊花海,藍天白雲下的稻田,化身七彩燦爛的立體畫布,叫多少經過的大小朋友不由得慢下腳步,心醉神迷。
從豆漿、豆干到植物雞精,百變多姿的大豆還有一項拿手絕活,擔綱滋養農田的綠肥小精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南場)育成的綠肥大豆「台南4號」、「台南7號」,是提升水旱輪作品質的優秀幫手,既可抑制田間雜草生長,也能與根瘤菌共生發揮固氮效益,促進土壤肥力、減少化學氮肥的施用。凡平地耕作與坡地果園栽培,都少不了綠肥大豆活躍的身影。
水稻除了拿來吃,還可以當綠肥?「臺南17號」辦到了!它是臺灣第一支溫室專用綠肥水稻,不僅能在高溫烤箱般的夏季溫室裡茁壯成長,還能減少土壤中的線蟲數量,降低蟲害發生機率,更能改善設施栽培常見的土壤鹽化問題,破除連作障礙,是協助農民提高作物產量的得力助手。
臺灣種植綠肥作物的歷史由來已久,即便在1970年代化學肥料興起時,綠肥一度式微,但主管機關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現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與種苗改良繁殖場(簡稱種苗場)仍持續推廣綠肥,因為綠肥有相當多元的功能,不僅能提升下一個期作作物生產力,也對整體生態有益,更能幫助維持土壤環境平衡,減緩土壤因過量施用化肥持續惡化,是永續農業不可或缺的一環。
番石榴在臺灣經過多年品種改良,爽脆清甜的口感跟高營養價值的特性,已成為最受國人喜愛的水果之一,亦是旅外僑胞或外國觀光客來臺灣必吃的水果,加上幾乎是周年可生產的特性,使得番石榴不但是臺灣的國民水果,也是具備外銷潛力特性的果品。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經過近10年的諮商爭取,美國於2019年10月通過檢疫規範、同意臺灣番石榴鮮果輸入美國,然而過去保鮮技術無法克服使得出口量一直無法擴大,所幸農委會科技處投入冷鏈技術研發、開發出番石榴輸美的技術條件,在產官學研公私協力下,於去(2022)年12月實際海運出口,以40呎貨櫃運至美國洛杉磯,既符合檢疫條件又確保到貨品質優良,順利進入美國通路販售,終於在美國也能吃到臺灣爽脆清甜的番石榴。
面對海內外供銷競爭與全球糧食危機議題,高雄市政府積極打造全面冷鏈系統,規畫「六龜大型區域冷鏈蔬果理集貨包裝場(簡稱六龜冷鏈包裝場)」、「路竹加洲果菜運銷合作社大型集貨冷鏈物流加工廠(簡稱加州冷鏈加工廠)」,以及「大樹蔬果冷鏈運銷園區(簡稱大樹冷鏈園區)」,期盼建構出如同台積電地位般,守護高雄農業的冷鏈黃金鐵三角。值此同時,歷史悠久、肩負守護臺灣葉菜類農作需求的高雄市梓官區農會(簡稱梓官農會),也以壓差預冷機、真空預冷機和冷藏車等設備,強化葉菜類蔬菜的保鮮期,降低損耗。從政府到民間合力構築的冷鏈系統,將成為大高雄地區搶攻「產地新鮮直送」市場的堅強後盾。
雲林縣為全臺多樣農糧作物重要產區,農業產值連續5年拿下全國第一,近年中央和雲林縣府將強化冷鏈物流體系視為重點政策,也多管齊下積極輔導縣內農、漁、牧業者提升冷鏈設備,促進產銷調節功能、確保農產品質及增加農民收益,希冀藉此翻轉農業弱勢產業的刻板印象,接軌生鮮產品生產及加工管理的國際標準,放眼全球市場的藍海。
臺灣農產品常因供需失調而價格起伏,近年面對全球化競爭,更凸顯建置完善冷鏈的急迫性。2022年8月,全國第一座國際級保鮮物流中心於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簡稱農科園區)正式啟用,目前承攬該物流中心營運的全日物流董事長陳旭初強調:「臺灣冷鏈物流已進入全新時代!」建構具備一條龍式的智慧冷鏈物流系統,從採後處理(預冷、洗選、截切、加工、分級包裝)到倉儲、配送,不僅對內可協助穩定蔬果產銷,對外可強化臺灣農產外銷競爭力,更將是全球落實永續精神,解決碳排放等議題的先鋒行動。
臺灣農產品種類多元且品質優良,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但大多數農產品都不耐長期保存與長途儲運,可能在運銷過程中產生損耗。為了更有效降低農產品損耗、提高品質,進一步提高農民收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自2021年開始推動「建構農產品冷鏈物流及品質確保示範體系」計畫,在當時行政院院長蘇貞昌的大力支持下,於去(2022)年1月將整體冷鏈推動經費由原訂的84億元提高至126億元,加速完成臺灣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相關建設。
現撈鮮煮的海味年菜,不必是鮑魚龍蝦,端上桌也能增添圍爐氣勢。
彰化養殖漁協和青漁黑蜆品牌合作,重磅邀請料理名廚設計在地海鮮年菜,
從產地到餐桌,替小資族的健康精打細算。
年節將近,還在煩惱要準備什麼食材,才能讓家人吃得安心又滿意嗎?正值產季、好料理、耐放且不占據冰箱空間的,應該就是最好的選擇。當然,如果背後還有厲害的產地故事,可以邊吃邊聊、轉移親戚問八卦的火力;在拜年走春時還能大方分送親友,分量感十足又不怕皮包心疼的話,那麼,嚴選國產馬鈴薯搭配國產牛,是你不能錯過的年節必備食材!
年關將至,民眾辦年貨最關心荷包會不會大縮水,最常出現在圍爐桌上的青菜如「菜王」高麗菜、包心白菜、蘿蔔的供應量是否充足?影響菜價上揚的因素又有哪些?《豐年》走訪全國蔬果最大集散中心的西螺果菜市場及西螺農會,除了介紹年終蔬菜產銷概況,也分享幾道料理食譜,讓大家學到如何把看似平凡的高麗菜變化成賓主盡歡的特色年菜。
2022年臺灣一度面臨1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蛋荒,尤其春節前後,除了雜貨店、超市買不到雞蛋,蛋價也一路飆漲,受到禽流感和飼料成本上升影響,雞肉價格同樣走揚。今年過年市場情況如何?臺灣的頂級雞肉在哪裡?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簡稱協會)秘書長王建培與新竹弘民養雞場達人蘇永勝,為大家解答有關雞肉、雞蛋供銷和年節土雞料理的各種疑惑。
每逢過年,總是讓人想到吃,和大家一起吃年夜飯的幸福感,但過年在現代都市生活型態的餐桌上是滿尷尬的假議題,很多人連年夜飯都是去外面吃居多,或者全家利用年假到國外玩一玩,就算在家裡煮年夜飯,所有人幫忙煮一大桌菜的情景愈來愈少。而從我這幾年觀察臺灣農業的角度談過年,會用另類心態看兩樣食材:雞和芥菜。因為過年大家總還希望吃個雞肉,圖吉祥的好寓意,且雞肉烹製與保存相對耐放;至於芥菜,作為長年菜的食材,與過年有關自然合理。同時還有一個重要的關鍵點:適合烹煮與加工運用。
什麼魔法可以讓喝茶像喝香檳一樣時尚、木瓜格外品變身青木瓜絲杯麵、香甜草莓竟是酥脆口感?走一趟農產加值打樣中心和小農初級加工場,就能了解這些特色加工產品的開發,不僅有賴食品科學的奧妙,也是輔導人員與農友不斷溝通激撞出的創意結晶,並應證小農加工要成功,除了原料品質,勝出前提更在產品差異性和精準的市場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