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用綠精靈,從平原到坡地都適種 綠肥大豆台南4號與台南7號

自前段作物生產到後端飲食加工

自前段作物生產到後端飲食加工,大豆具有廣泛多變的應用功能,隨著國產大豆與草生栽培的興起,成為臺灣重要的農作角色。(攝影/王士豪)

文/何宜嬨 圖片提供/吳昭慧

從豆漿、豆干到植物雞精,百變多姿的大豆還有一項拿手絕活,擔綱滋養農田的綠肥小精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南場)育成的綠肥大豆「台南4號」、「台南7號」,是提升水旱輪作品質的優秀幫手,既可抑制田間雜草生長,也能與根瘤菌共生發揮固氮效益,促進土壤肥力、減少化學氮肥的施用。凡平地耕作與坡地果園栽培,都少不了綠肥大豆活躍的身影。

臺灣農業發展綠肥大豆的契機,源自於早年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簡稱WTO),為了減低稻米開放進口造成國內水稻生產過剩,政府擬定了「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調節稻作產量,推行水稻休耕期間種植綠肥的獎勵政策。「那時會種的綠肥作物是田菁,田菁生長期短,種下去50~60天就得翻土掩埋,不然會木質化無法利用,但休耕期通常是4個月,變成農民在這段期間要種2次田菁,反而增加種綠肥的負擔。」臺南場作物改良課副研究員吳昭慧說明,田菁多從泰國進口,增加外匯卻沒有幫助到國內農業。

臺南場作物改良課副研究員吳昭慧
臺南場作物改良課副研究員吳昭慧,專精於大豆育種及栽培技術改良,協助農友解決栽培難題。(攝影/吳尚鴻)

「早在化學肥料盛行前,臺灣農民就有栽種綠肥作物的情形,像是虎尾青皮豆、臺東青皮豆等等。不過當時綠肥作物的品種混亂、成熟度不一致,我們希望在減少外匯支出的前提下,找出適合臺灣本土環境的綠肥品種,可以在地生長並採種。」當年市場上的大豆以進口為主,種植國產大豆的農民不多,產量也較少,因此臺南場將育種要點轉向綠肥培育,「這幾年政策回歸國產大豆的食用推廣,我們也連動調整重心,放回大豆育種的方向上。」

平地農耕綠肥:台南4號

1999年臺南場育成綠肥大豆台南4號,吳昭慧回憶,當時設定的育種條件概括五大要素,首先是種子實粒小,如此一來每分地所使用的種子數量少,1分地約3公斤便足夠,可降低農民施作成本;第二是對光照敏感而生育期長的,方能在時長4個月的休耕期中持續生長,不會很快就枯萎得翻入土裡;第三是成熟度一致,以便後續收成採種;第四是生草量豐富,代表所含的營養元素較高;最後是不易衍生病蟲害。台南4號便是綜合上述需求的集大成之作。

「以1公頃面積為例,台南4號春作播種,約80天就有2萬公斤的生草量,全部打進土裡後,可提供土壤140多公斤的硫酸銨,換算下來約3.6包氮肥。我們很推薦禾本科植物(如稻米、玉米及小麥等)與豆科輪作,種完豆科的下一期作,可以減少氮肥用量。」研究團隊把鮮草割起來烘乾變成乾草,檢測乾草中的氮磷鉀,換算比對出肥料含量。不同科的綠肥植物,所能提供的氮磷鉀含量也不同,如綠肥大豆的含氮量是十字花科油菜花的3倍。

果園坡地綠肥:台南7號

台南4號屬於直立型,適用於平原田區,其鮮草覆蓋率高、環境適應力強,綠肥效果廣受農友歡迎,臺南場再接再厲,推出針對平地果園的低矮匍匐型台南6號,兩者均適合春夏作綠肥栽培及秋作採種。不過台南4號及6號的耐冷性較弱,臺南場據此改良出台南7號,不僅耐寒性強、抓地力高,生長期更高達200天以上,亦可作為越冬的冬季綠肥。

「以前果園休耕盛行『淨根』,把園內的草除得一乾二淨。其實這麼做反而造成坡地水土流失,所以後來提倡『草生栽培』,多種地被植物發揮水土保持的效果。」除草是相當辛苦的農活,尤其果園面積廣闊,剛除完這邊的草,另一邊的草又冒出來了,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減輕農民負擔,不用經常除草?吳昭慧靈機一動,想到豆科作物有一項很棒的優點,就是和根瘤菌共生,吸收空氣中的氮素以補充土壤養分,若再結合壓制雜草的特性,便是擔任地被植物的不二選擇,最終改良出匍匐生長勢旺盛的台南7號。

臺南場育成的臺灣綠肥大豆
臺南場育成的臺灣綠肥大豆,由左至右依序為:台南7號、台南6號與台南4號。(攝影/吳尚鴻)

「台南7號與4號之間的差別,在於前者的感光性更強,適合春作收成後種在果園,因為秋作日照時長較短,大豆容易開花結莢,所以利用春作對光照敏感的特性來施種,3月種下去,可能撐到9、10月才乾枯,大約210天,4號則約150天;若是統一秋作後種,兩者在短日照下大概100天左右就會結莢乾枯。」

綠肥大豆的選擇與掩埋時機

綠肥大豆翻埋入土的時機,在於當期作要種植的前2週。假若太早翻入土裡,比如結莢前就翻,那時的莖葉還太嫩,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的速度很快,此時作為肥料的效果並不理想。「要特別留意的是,當你的大豆已經結莢並變成黃色,代表種子成熟,這時打入土裡當綠肥,種子會發芽,建議農友再多打1次田,把發芽的大豆打掉,避免你下一期作種花生,結果花生中間交雜長了大豆。」

綠莢表示生理狀態還沒完全成熟,尚不具繁殖能力,轉黃才是正式成熟。前述提到種植新作物的前2週需翻入田裡,目的是預留綠肥掩埋後的醱酵時間,因為醱酵會產生熱能,假如農民立即接續種下新作物,該種子極可能會遭醱酵熱燙死。

「台南7號的用法比較不一樣,不會特別打入土裡,而是讓它覆蓋在地面上,自然乾枯、落粒再生成為地被。依據果樹的不同,7號的利用方式也可以適性調整。有些種棗子的農友會將7號翻入土裡,用意是每逢3、4月修剪枝條後,陽光照得到地面,雜草長得快,這時種綠肥大豆有兩個作用,一是抑制雜草生長,二是等5、6月催花時把綠肥大豆打入土裡,當棗樹的天然肥料。」此時台南7號處於嫩莢狀態,種子翻進土中不會發芽,可善加利用,不然日後果樹枝條變得茂密,陽光照不進來,7號放著也是枯死。

台南4號生長勢強,鮮草量高、肥分佳
台南4號生長勢強,鮮草量高、肥分佳。
台南4號機械採收種子情形
台南4號機械採收種子情形。
台南4號乾枯豆筴
台南4號乾枯豆筴。(攝影/吳尚鴻)

吳昭慧提醒,綠肥大豆的選擇與耕種環境有關,倘若為平地休耕田,建議選種台南4號這般直立型綠肥,植株高度約7、80公分,方便日後曳引機統一翻耕掩埋;果園休耕期的綠肥,則可選種匍匐型的台南7號,其橫向生長的植株長度多達300公分以上,「要是種在茶園當綠肥,考量茶園樹冠不高,可能會被匍匐的7號蓋過去,選擇直立型的4號反倒比較合適。」

台南7號種植40天後
台南7號種植40天後。
台南7號種植2個月後,全園覆蓋
台南7號種植2個月後,全園覆蓋。

綠肥大豆的應用及使用建議

臺灣綠肥大豆問世已邁入第24個年頭,綜觀綠肥大豆迄今應用效果,吳昭慧闡明台南4號的普及率較高,多應用於廣闊平地。「休耕田面積都滿大的,綠肥大豆的種植面積曾高達4萬多公頃。不過2016年政策調整後,規定不能連續兩期休耕,休一期就要復耕,連帶影響綠肥大豆的種植面積下降,現在大約剩1萬多公頃。」

台南7號適種坡地果園
台南7號適種坡地果園,可防止水土流失並抑制雜草叢生。

相較於台南4號,吳昭慧認為推廣台南7號的難度較高,原因在於7號的自播性高,成熟後會自動裂莢讓種子掉出來繁衍,對栽培者來說不太好收穫,採種較困難,需拿捏好時間。「假如要等整園的7號都成熟再收,那可能種子都掉光光了。如果溼度低、空氣較乾,裂莢會更嚴重,目前只有臺南麻豆雜糧產銷班有專門做7號的採種。4號不太會裂莢,加上是直立型,乾枯後採收機開過去就能收,採種方便。」

除了用作綠肥,非基因改良的台南4號還一豆分飾多角,可製成豆腐、豆漿及調味速食粉等多樣化食品。她笑說,同樣是綠肥大豆,台南7號豆菁味濃重「很難吃」,雖然可食用,但不建議製成料理入口。

若農民有意種植綠肥大豆,吳昭慧歸結以下要點供農友參考:

●購買種子時,務必選擇種源明確可靠的供應商,以確保種子發芽率良好。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種子,避免種下去後綠肥稀疏有別,讓雜草亂竄一通。

●儘量選擇秋作採收的種子,因為秋作後期降雨量少、溫度低,種子品質較好。

●萬一種子發芽率不佳,提高播種量再多撒一些種子即可。

●不要覆土覆得太深,撒播種子後,讓曳引機開過去覆土,淺淺的就好。要是不小心覆太深,豆苗得花費很多力氣才能衝出土面。

●前項步驟均如實完成後,記得在下一期作開始耕種的前2週,將綠肥大豆全部打進土裡,並減少下一期作的氮肥施用量。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3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