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3年3月號 綠肥大地 生態固碳花現幸福

所謂綠肥(Green Manure),是不採收栽培的植物而直接翻耕入田作為肥料的方法,特地種來耕入土壤內的植物稱為綠肥作物。中文俗語有一說:「綠肥壓幾年,差田變好田」、「花草種三年,瘦田變肥田」,很多人對綠肥可能不太熟悉,卻是農家自古以來常用的栽培方式,用來維護農業生產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在臺灣早期也極重視綠肥利用,直到被蓬勃發展的化學肥料逐漸取代。

甜蕎
封面故事
從綠肥變身超級食物 臺灣本土蕎麥正興起!

知名韓劇《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深印在劇迷腦海中的重要場景,絕不會錯過的,是那整片白綠相間,如細雪初降大地般廣闊的蕎麥花田。顏色雪白,花語是「戀人」的甜蕎花穗,與一般所知蕎麥麵中的蕎麥同株,在結果前會盛開滿滿細碎的小白花,白色花瓣中一抹淺黃的花心,還帶著粉色的花蕊,隨風搖曳的嬌俏模樣,宛如初雪覆蓋大地,讓人彷彿抵達仙境般地美麗。而這樣的美景,其實不用出國,在臺灣就能看得到!

緊鄰聯合大學的苗栗八甲茶區
封面故事
茶園裡的繁星,魯冰花栽培有學問 增進地力收成豐,金黃花海超吸睛

每年2~3月,有「客家母親花」之稱的魯冰花盛放於臺灣北部鄉間茶園,為黛綠茶叢染上一片金黃,美不勝收,吸引許多遊客慕名而來。其實栽植魯冰花,不僅可營造花海景觀,對改善土壤質地、養分回收、雜草控制更是卓有貢獻。到底如何栽種才能彰顯魯冰花的綠肥功能?茶園與水田施作須注意哪些細節?黃花、白花、紫花的差異在哪?看完這篇,想必魯冰花的魅力成因和各種栽培知識都難不倒你了。

花東縱谷冬季休耕稻田的花海景色美不勝收
封面故事
深入宜花東綠野仙蹤 認識新興綠肥滿江紅,流連縱谷花花世界

春節期間行經花東縱谷,放眼所及常是一大片黃澄澄的油菜花或迎風搖曳的波斯菊花海,藍天白雲下的稻田,化身七彩燦爛的立體畫布,叫多少經過的大小朋友不由得慢下腳步,心醉神迷。

自前段作物生產到後端飲食加工
封面故事
萬用綠精靈,從平原到坡地都適種 綠肥大豆台南4號與台南7號

從豆漿、豆干到植物雞精,百變多姿的大豆還有一項拿手絕活,擔綱滋養農田的綠肥小精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南場)育成的綠肥大豆「台南4號」、「台南7號」,是提升水旱輪作品質的優秀幫手,既可抑制田間雜草生長,也能與根瘤菌共生發揮固氮效益,促進土壤肥力、減少化學氮肥的施用。凡平地耕作與坡地果園栽培,都少不了綠肥大豆活躍的身影。

春季是水稻插秧時節,農民與水稻研究員奔走田野
封面故事
溫室栽培好幫手 綠肥水稻抗熱又驅蟲 設施專用綠肥臺南17號

水稻除了拿來吃,還可以當綠肥?「臺南17號」辦到了!它是臺灣第一支溫室專用綠肥水稻,不僅能在高溫烤箱般的夏季溫室裡茁壯成長,還能減少土壤中的線蟲數量,降低蟲害發生機率,更能改善設施栽培常見的土壤鹽化問題,破除連作障礙,是協助農民提高作物產量的得力助手。

種苗場場長張定霖投入種苗領域40年,熟知綠肥作物對農業乃至於生態的重要性
豐年雜誌
客座總編輯|行政院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場長張定霖 綠肥讓土壤變健康,也能減碳增匯助農業淨零

臺灣種植綠肥作物的歷史由來已久,即便在1970年代化學肥料興起時,綠肥一度式微,但主管機關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現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與種苗改良繁殖場(簡稱種苗場)仍持續推廣綠肥,因為綠肥有相當多元的功能,不僅能提升下一個期作作物生產力,也對整體生態有益,更能幫助維持土壤環境平衡,減緩土壤因過量施用化肥持續惡化,是永續農業不可或缺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