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綠肥(Green Manure),是不採收栽培的植物而直接翻耕入田作為肥料的方法,特地種來耕入土壤內的植物稱為綠肥作物。中文俗語有一說:「綠肥壓幾年,差田變好田」、「花草種三年,瘦田變肥田」,很多人對綠肥可能不太熟悉,卻是農家自古以來常用的栽培方式,用來維護農業生產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在臺灣早期也極重視綠肥利用,直到被蓬勃發展的化學肥料逐漸取代。
不過,綠肥並沒有因此消失在農業生產範疇。設施農業興起後,因高溫環境與連作障礙,讓水稻成為綠肥的選項!而泛用性廣、能有效固氮的綠肥大豆,也持續受到農試改單位的重視,因應區位和條件不斷推陳出新;景觀作物如向日葵、波斯菊、魯冰花等加入綠肥行列之後,成為彩繪大地的美麗嬌客;養生保健的需求日盛,更讓原本作為綠肥的蕎麥,一躍成為超級食物。
氣候變遷下農業淨零的挑戰,讓綠肥再度浮上檯面。想要提高土壤有機碳、補充有機物的方法,除了施用有機肥料和堆肥,另一種有效方式就是綠肥。綠肥不僅能將有機物還原,使土壤蓬鬆,並吸取儲存在土壤中的肥分,讓植物所需養分更加均衡,也能防止連作障礙和土壤病害,如今還因地制宜發展出水生綠肥,真正落實固碳效用!
購買連結:博客來、誠品、豐年農市、udn讀書吧、讀冊生活、HyRead凌網、華藝數位、Zinio、KONO 、 PUBU、 台灣雲端書庫
綠肥大地 生態固碳花現幸福
本期專欄
【農產新豐味】仙草新品種「桃園3號-仙豐」
【人物專訪】打造魚寶貝的萌寵烏托邦 塔魚手札的奇幻之旅
【農業技術】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二》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他逆境(上)
【農業經營】電光部落農食好風景 傳承原民飲食文化
【寶島水果】椪柑袂膨風,桶柑袂通風 雅俗共賞的柑橘家族
【農村文化】忠心耿耿的稻草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