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牛奶味的無花果:天仙果 林下經濟作物栽培管理及其效益評估

天仙果果實形狀像羊乳頭

天仙果果實形狀像羊乳頭。(攝影/吳尚鴻)

文/陳芬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育林組特聘研究員
圖/蔡政斈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育林組研究助理

農委會林務局自2019年4月施行林業多元輔導方案、推動林下經濟,已陸續開放段木香菇、木耳、森林蜂產品、臺灣金線連、臺灣山茶、天仙果與馬蘭等品項,作為林農可於森林區域生產的產品,在維繫森林生態與森林覆蓋的前提下,已創造出活絡山村社區及原住民部落周邊綠色產業的效益。林試所於本篇提供民間經常利用的天仙果於林下種植的栽培管理方式與效益評估。

天仙果(Ficus formosana)俗稱羊奶頭、牛乳埔、小本牛乳埔、小號牛乳埔,又稱臺灣榕,高度可以生長到約1至2公尺。整株都可以利用,民間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取根莖燉雞湯或豬腳,葉子烘乾可以泡茶,像迷你無花果的小果實可以當零嘴吃,果實成熟後是紫黑色,形狀像羊乳頭。葉子的形狀變化多端,從細長的倒披針形到較寬的長橢圓形葉都有,在野外看到,如果不是有一點植物功力的人,很可能視而不見。

栽培場地與選址

天仙果普遍生長在臺灣全島800公尺以下的闊葉林林下或灌木叢中,尤其喜歡生長在陰溼處,因此天仙果的栽培,應選擇通風良好、潮溼的環境,雖然在全光至極低日照量下都可以生長,但觀察以上層林木有中光(樹冠層遮蔽度40~70%)林地較佳。

苗木種源來源規範

天仙果為雌雄異株的常綠性灌木,全株富含乳汁,葉片互生具短柄,葉形有長橢圓形、披針形或長菱形,全緣或具疏鋸齒變異很大,果實成熟時由綠色轉為紫黑色。目前市面上尚未發展出不同品種,苗木可自行培育或購買。但勿與俗稱大本牛乳埔的牛乳榕(Ficus erecta var. beecheyana)混淆。

天仙果野外生長植株。
天仙果野外生長植株。

苗木繁殖與選擇規範

天仙果的繁殖以有性和無性繁殖均可採用,包括種子播種、扦插等方式。主要以種子播種較常見,發芽率高可獲得大量苗木,而扦插繁殖是為了保留母樹優良性狀時採用,可依栽植目的與管理方式選擇適當的苗木種類。

天仙果成熟果實(紫黑)與未成熟果實(綠)。
天仙果成熟果實(紫黑)與未成熟果實(綠)。

一、種子繁殖

天仙果主要果期5~9月,成熟種子可以立即進行發芽,將成熟果實內的種子洗出後陰乾,以塑膠籃為容器,並以泥炭土或蛭石為介質舖底,將種子平鋪於介質上,最後上方以塑膠籃覆蓋避免齧齒類動物取食,放置於遮陰的溫室內。新鮮種子發芽率可達90%以上,種子50%發芽所需時間約16日,種子發芽整齊。

種子發芽後移入介質或土壤的軟

盆內,需澆水保持適當溼度,苗木初期須置於有遮陰之處,兩週後即可進行健化。發芽6個月後苗高達30~40公分時即可出栽定植,若適量施肥可縮短至4個月。幼苗定植後仍需要澆水保持土壤溼潤,以提高幼苗成活率。

二、扦插繁殖

採取天仙果成熟主幹或側枝,選擇枝條健壯徑級大於3毫米以上的枝條為佳,太細、太嫩或過老插穗皆不適合,除冬季氣溫太低時不建議進行扦插,其餘季節皆可進行。每段穗條約8~10公分,不需要保留葉子,枝條切口無需使用生長調節劑。扦插於2.5吋塑膠軟盆內,介質為珍珠石:紅土:泥炭苔=1:1:2,置於溫室內每天澆水保持適當溼度,約1個月後插穗會開始發根抽新葉,發根後就可進行健化。

健化期間置仍需充分供水保持適當溼度,5個月後苗高達30~40公分時即可出栽定植,定植後初期需要保持土壤適當溼度,以提高成活率。不同單株間的發根差異明顯不同,建議篩選容易發根的優良單株。

栽植作業

林地經植穴清理或簡易整地後,建議在造林木3公尺行距中栽植3公尺株距的天仙果,密度接近獎勵造林樹種榕屬每公頃栽植株數基準1,500株。最適種植時機為每年11月至隔年3月,天氣涼爽,為苗木休眠期,此時移植林地為最佳季節,但雨量不足之處須人工灌溉保持土壤溼度。在灌溉不方便的山坡地或山林地,則選擇每年4月至6月雨季種植,以便天仙果定植初期獲得充足的水分,扦插苗出栽後初期尤其需要注意水分管理。

根據林務局的公告,天仙果需要栽植於美植袋或空氣盆等容器內,再將容器放置於上層木行列間的林地上,以避免收穫時干擾林地土壤。亦可於植株發根後便移植到容器內,讓植株於容器中成長至適合出栽的高度,再移至林地。容器尺寸以1尺x30公分到1.8尺x50公分為宜,容器下部約10~15公分埋入土裡,可保持土壤溼度。

瑞穗小農天仙果田間種植生長情形
瑞穗小農天仙果田間種植生長情形。
天仙果植株收成。
天仙果植株收成。

採收與經營管理規範

天仙果是短期作物,全年可採收,整株都可以利用,民間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取根莖燉雞湯或豬腳,葉子烘乾可以泡茶,成熟果實可以當零嘴食用。

若發現植株養分不足時,可施有機肥。天仙果病蟲害問題並不嚴重,但種植初期需注意防治動物及昆蟲取食片等問題,動物危害嚴重地區建議可於栽植區圍網,防止山羌等食草動物進入,避免造成植株葉子過少影響生長。

種植後最快2年可開始進行採收,通常為種植3~5年後收穫其根及莖幹部分,樹高可達1.5~2公尺。

經濟效益評估

經訪談花蓮縣壽豐鄉溪口香草園、花蓮縣瑞穗天仙果小農自產自銷情形,栽植3年後採收,綜合估算成本效益分析如表,該資料可作為經濟效益的推估參考。不過這兩處皆為種植於農地全光下密植,且為偏集約式管理,相較於林下栽植,林下栽植密度低,為友善粗放式管理,生長將較為緩慢,收益相對會降低。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3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