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綠色環境給付元旦連假後受理申報 大區輪作專案放寬明年一期作可繳公糧

113年「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元旦連假後受理申報,農業部農糧署擴大推廣契作種植硬質玉米、青割玉米、牧草及高粱等作物,放寬全部非都市土地特定農業區、一般農業區農牧用地契作申領獎勵,不再受基期年資格限制;並因應「水資源競用區大區輪作」明年暫停實施,專案放寬已於111年一期作大區輪作農地可申報明年一期稻作繳交公糧。

立法院三讀通過「農業部組織法」草案,農委會升格農業部,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重點要達到增加農民所得、消費者可買到安全農產品兩大指標。(圖片提供/農委會)
新聞
「農業部」正式升格 陳吉仲:盼達增加農民所得、糧食安全兩大指標

立法院今(16)日三讀通過「農業部組織法」草案,農委會將升格成立農業部。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未來農業部除新增動物保護司完善動物福利,接軌國際;資源永續利用司因應氣候變遷、全球淨零碳排議題;農業部將下設8個三級行政機關包括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要讓生態環境及農業永續。

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3年3月號 綠肥大地 生態固碳花現幸福

所謂綠肥(Green Manure),是不採收栽培的植物而直接翻耕入田作為肥料的方法,特地種來耕入土壤內的植物稱為綠肥作物。中文俗語有一說:「綠肥壓幾年,差田變好田」、「花草種三年,瘦田變肥田」,很多人對綠肥可能不太熟悉,卻是農家自古以來常用的栽培方式,用來維護農業生產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在臺灣早期也極重視綠肥利用,直到被蓬勃發展的化學肥料逐漸取代。

種苗場場長張定霖投入種苗領域40年,熟知綠肥作物對農業乃至於生態的重要性
豐年雜誌
客座總編輯|行政院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場長張定霖 綠肥讓土壤變健康,也能減碳增匯助農業淨零

臺灣種植綠肥作物的歷史由來已久,即便在1970年代化學肥料興起時,綠肥一度式微,但主管機關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現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與種苗改良繁殖場(簡稱種苗場)仍持續推廣綠肥,因為綠肥有相當多元的功能,不僅能提升下一個期作作物生產力,也對整體生態有益,更能幫助維持土壤環境平衡,減緩土壤因過量施用化肥持續惡化,是永續農業不可或缺的一環。

新聞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專訪:保價再提高2、3元,對稻米產業會是災難

農曆年節將至,也是公曆年初始,《農傳媒》專訪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他表示提高公糧收購價格很簡單,但「這樣不需要我當農委會主委,任何人都可以當主委!」

新聞
農委會主委專訪01》穀價有感提升 去年二期作每刈逾1100元半世紀最高 拒絕補貼政策改造稻作體質

水稻是國內種植面積最廣的作物,但臺灣長期實施稻穀保價收購政策,糧價難以提高,農委會110年起實施「稻作四選三」政策,減少稻作面積及產量,在111年取得甜美的「收穫」,全年濕穀販售價格每百臺斤(刈)最高逾1,100元,創下近半世紀以來最高價,打破糧價長久低迷的局面。

新聞
陳吉仲:稻作四選三可繳三期公糧 稻熱病損失2成收入保險照賠

稻作四選三將從今年二期作起檢核前3個期作耕作項目,地方上稻農擔心政府要取消農民繳交公糧資格,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8)日連跑雲林斗南及彰化社頭、芬園三地與農民座談說明,參加四選三稻農只要配合1次轉作或休耕,仍可繼續繳交3次公糧;參加水稻收入保險,因稻熱病損失2成也可理賠,保障比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更全面。

新聞
政院啟動重大農業投資 新一期「綠色環境給付計畫」4年投入400億元

為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化解農業部門面對的外部競爭壓力,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4)日在行政院會中表示,核定111年至114年新一期的「綠色環境給付計畫」經費4年400億元,將競爭壓力轉化為促進臺灣農業轉型升級的新動力,讓臺灣農產品更具競爭力、更能走向國際,為農民創造更好的收益。

新聞
【首長牛年新展望─農糧署長胡忠一】上篇 農糧產業結構大調整 稻作「四選三」年減2萬公頃

農委會農糧署掌管稻米、蔬菜、水果及雜糧等作物產業,以及肥料、農業機械等資材產業,含括農業層面相當深廣。根據108年統計,農糧產業年產值高達2,625億元,占農業部門產值一半以上。農糧署每年預算400多億元,用於公糧收購、對地綠色環境給付等計畫,以及推動有機、產銷履歷等食安五環相關政策。

新聞
2021農業新制元旦上路 農民退休儲金開辦 學校午餐補助加碼

2021新年即將來到,農業部門元旦起將實施不少新制,讓農民可以安心工作,更是農業轉體質的一年,養豬產業鏈升級、稻作導入計劃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