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洪與成 攝影╱吳尚鴻
「我們其實在整個營運過程裡面,有很多是幫助農民,跟解決農業的問題。」寶奇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今(2025)年成立10週年,以獨家「PB+微生物生態系統養殖技術」兼顧雞隻健康、雞舍環境與雞蛋品質,搭配機能性飼料生產效能經過驗證的機能蛋,成為少數打進藥局通路的雞蛋業者,也讓合作的小農收益提高。目前已是創櫃板公司的寶奇(股票代號7650),盼藉目前的技術基礎,拓展事業版圖至蔬菜栽培、醫美等領域,進一步提升農產品價值。
走進寶奇生技位於新北市永和區靜巷的生產基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堆積成山的雞蛋籃,約六、七位員工正仔細挑選雞蛋、清潔雞蛋表面,隨後裝盒裝箱準備出貨。「用手工當然成本比較高一些,但好處是不會把角皮層洗掉。」寶奇董事長黃志博說明,如此一來蛋的保存效能更好;室內更有台達電子開發的紫外光設備,定時照射雞蛋進行表面殺菌,在細節處確保產品品質。
這些雞蛋外觀看似普通,實際上是藉由寶奇獨家專利PB+技術飼養蛋雞生產,也就是微生物生態養殖技術系統(probiotics feeding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加上多種機能性飼料,強調「用好菌、養好雞、吃好蛋」,以及「吃營養也是吃保養」等訴求,開發的機能蛋產品每一項都有主打的營養成分,「葉黃素、DHA、葉酸、蝦紅素、硒,我們就是專門做這些。」
「一天大約出2萬顆左右,差不多100籃,其實不算多。」黃志博談起目前營運,自承仍有進步空間,但在2023年成為創櫃板公司的寶奇,年營業額超過5,000萬元,正持續穩健發展。黃志博希望今年業績能加倍成長,為明年IPO(首次公開募股)做準備,同時逐步提高自身在臺灣機能蛋市場的市占率,期望能打下半壁江山。
走回兒時記憶「實實在在做農業」 瞄準機能蛋「負責做好2%市場」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的黃志博,曾是橄欖球運動員,做過證券營業員、國會助理,甚至曾投入選舉,農業看似只是斜槓人生中的一頁篇章,但父親黃欽榮曾擔任農委會(今農業部)副主委、中央畜產會董事長,黃志博從小時候就常伴隨父親,接觸到臺灣各地的農民。
「我很喜歡去鄉下跟農民在一起的感覺。」黃志博選擇投入自己喜歡且熟悉的農業,從經營飼料場、與他人合夥開公司,累積經驗發現「農業還是要自己實實在在下去做」,於是找了過去的夥伴創業,2015年成立寶奇生技,先從兩岸水產貿易開始,最後選擇投入雞蛋產業至今。
黃志博表示,先前待過的公司就是做雞蛋生意,對於產業狀況有一定的掌握,加上投入雞蛋市場的門檻較低,因此選擇雞蛋作為主要產品。但臺灣已有大成、卜蜂、勤億、大武山等雞蛋大廠各據山頭,寶奇如何找到立基點?黃志博「透過巨量資料分析,找出藍海策略」,最後以機能蛋做為主打商品,與主流市場做出區隔,「對於大成卜蜂這些大廠,市占率98%的一般雞蛋市場是利潤所在,可是我們負責做好這2%的機能蛋市場就好了,做得好的話利潤甚至比較高。」
益生菌、機能飼料顧品質也添營養 檢驗報告背書功效打開藥局通路
為了進攻機能蛋市場,黃志博道出四大經營方針:無抗飼養、專利益生菌、機能性飼料與友善飼養。黃志博說,過去父親擔任公職時,推動不用抗生素,鼓勵使用微生物促進雞豬隻健康。他以此理念為基礎,進一步提升益生菌的功效,「因為不用抗生素,所以必須要研發出有效果的益生菌,如果沒有健康效益就只是幌子。」因此寶奇與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黃介辰研究團隊產學合作,研發PB+技術,2020年取得專利。
寶奇的PB+技術有何獨到之處,可以獲得專利認證?黃志博解釋,常見餵飼雞隻的益生菌,主打腸道健康或幫助吸收,但具體功效大多沒有得到證實;而PB+技術在雞隻體內營造好菌具生存優勢的環境,經檢驗證實能抑制5種雞隻常見病原體,包括同為人類病原體的梭桿菌(Fusobacterium sp.)、與雞隻輸卵管密切相關的卡氏桿菌(Gallibacterium anatis)等,並照顧雞隻消化道。
將益生菌加在水中供雞隻飲用,不只蛋雞更健康,也明顯降低雞舍內雞糞堆的異味,同時提升雞蛋品質。寶奇的雞蛋幾乎沒有蛋腥味,且質地濃稠扎實,蛋黃呈深黃色,「用好的、成本高一點的飼料,蛋就漂亮給你看,用比較差一點的,它在新鮮各方面就沒辦法維持那麼久。」
雞蛋的不同機能,則來自飼料添加的額外營養素,例如藻類、亞麻籽、金盞花、蝦紅素等,「我們賣的每樣東西,都是有產品檢驗報告的。」寶奇的機能蛋固定送往各大實驗室進行檢驗,證實各項產品營養素含量確實更高。
營養素檢驗報告的客觀數字,為寶奇的機能蛋產品創造市場差異,成為極少數進軍藥局販售的雞蛋品牌,「我們用數字去說服藥師,藥師才肯讓我們在藥局裡面賣雞蛋。」包括大樹藥局、日藥本舖等,都有機會找到寶奇出品的機能蛋,藥局銷售量占寶奇整體約二成;除此之外,打著「蛋界哈根達斯」的美名,包括渥達尼斯磨坊、MUME、南村、頤宮、My灶等米其林餐廳,以及法租界、海真私廚等高檔餐廳,皆選用寶奇的雞蛋。
寶奇八成雞蛋來自小農供應 堅守原則之外保留牧場飼養特色
目前寶奇共與17間小型雞蛋農場合作,遍布苗栗、彰化、嘉義、宜蘭等地,占寶奇產品的八成,黃志博指出這也是承襲父親的理念,「我們從一開始就是針對小農合作。」他強調「挑選小農需要溝通理念」,確保對方能配合寶奇的四大經營方針。首先是動物福利層面,寶奇合作的小農皆採用室內平飼,讓雞有充足的活動空間,「動物福利的重要性占比對我們而言愈來愈重。」
其次是無抗飼養、益生菌等要求,小農也需要悉數配合,黃志博強調「無抗飼養是最重要的理念。」他回憶曾有一位蛋農,合作兩個月之後表示蛋雞生病,需要餵抗生素,因而無法達成寶奇的要求,黃志博表示無法收購這段期間生產的雞蛋,雙方隨後停止合作。
不過黃志博也明白「小農最怕別人動自己的飼料」,而寶奇合作的小農也多有自己習慣的配方,因此只要蛋農願意配合無抗飼養、使用PB+技術、添加與產品機能對應的營養素,其餘的飼料成分仍會依照蛋農的習慣,同時保留牧場特色。
提高銷售利潤促進良性循環 寶奇盼助小農擺脫產業痛點
除了借助小農飼養經驗,生產符合動物福利且品質優良的雞蛋,黃志博更希望拉抬小農收入。他點出臺灣雞蛋產業有兩大痛點,蛋農往往面臨大型飼料廠主導飼料供應,產出雞蛋後則高度仰賴蛋商公會協助開拓銷售通路,因而缺少飼料價格與雞蛋收購價的談判能力,利潤被進一步壓縮,獲益有限下,提升飼養品質的意願也降低。
因此,黃志博希望透過進攻機能蛋的差異化市場,連帶提高小農的利潤與提升飼養品質的意願,「每公斤多花一、兩千元的飼料,賺三千或三千五回來,農民因為可以從產出得到回報,所以願意花錢投資,這樣才能改變產業的結構。」
在技術研發之外,寶奇也透過「咱兜ㄟ養雞場」品牌,販售來自各地小農、具有各種不同功效的機能蛋;包裝上則會註明生產農場名稱與經營理念,兼顧協助農民提高曝光。
寶奇以高於行情的每顆5元收購價購買雞蛋,同時協助蛋農規劃飼養隻數與雞舍環境,提高產蛋率至八成以上,一來一往蛋農的收入可以比過去提升約2倍;另外,寶奇也會讓蛋農留下部分雞蛋,以自己的品牌販售,強調以機能性飼料餵飼,售價可以比一般雞蛋更高,無論寶奇與蛋農皆能從中得利。
自踏入機能蛋領域以來,黃志博表示,整體而言寶奇是「順順地成長」,然而臺灣雞蛋市場近年挑戰不斷,2022、2023年發生的缺蛋危機,讓寶奇首次遭遇利潤下降的打擊,「市場不缺蛋的狀況之下,機能蛋受的影響是比較少,但整個市場都大缺蛋的時候,受到的衝擊就會加倍。」他解釋,寶奇的獲利模式是提高毛利率,再加上一定的供貨量維持利潤,缺蛋代表雞蛋進貨成本提高,每顆雞蛋的毛利下降,能供應的蛋量也減少,獲利因此受到壓縮。
走過缺蛋危機衝擊盼持續開疆闢土 寶奇計畫跨足無碳蔬菜、生醫領域
不過黃志博也強調,缺蛋危機畢竟已經發生過,無論寶奇還是整個雞蛋產業「抵抗力只會愈來愈強」。他表示已做好準備,應對未來爆發禽流感疫情等潛在衝擊,只要市面上雞蛋短缺,寶奇位在竹北的養雞場就會開始增加飼養蛋雞,提高自身供應雞蛋的能力,將缺蛋衝擊降到最低。
雖以「機能蛋專家」自許,但寶奇不只著眼機能蛋市場發展,黃志博也希望繼續在農業生技開疆闢土。他道出未來規劃:「第一步養雞生蛋,第二步種菜。」寶奇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產學合作,開發富硒蔬菜水耕裝置,並取得目前唯一的國家發明專利,主打以太陽能板供能的無碳栽培,並以PB+技術為基礎,不需落地種植,利用添加益生菌的營養液,讓蔬菜根部更強壯,同時轉化硒元素,讓蔬菜得以吸收。
目前寶奇辦公室一角,已試種無碳富硒萵苣與芝麻葉,黃志博隨手摘下一片芝麻葉讓記者品嘗,散發微微的辛香氣味,細細咀嚼能感到香味與苦味在口中擴散,最後則有明顯的辣味湧出,層次豐富。未來黃志博規劃將種植設備推廣至農場,居家,咖啡廳,甚至公家或企業閒置的公共空間,待無碳富硒蔬菜商業模式成熟,甚至能更進一步打造機能性食材的供應鏈。
「農業生技分兩個部分,第一個是生產技術,第二個是讓產品的價值延伸。」黃志博指出,「當產量跟技術提升,可以把農產品作更好的加工、加值,最基本是做成加工品、食品,之後就是保健、保養品之類的,甚至更高級的東西。」未來寶奇更打算跨入醫美領域,利用雞蛋外泌體開發保健食品、美容品或人工皮膚等醫材,提高農產品的應用與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