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游昇俯
農業,本是運用生物相關技術生產的產業。食品生技領域產值占農業生技比例超過七成,但農業不只供應國人糧食需求,將農、林、漁、畜產品的特定機能性成分萃取利用,內服保健、外用保養,擴大增進人類健康的效益,更能提升農產品價值,放大農產業的產值。
本期由農業部農業科技司司長李紅曦爬梳農業部門生技研發歷史脈絡、政策推動方向,並揭示聚焦銀髮保健、外泌體生產技術等未來趨勢;除了解析臺灣農業小農型態不利生技發展等挑戰,也指出農業部門具天然原料供應、園藝栽培基礎,及建置無特定病原(SPF)豬高階醫材臨床前試驗平臺多年等優勢。近10年來,農業部門已廣泛投入大豆、黑豆、鹿茸、香檬、山苦瓜、臺灣藜與紫錐菊等農產品生技研發,開發出植物雞精、蛋白飲、益生菌等多元產品,體現農業的生技應用潛力。
協助農產品跨足食品生技產業的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長廖啓成,分析農業食品生技應用四大面向:保存、轉型、加值及副產品再利用;點出臺灣醱酵技術強項,提出以本土特色作物開發特色生技產品,重點發展銀髮友善食品等農業生技建言。國立中興大學作為學研中心長期進行產學合作,興大教授王升陽指出,臺灣特有菌類牛樟芝已發展出經濟效益,香杉、香檬、土肉桂等特有物種亦深具潛力。
國立宜蘭大學學術副校長謝昌衛以多年研究及專利技術,開發黑蒜、滑菇用於保健品及面膜;寶奇生技公司以專利益生菌搭配機能性飼料餵養蛋雞,生產富含蝦紅素、葉黃素等機能性成分的雞蛋;展鮮農產生技公司從牛番茄栽培,投入番茄益生菌及面膜等生技產品研發,諸多案例均實證本土產學界農業生技研發的無窮生機。
購買連結:博客來、誠品、PChome豐年農市、udn琅琅悅讀、讀冊生活、HyRead凌網、華藝數位、Zinio、KONO、PUBU、台灣雲端書庫、Readmoo讀墨
農業生技 翻轉農產生機 保養保健好實力
【農產新豐味】
青蔥台農選1號 夏季也能穩定生產:兼具耐熱與細緻口感 生長勢強全年可栽培
【豐話題】
供需失衡到蛋價回穩 雞蛋產業是否步上正軌?掌握蛋雞動態、更新需求數據 打破缺蛋、過剩循環
【農友心得】
從「無法想像務農」開始領略農業生活:兼職農夫種玉米 感受作物生命力
【農業經營】
ESG 浪潮碰上部落永續 助三和村能源自主:農推場域化身電廠 綠電收益回饋在地農業
【國際新知】
農業導入深度學習 提升農地管理、作業效率:國外農地影像辨識應用 已有突破性發展
【植人植語】
吹暖大地的號角——百合:文化意義與用途多元 種植、切花觀賞皆適宜
【風峰相連】
清明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