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地到生技 展鮮開發益生菌及面膜:不只要做供應商 賦予番茄新價值

展鮮是全國最大牛番茄供應商,冷鏈加工廠建置讓番茄保存、供應更穩定,也成為開發產品的基礎。(攝影╱黃毛)

展鮮是全國最大牛番茄供應商,冷鏈加工廠建置讓番茄保存、供應更穩定,也成為開發產品的基礎。(攝影╱黃毛)

撰文╱梁鴻彬

位於雲林縣西螺鎮的展鮮農產生技是臺灣牛番茄最大的契作及供應商,目前與農民契作的面積已達70至80公頃,契作農戶數超過150戶,年供應量約8,000公噸。鮮果除供應國內各大連鎖速食體系,番茄丁提供披薩,及番茄泥提供牛肉麵和火鍋業者加工使用,近年更透過冷鏈技術開發凍果外銷,並跨足生技研發,加工加值製造出番茄益生菌及面膜,開創番茄產業新可能。

展鮮農產生技2016年成立,董事長鍾建展甫獲第34屆十大模範農民表揚,家族投入番茄產業已四代人;鍾建展兒子、展鮮總經理鍾宇軒於2013年便已啟動契作業務、整合番茄農,父子齊力讓務農世家轉型現代化農企業。鍾宇軒表示,展鮮專注於牛番茄的供應、行銷與銷售,透過與農民契作建立穩定供應鏈,更希望透過技術創新,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積極發展冷鏈加工、生技應用。

展鮮透過導入冷鏈技術有效調節產銷,2022年冷鏈加工廠建置完成,以個別急速冷凍技術(individual quick freezing, IQF)技術將讓蔬果極短時間內達到零下80℃低溫保鮮,維持口感並延長保存,讓一年一收的牛番茄在銷售上更有彈性,不易受到產季和產量波動影響。目前展鮮的冷鏈技術不僅應用於番茄,也拓展至在地生產的鳳梨、芒果、酪梨等果品,這些農產品經過標準化處理,如清洗、切割、冷凍等,能夠穩定供應至餐飲業、加工廠與國際市場。

鍾宇軒指出,農產品加工、加值需要規格化,品種及採收標準等生產環節都需重視。(攝影╱梁鴻彬)
鍾宇軒指出,農產品加工、加值需要規格化,品種及採收標準等生產環節都需重視。(攝影╱梁鴻彬)

農企業打破框架 跨足保健食品、美妝產品

成功應用冷鏈技術,使展鮮得以擴展銷售通路,供應全國各大連鎖餐飲體系,如速食業、火鍋店與量販店等。展鮮同時著眼於提高農產品經濟效益,於2022年獲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補助,推動「高值化番茄萃取技術創新與應用」計畫,開發高附加價值的健康食品與保養品,並且開創「小紅牛」品牌,希望進軍生技市場,展鮮也在2023年榮獲第22屆新創事業獎的創新傳產組獎項。

番茄極具營養價值,含有豐富的茄紅素、GABA、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具有極佳的抗氧化與保健效果。展鮮與生技公司合作,透過特殊的凍乾技術,克服加工過程易結塊的難題,將番茄凍乾製成粉末,不但保留番茄的營養成分,並添加植物乳桿菌,開發出具機能性的番茄益生菌產品。

鍾宇軒強調,每包番茄益生菌中就包含了2至3顆的番茄精華,主打腸道保健與舒緩壓力。番茄果膠是番茄醬濃稠感來源,卻也是加工製程及產品易結塊的主要因素,團隊透過產學合作打破「膠結」,以產銷履歷在地生產原料,不添加糖分、濃縮果汁等食品添加物,打造市場唯一「番茄來源益生菌」。

展鮮的番茄益生菌每包2公克就含有超過300億個乳酸菌,能有效促進腸道健康,並利用GABA成分幫助舒緩壓力,不同於一般益生菌產品,展鮮的番茄益生菌還保留番茄天然風味,為市場帶來新穎的保健食品選擇。

保健食品外,展鮮也開發了以番茄為主要成分的面膜。透過與中臺科技大學的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系合作,研發出萃取番茄中的維生素C與茄紅素,應用於美白與抗氧化的保養品。

展鮮冷鏈廠可生產牛番茄泥、切片、切塊等不同材料,除供應團膳、食品也可進一步加工利用。(攝影╱黃毛).
展鮮冷鏈廠可生產牛番茄泥、切片、切塊等不同材料,除供應團膳、食品也可進一步加工利用。(攝影╱黃毛)
展鮮以產銷履歷牛番茄製作無添加番茄益生菌。(攝影╱吳尚鴻)

農業跨界美妝仍須了解市場 加工原料更需加強規格化

「番茄面膜是萃取番茄中的維生素C與多酚類物質,開發出具美白、抗UV的功效。」鍾宇軒說明,一片面膜濃縮一顆番茄精華,透過低溫萃取技術避免活性成分破壞,確保成分的穩定性,是「農業跨界美妝」的創新嘗試。雖然市場上植萃面膜種類已相當繁多,以番茄為原料的面膜仍屬少見,且擁有獨特的抗氧化與保溼效果;但由於行銷資源有限,目前番茄面膜及品牌推廣仍然面臨挑戰。

鍾宇軒強調,所有產品均通過第三方功效驗證,「生技產品的價值在於『科學實證』,不是靠行銷話術。」但跨足美妝市場,建構品牌的行銷預算需求極高,與國際大廠競爭相對困難,有好的產品也難以讓消費者知曉,即使曾藉募資創造話題及邀請網紅推薦,仍難以突圍。產品成功開發,行銷層面仍成為痛點,他說,「這反而是我們不擅長的事情」,也可能「消費者覺得番茄平常都可以看得到」,不像一些特殊的菇類或花卉,物以稀為貴反而更有吸引力,仍要加強了解市場,才能從產品到行銷都有精準的規劃及力道。

不論哪種類型的農產品加工、加值,原料到製程的規格化都是必經之路,鍾宇軒不諱言指出,「臺灣農產品原料規格化仍待強化」,農產品規格不一影響加工效率。在番茄田間管理方面,展鮮導入智慧農業技術,透過感測器監測溫溼度、土壤的酸鹼值(pH值)與電導度(EC值)等,確保番茄的生長品質,並建構即時溯源管理系統,提升食品安全與生產效率,鍾宇軒也在推動契作農民統一品種與種植採收標準,並採用AI分級系統,邁向工業化生產。

展鮮開發出市場罕見的番茄面膜,但美妝產品更需要建構品牌形象、行銷的能力與資源。(圖片提供╱展鮮農產生技)
展鮮開發出市場罕見的番茄面膜,但美妝產品更需要建構品牌形象、行銷的能力與資源。(圖片提供╱展鮮農產生技)

看好番茄機能性食品 生技加值反映農業潛力

「展鮮的生技研發還沒停止。」鍾宇軒說,繼番茄益生菌與番茄面膜之後,「正積極開發番茄機能性飲品」,預計於明(2026)年上市。這款利樂包飲品以番茄的茄紅素與維生素C為核心,並濃縮加工,使其營養密度高於一般番茄汁,提供更快速、方便的健康補充方案。未來也考慮進一步開發番茄錠劑或酵素產品,持續探索番茄更多可能性。

鍾宇軒表示,「農業生技不是實驗室的獨角戲,而是產官學協作的成果。」展鮮將持續結合學界研發能量與政府資源,讓臺灣農產品從「價格競爭」擴展「價值競爭」。從一顆番茄到一盒益生菌、一片面膜,展鮮轉型之路,映照出臺灣農業的無限潛力。透過冷鏈革新、生技加值與國際化布局,農企業正打破框架,證明農業不只是「看天吃飯」,已經建構驅動產業升級的科技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