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食物清零計畫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1年7月號 食物清零計畫

攤開長長的挑食清單,有的讓眾人齊喊「我也是!」但也有「這你也挑?」的神奇品項。而在吃與不吃之前,產地到餐桌的漫長旅程,已累積難解的剩食問題。如何讓剩食及挑食清單上的食材華麗升級,從製造者轉成搶救者?

鄉間小路青竹旬味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1年6月號 青竹旬味

靜寂的竹林裡,新筍正於地底下醞釀,潛伏了一整年,就是為了這一刻。筍破土之用力、抽高之猛烈,彷彿感官就能覺知。吃歲時筍、用竹製品,臺灣的筍影竹跡,原來無所不在。

鄉間小路賣雜細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1年5月號 賣雜細

在山城小鎮突感口渴嘴饞,城市裡到處都是的便利商店,此時卻在千里之外。萬念俱灰時,才發現眼前有間陳舊雜貨店,多買了金柑仔糖跟彈珠汽水,好似時光與過往疊合,重回刻在心底的那間雜貨店。

鄉間小路山海之間原鄉真食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1年4月號 山海之間.原鄉真食

數千年前,歷史都還沒留下文字,這座島嶼的祖先已落地生根,一代又一代延續著原住民文化──家在山海之間,生活與風土緊緊扣連,就連飲食也維持樸實的原味。我們都住在同一塊土地上,無論先前陌生或熟悉,就從「吃」開始交個朋友吧!

鄉間小路食蔬享素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1年3月號 食蔬享素

無論是否決心走上素食之路,偶爾還是會有饞食之慾,其實素食擁有更多可能,從傳統的素食加工品,到新興的甜點、乳酪與未來肉,讓素食不再是有距離的選項。吃素從孤獨的自我修練搖身一變,成了越來越多人加入共舞的嘉年華。就讓我們展開一場蔬醒練習吧!

鄉間小路豐藏存食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1年2月號 豐藏存食

什麼食物配飯,可以猛然喚醒沉睡好久的味蕾記憶?農家子弟或許會想起曾經吃到怕的菜脯番薯籤、漁村離島多的是魚乾蝦乾、工商時代則替換成麵筋瓜仔肉罐頭──以上皆是保存食,將盛產的農產漁獲以風乾濃縮、以醃漬添味、以發酵昇華……更重要的是延長食物的貯藏期限。

鄉間小路慢時旅社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1年1月號 慢時。旅社

訂房網站一打開,從經濟實惠的背包客棧,到頂級奢華的度假飯店,爭相吸引旅人「下次來住一晚好嗎?」在設備、服務、價格什麼都要比的旅宿廝殺戰外,城鎮中的老旅社顯得特立獨行──滿頭白髮的經營者、簡易的服務、老式的裝潢,彷彿時光在此慢下,隔絕外界的瞬息萬變。默默見證一地興衰的老旅社,今日營業中。

鄉間小路我們的辦桌時代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0年12月號 我們的辦桌時代

以前逢年過節與人生大事都會辦桌,雖然時代改變了生活習慣,辦桌面臨挑戰,卻仍不失其底氣與草根性,文史工作者展開辦桌文化的田野調查,重現30年前的輝煌;辦桌世家第三代傳承阿嬤的味道,拓展辦桌的可能性。近年發展出更多元的面貌,無論是在眷村、稻田、海邊辦桌,甚至登上舞臺,有越來越多人探究辦桌的根,這些都是我們的辦桌時代。

《鄉間小路》享烘豆 癮咖啡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0年11月號 享烘豆 癮咖啡

有咖啡癮的人,絕不能錯過烘豆的美好──無論是到咖啡豆專賣店找尋不同烘焙度的豆子,或是蒐集城市裡的自烘咖啡店,開創新的味覺體驗。即使沒有機器,也能用手網或陶鍋在家烘豆。享受烘豆,即擁有創作咖啡風味的自由。

《鄉間小路》森與溪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0年10月號 森與溪

在短短百年以前,森與溪原是前人的生活之地──溪流作為取水洗滌的泉源,森林則供給木材生火造屋,眾人往返的行跡,漸漸成了腳下的路徑,也是人曾在自然間生活的見證。即使身為當代都市人,我們仍能藉由辨識林間的蕨類植物、溪裡的魚類生態,拉近與自然的距離,無論是工作、學習、遊憩,都能有森與溪相伴。

《鄉間小路》清酒飲樂事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0年9月號 清酒飲樂事

清透如水,卻能飲出稻米與酵母反應而成的絕妙滋味。這通常在居酒屋或日本料理店才喝得到的清酒,塑造了「清酒=日本」的既定印象。對品飲者來說,只要細細體會每支清酒的美好,隨心所欲搭配日常食飲,讓清酒為料理增色、炒熱餐桌氣氛。正如每個清酒愛好者一再強調:「喝酒,開心最重要!」

《鄉間小路》食米究好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0年8月號 食米究好

每個人心中都有獨鍾的米食,可能是小時候那鍋健康與親情滿載的繽紛十穀飯,抑或拜拜的常備供品紅圓粿。近年米飯有了更多變化,由米磨成的米穀粉用法多元,為糕點、餅乾增添淡淡米香;風土與時間作用而成的酒釀、甘酒等發酵米食,定會顛覆米飯的既定印象。這一切,都是由米而生的禮讚。

《鄉間小路》職人匠魂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0年7月號 職人匠魂

職人挖掘傳統工藝的亮點,翻玩出新趣味──漢方中藥尬手沖咖啡,木花窗化為桌燈、花器的圖騰。這些新潮的嘗試把工藝帶回生活,讓新世代重新看見它的美麗。亦有許多新興職人,如師法外國的尋豆師、用日本的茶道跟甜食介紹臺灣的和菓子師傅,「創新」讓職人的面貌更多元廣泛。

4606鄉間小路玩香食飲辛生活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0年6月號 玩香食飲辛生活

平時不曾留心的香料,吃久竟在記憶生了根,締結一地的情感認同。就像外國人覺得九層塔跟香菜是台味、檸檬香茅及打拋葉成為南洋代表、中東愛用孜然與茴香……香料為家定錨,同時拓展世界。不只為料理添味,香料還有茶飲、沐浴、保養等多元用途,部分還能自行種植,收穫可安心食用的香料植物。廣闊的香料世界,等待你我去探索。

4605鄉間小路享。獨處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0年5月號 享。獨處

開創不同於以往的24小時——沒有疲於應付的關係,沒有勉強赴約的飯局,從清晨甦醒到深夜入眠,每分每秒都專屬於自己一個人。獨處不總是甜美,縱使是長期獨力工作的人,有時也得面對難捱的寂寞。幸好獨處可以反覆練習,逐漸體會一個人的暢快。如同蔣勳在《孤獨六講》中寫道:「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找出適合自己的獨處方式,享受一個人的美好時刻。

4604鄉間小路家味廚房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0年4月號 家味廚房

未來的我們將會擁有什麼樣的廚房?有的人或許會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居共食,在多人共用一個廚房的過程中,摸索合作的意義;有的人可能會組成家庭、生兒育女,在陪伴孩子動手玩料理的珍貴時光,領會孕育與傳承的意義。無論你的廚房是一個人獨有、兩個人、或是大家共有的,那都是專屬於你的廚房,擁有最熟悉的家味記憶。

4603鄉間小路隱市風景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0年3月號 隱市風景

慢下腳步當一個城市漫遊者,走讀臺北城南與屏東恆春,探索街道老屋細訴的古城魅力。距離市中心車程不到一小時的宜蘭南澳與臺南後壁,常常在旅程中擦身而過,若有機會停下腳步,定能為在地風土與人情深深著迷。無論是城裡城外,皆暗藏許多被遺忘的角落。這些時空交錯的隱市風景,成就一座城市的多元魅力。

4602鄉間小路蛋誕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0年2月號 蛋‧誕

自農業時代,人們就懂得將易腐的雞蛋醃製成皮蛋與鹹蛋,既能久放又好吃下飯。創意則讓蛋更為多變,許多的臺灣古早味及異國菜,都以蛋成就其美味。近年,母雞除了原本的生蛋職責,還多了陪伴的功能,促成讓老人生活有重心, 也讓雞快樂繁衍的共生關係。雞與蛋,本是生命溫柔的循環。母雞以蛋標誌一日的完成,吃蛋的我們也要謹記――每一顆蛋都是新的開始、新的練習。

鄉間小路4601迺菜市寫故事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0年1月號 迺菜市‧寫故事

外觀大同小異的市場,因風土人情呈現多元面貌,正是走訪各地市場的趣味所在──我們可以在小農聚集的宜蘭南北館市場買帶土的新鮮蔬菜、到花蓮吉安黃昏市場認識原住民野菜、感受高雄果貿市場熱情的眷村文化,或是於澎湖魚市場購買最新鮮的海味。還有許多較少聽聞卻極富特色的地方市場,等待你來逛徹始終。

鄉間小路4512陪你吃粥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19年12月號 陪你吃粥puê-lí tsia̍h-muê

粥可以是隨心所欲的獨享料理,也可以是誠摯的陪伴──為生病的親友煮粥,陪伴走過病痛不適;與親人同享晚餐,在等待燙口的粥冷卻時,分享彼此日常瑣事,在溫馨親暱的時光裡,陪伴之粥熱手暖胃,也療癒了彼此的身心。天冷了,陪伴在乎的人吃一碗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