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
那一天,風和日麗。為了迎接久違的冬日暖陽,我決定循著陽光的方向,搭乘火車前往獨立山散散心。
火車過了竹崎的平原地帶,鐵道開始在山區陡升。在樟腦寮短暫停留後,列車沿著著名的樟腦寮大橋行駛,乘客們不禁對窗外壯觀的景色讚嘆不已。就在此時,火車突然駛入一座山洞,車廂內隨即回響起低沉的迴聲。
跑完「Action Asia 50 Taiwan 」後,相隔才一週,我馬上要參加「FT」福爾摩沙越野(Formosa Trail)的四十K組別,可說幾乎沒得休息。
而這短短一週內,我患了流感。不確定是疲勞所致,或是南北奔波時遭到感染,總之發燒在家動彈不得了兩天,靠著吃藥睡覺喝熱水,總算賽前一天只剩輕微咳嗽,謝天謝地。
舊曆年前後,我開始在烏桕樹下徘徊,想找到最紅又最方的那片葉子,拍入手機,用LINE的簡易編輯加上個「春」字,做成年節可用的春聯斗方貼圖。
年關將至,烏桕貼出春聯,欖仁撒落紅包,榔榆掉下元寶——雖然古時中國人稱其為榆錢。而我認為行道樹能落下最像銅錢的,是羊蹄甲的種子,樹下滿地的一元硬幣。
夜晚的臺北街頭,人潮如織,燈火輝煌。萬華的刈包攤子前排著長龍,師傅手法嫻熟,將白軟的刈包皮掀開,抹上花生粉,夾入鹹甜適中的滷肉和爽脆的酸菜。那熱騰騰的香氣撲鼻而來,我咬下一口,滿足感瞬間蔓延至全身。然而,正當這熟悉的滋味帶來愉悅時,一股淡淡的鄉愁,卻如潮水湧上心頭。
我從竹崎站搭上阿里山號1車次的列車前往樟腦寮,想看看車站整修後的樣貌,也希望感受全線通車後的新氣象。
跨過牛稠溪與東廣遼溪之後,小火車進入登山段,不久便來到林鐵迷口中的「一大彎」,也是上山途中第一個馬蹄形彎道。沿途窗外是一幅熱帶風情畫,相思、龍眼、檳榔等樹林交錯。
為了二〇二四年十一月在石門水庫舉辦的「Action Asia 50 Taiwan」越野跑,我整年投入大量體能訓練,集中強化自己的跑步耐力、上下坡技巧和肌力等。我甚至勵行減肥,期望至少不要被體型拖累。畢竟前一年的慘澹經驗,我的身心都狠狠記住了。
所有樹木,都有各自的時間表,季節未必是四個,時序之間,也未必有截然劃分的界線。
像苦楝這類落葉樹種,必定有一段葉片落盡的時節,那時所有的枝條裸露,成為全然的線條表現,是屬於落葉樹獨有的通透。而落葉前的準備,與枝頭上冒出新芽的那幾日,都是樹木的時間刻度,指針走過,全新物候就要開始。
你聽過巴氏銀鮈(音:居)嗎?它的體型不大,身長僅數公分,是一種臺灣特有、但已瀕臨絕種的原生淡水魚。分布區域在海拔十到三百公尺左右,目前多現蹤於中、彰、投三縣市範圍內的烏溪主、支流,水圳與埤塘間。
五月天,梅雨徘徊。南投縣仁愛鄉大同山上,時而大雨滂沱、時而豔陽高照,劇烈天候下,露天栽培的櫛瓜,依然出落得光澤亮麗、挺拔硬實。瓜農不畏日晒雨打,逐株搜尋大小合宜的櫛瓜,一條也不漏接,否則錯失最佳採摘時機,櫛瓜身價可是差了好幾碼。因此,採收作業一天得早晚忙個兩回,雖然勞累,回報卻是甜美,讓瓜農越忙越起勁。
別以為馬鈴薯只有單調的土黃色,在雲林斗南見識到特別栽種的「紫色星空」、「粉佳人」、「紅寶石」彩色系列,才知原來馬鈴薯也是繽紛多彩的家族,雖然彩色系列產量袖珍、市面不多見,卻創造極高聲量,絢麗了斗南「馬鈴薯之鄉」招牌。
雲林「三欣園藝」以栽培文心蘭起家,卻在葉萵苣產業發現更多商機、更多可能性。十年耕耘,三欣不僅打破亞熱帶氣候的緊箍咒,周年生產十一種溫帶葉萵苣,通過產銷履歷驗證、生吃熟食都美味的「美生菜」,徹底征服臺灣人的胃,並憑藉第四代智慧溫室,實現百分之九十自動化的目標,以精實人力創造十倍產能,除了站穩中層消費市場,更搶先布局農業淨零碳排放商機。
胡蘿蔔營養高,但味道特殊不討喜?新世代彩色胡蘿蔔完全顛覆這刻板印象,滋味清甜細緻,毫無草腥味,外貌更是亮麗多彩。雲林縣東勢鄉推展大面積標準化契作、全方位嚴格品管,賦予胡蘿蔔嶄新風貌,「國際台灣胡蘿蔔日」人潮年年倍數上揚,為原本寂靜的農村帶來蓬勃生氣。
變,才是唯一的不變。現代農民一足一印踩在泥土上,面對著接踵而至的挑戰,唯有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真本事,才能在逆境中存活。這一回,哼著楊宗緯的歌曲〈洋蔥〉,來到國產洋蔥的大本營恆春,在新啟用的伴手禮中心,進入洋蔥的前世、今生,在「蔬菜皇后」的百媚千姿中,一層一層剝開洋蔥的心。
談到旗山,必然會想到那裡盛產香蕉,和日治時期即建立的百年糖廠,為臺灣農業與製糖產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高雄市旗山區糖廠社區」發展活躍,於二○二一年及今年二○二四年皆獲得金牌農村競賽金牌獎,近年更投入由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推廣的農村社區「綠色照顧」計畫,為社區在地高齡者提供更多支持和照顧。
澎湖的燈塔矗立在碧海藍天間,日復一日,無聲無息地守護著這片島嶼。每一座燈塔都有各自不同的歷史背景,它們不只是建築物,更與當地文化、歷史、居民的生活交織在一起,流轉著悠悠歲月。無論是風平浪靜,還是狂風暴雨,總以不變的光芒為海上航行的船隻指引方向。
每到冬季,我就開始想念馬祖的老酒麵線。那一碗麵線的魅力,在於香醇老酒對熱湯的提味。馬祖處處有老酒,被公認為「老酒故鄉」的地方,就屬於南竿島上的津沙村了,而少人知道的是,津沙老酒的好,背後居然有媽祖的功勞。
老酒主要材料是糯米、紅麴菌與水,津沙村裡有兩口百年青石古井,相傳就是甘甜的井水,為津沙老酒贏得盛名。
六月初報名參加了登山嚮導訓練課程。
整套課程共計四十小時,拆成一天室內課、一天室外課,再加兩天一夜的室外課。最後這個兩天一夜是最精華的「實戰訓練」,我們要以老派的紙本地圖辨識地形、用繩結製作簡易的確保系統、搭建不同類型的帳篷、練習基本救生技術,以及野外炊煮。這兩天一夜都在苗栗泰安的「雪見遊憩區」進行。
東北季風漸起,鹹水煙讓空氣中帶著淡淡的鹽味,冬季暖陽灑落在澎湖的海面上,如同布滿了金粉的藍色絨布,深邃而高雅;但這原本潔淨的氣息中,卻摻雜著一絲不協調的苦澀:塑膠瓶、破碎的漁網、褪色的浮球、殘缺的保麗龍箱……
古人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作為金門最高的太武山,海拔才兩百五十三公尺高,登高賞景只需半日,趁著秋高氣爽拜訪,山上有眾多人文古蹟,還有一座七百多年歷史的「海印寺」,一路上有如走讀明清到近代的兩岸史。
約老友L九月底飛日本,走三天兩夜的「表銀座縱走」。原本考慮帶帳篷,但後來沒花太多時間就決定全程住山屋了。原因很簡單:日本山屋的吃住條件簡直寵壞人。
表銀座是走在所謂的「北阿爾卑斯」山脊上,途經燕岳、大天井岳和槍岳,尤其尖聳如槍頭而得名的槍岳,在日本岳界地位崇高,因此也有人說表銀座縱走是一生必走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