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 莊老達 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農藝學碩士,曾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副署長、氣候變遷調適與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執行長、企劃處處長。
封面故事
農業碳匯優質在多重效益 碳權只是功能之一:2040增匯千萬公噸 淨零、農業永續攜手企業ESG

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1)《巴黎協定》首揭「淨零排放」(Net Zero)概念,並在2021年COP26定下2050年淨零碳排放目標,臺灣在同年「422世界地球日」由總統蔡英文宣示2050淨零排放,並在去年8月7日揭牌成立臺灣碳權交易所,推動碳交易。

全球如火如荼推動淨零排放,國內不僅坊間「碳權開發師」、「碳權交易師」相關課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家中有塊地的農民也紛紛期待能經營碳匯取得碳權,多一筆收益。

田建中 臺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 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碩士畢業。擁有中華民國會計師、內部稽核師、證券投資分析人員、美國特許財務分析師(CFA)等證照。
封面故事
碳交易上路 碳交所田建中:農業將成重要碳權來源:國外自然碳權將上架 臺灣自然碳權加速推進

臺灣碳權交易所首批國際碳權去(2023)年底掛牌交易,上架7個碳權專案,類型包括再生能源、潔淨水源,臺灣終於踏出碳權交易第一步,宣告碳有價時代來臨。第二批將爭取引入國際自然碳權,以森林專案為主,預計每公噸價格約20美元,高於首批碳權,近期即將上架交易,備受農業界高度重視,本土自然碳權推出時程也引人關心。

位於將軍巷埔里的玉米田。
封面故事
土壤碳匯潛力高 改善土地管理農業有韌性:「不整地」讓農地好起來 池上米減肥作淨零

土壤是地球陸地生態系統最大的自然碳匯,適當的農業土地管理,不僅可減少肥料及人工成本,生產更有利潤,也能減少碳排,累積有機質,進而增加土壤碳匯。

臺南北門農友劉榮友操作不整地栽培,讓作物與雜草共生,即使還沒有賺到碳權,他生產的硬質玉米更具氣候韌性、產量穩定。宜蘭二期休耕綠肥改種「滿江紅」、臺東池上以「點肥」農機深層施肥,可減少水稻田的甲烷排放及施肥量。

封面故事
龍崎竹業復興 莿竹林碳匯再造地方創生契機:增匯、減量、循環 龍崎要做全臺第一淨零農會

臺南市龍崎區農會是員工僅20人的地方小農會,卻也是國內少數涉足林產業的農會。龍崎農會自2007年起發展竹炭產業,造窯燒炭,生產竹炭包、竹炭皂、竹炭麵、竹醋液,並運用竹炭纖維做襪子、圍巾、衣物及枕被等產品,每年可創造6、700萬元營業額。

竹炭微細多孔結構勝於木炭,可調節溼氣、吸附異味、抗菌防蟎,釋放有益人體健康的負離子、遠紅外線,相關產品廣受民眾歡迎,竹炭儼然成為「黑金」;但又不只是「黑金」。

農業經營
蔬菜產銷環節愈趨多元,超市賣場建立自己的物流供應鏈,有機蔬菜等產品也未必會進入批發市場拍賣系統。(攝影/陳建智)
農業經營
逛超市還是上市場?蔬菜產銷環節的悄然巨變:冷鏈物流促成農民、通路雙贏

國內推動蔬菜「共同運銷體系」已有50年,這個由農民團體集結供貨向批發市場交易的系統,構成國內蔬菜產銷的主體結構,長期掌握蔬菜價格的形成機制。不過,在小家庭消費模式成為主流,連鎖超市、大賣場走進社區,以及近年冷鏈物流的建構下,市場型態有了巨大變化,批發市場的關鍵地位已受到挑戰。

大屯29莊園園主侯奕瑋對北投文化充滿熱情,用咖啡演繹風土。
農業經營
在大屯火山種有機咖啡 侯奕瑋要栽出北投新印象:農業與文史風景可與溫泉並立

全世界的咖啡生產國大致都座落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地區,也被稱為「咖啡帶(coffee belt)」。轉動地球儀,在咖啡帶上,從東非的肯亞、坦尚尼亞,中南美洲的巴拿馬、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哥斯大黎加及哥倫比亞、厄瓜多,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到東南亞的印尼,眾多知名的咖啡生產地還有一個共同關鍵字,那就是「火山」。而地處咖啡帶北沿的臺灣,也有一座「火山莊園」——位於大屯火山山麓的「大屯29莊園」。

林雅容在陽臺設計雨水回收系統,可用水桶中的水洗衣服、澆灌植物。
農業經營
居家種菜到社區養蜂 公寓生活就能實踐樸門理念:蹲在家裡救地球!陽臺上的循環資源大富翁

樸門永續設計是什麼?很難一言以蔽之,簡單來說是一門兼顧自然保育與人文關懷的環境設計學。它扎根在「照顧地球、照顧人類、公平分享」的倫理上,遵循大自然的生態原則,以淺顯易懂的設計指引,賦能每個人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永續生活。這並不需要買地、租地種田才能實現,從公寓陽臺就可做起;只要先了解環境空間,每個人都能生活得更節能舒適!

指定蔬菜是日本穩定大宗蔬菜產銷的制度一環,「菜單」長期不變,納入青花菜是半世紀以來首次新增品項。(攝影/盧亞屏)
農業經營
日本國產青花菜看俏 將列為「指定蔬菜」:完善的補助機制 相隔半世紀納入新品項

2024年1月22日,日本農林水產省(相當於我國農業部)發布了青花菜將於2026年起列入「指定野菜」的訊息。日文「野菜」即為蔬菜之意,某種蔬菜若是深受日本國民喜愛、消費量大,變成日常餐桌上必要的品項,便會被列為「指定野菜」(以下翻譯為「指定蔬菜」)。

農業技術
黃花苞舌蘭「臺南5號」
農業技術
適合地植美化庭園 花苞舌蘭臺南5號:新花色拓展苞舌蘭市場 花朵更大花期更長

一般認為蘭花較為嬌嫩難養,需要種植在通氣性佳的無土介質及半遮蔭的環境下,但原產在熱帶島嶼的苞舌蘭非常耐熱、花期又長,可以露天種植,為景觀地植的優良素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先前發表的苞舌蘭「臺南3號」、「臺南4號」,為適合景觀地植的粉紅及紫紅大花品種,頗受好評,現今再推出苞舌蘭黃花新品種「臺南5號」。

種子是最為大眾熟悉的植物「種原」形式,種原代表遺傳資源,種原的多樣性也代表育種乃至農業韌性的可能性。(攝影/林韋言)
農業技術
認識農業的基石:作物種原(上):育種持續千萬年 種原的種類有哪些?

種原對於一個國家的農業發展極為重要,能影響該國農作物乃至育種相關技術的國際地位。人類所利用的農作物大都經過長期馴化、育種,而持續育種所仰賴的便是種原,這個歷程已經千年甚至萬年;但在自然條件、社會變遷等因素影響下,農作物的耕作管理持續受到挑戰,氣候變遷更使韌性農業變得急迫,種原作為農業基石,對於全世界的農業永續更形重要。

橘紅色是長壽花經典花色,但重瓣品種是經過長期改良而來。
農業技術
淡雅豔麗應有盡有 讓長壽花伴你長久:長壽花如何長壽?選購、栽培有技巧

從過年到現在,大家是不是被花市中可愛的長壽花所吸引呢?不論喜歡單瓣星型或是重瓣玫瑰型,淡雅的白、黃、粉紅,還有濃豔的橘、紅、紫紅,單純素雅或是華麗奔放,都可以找到合適的品種。生產規格有3吋可愛的桌上型迷你盆栽,也有綻放豐盛的5吋盆規格,如果嫌一盆中只有單色不夠豐富,也有農民聽到消費者的需求,在一盆中種上三個花色的長壽花,絕對夠多彩繽紛。

農業技術
臺灣No.1燉飯米 花蓮26號:因應米食文化演變育種 在地品種、在地栽培

義大利燉飯在國內餐廳菜單上已不少見,有些餐廳會以國內的一般稉米製作,但部分餐廳仍有製作道地義大利燉飯的需求。臺灣一直以來沒有以燉飯為利用目的育成的水稻品種,也造成國內持續進口「Arborio」和「Carnaroli」這兩個義大利知名的燉飯米,近年進口量穩定維持每年100噸以上。基於此,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多年前開始朝向有別於傳統水稻品種的燉飯米品種選育。

豐年人物
大屯29莊園園主侯奕瑋對北投文化充滿熱情,用咖啡演繹風土。
豐年人物
在大屯火山種有機咖啡 侯奕瑋要栽出北投新印象:農業與文史風景可與溫泉並立

全世界的咖啡生產國大致都座落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地區,也被稱為「咖啡帶(coffee belt)」。轉動地球儀,在咖啡帶上,從東非的肯亞、坦尚尼亞,中南美洲的巴拿馬、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哥斯大黎加及哥倫比亞、厄瓜多,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到東南亞的印尼,眾多知名的咖啡生產地還有一個共同關鍵字,那就是「火山」。而地處咖啡帶北沿的臺灣,也有一座「火山莊園」——位於大屯火山山麓的「大屯29莊園」。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 林華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曾任林務局局長、國立臺灣博物館副館長、文化部專門委員兼媒體公關組長、科長、林務局保育組技正、臺北市立動物園副研究員、組長、臺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豐年人物
本土森林植物精油 吸吐臺灣山林香氣:精油產業活化林業 剩餘枝葉可去化、林農有收益

2017年是臺灣「國產材元年」,隔年全國農業會議訂出十年後——2028年國產材自給率達成5%的目標,增加至五倍。距離目標達成時間,今年來到期中考階段,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積極推動可相輔相成的非木質產業發展,轄下全國八個地區分署將在今年全部各自推出不同風土的特色本土植物精油原料生產,衍生精油、純露及香水等相關產品。

王升陽認為臺灣森林精油已有具特色、品質的產品原料,只要進一步健全產業鏈,未來可朝國際發展。
豐年人物
王升陽:打造產業鏈 尋找馥郁臺灣特有香氣:國產精油檢測中心穩健產業發展

小小一滴森林精油,需要1公斤木材萃取;提煉1公斤香杉精油,需要使用500公斤木材。一瓶精油,蘊含一大片滿滿森林力。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近年投入研發木土森林植物精油,與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終身特聘教授、循環經濟研究學院院長王升陽合作,打造精油產業鏈,起步從2023年4月成立「國產精油檢測中心」開始。

以牛角製作「配方」是生機互動農法最為人所知的作法之一,然而配方對生機互動農法也僅是「藥引」角色,並非萬靈丹。
豐年人物
崇敬宇宙自然的耕耘藝術 生機互動農法:持續輪耕、休耕栽綠肥 堆肥為土地存款

生機互動農法(Biodynamic agriculture,簡稱BD農法),是工業革命後最早有意識實行的有機農法之一,創始至今年恰滿百年,倡導運用牛糞製作堆肥以及牛角配方來農作。臺灣很受歡迎的自然酒,不乏生機互動農法葡萄園的作品,也買得到BD農法品牌德米特認證的蔬果汁、咖啡、橄欖油等。國內臺中、宜蘭及臺東地等,也有許多持續耕耘生機互動農法的農場,並成立臺灣人智學有機農耕發展協會。

各期雜誌
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4月號 農業碳匯黃綠藍 碳權交易零碳排

隨著碳交易上路,農業碳匯、碳權掀起話題。《豐年》雜誌向農業部、碳交所及學者專家訪問、邀稿,破除種碳煉金迷思,然而全球面對氣候變遷趨勢及淨零排放目標,碳抵換額度(碳權)仍是農產業的轉機,黃碳(土壤)、綠碳(森林)、藍碳(海洋)三大自然碳匯的效益亦不僅在碳權交易,如何發展值得國內農產業重視。

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3月號 森羅林萃 根植本土森林精油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近年積極推動非木質林產物的產業發展,去(2023)年農業部通過新增「森林精油」為林產品初級加工項目,林業保育署與轄下八個地區分署打頭陣,將造林木與原生植物萃取出精油,連結產官學三方共同投入,邁向臺灣森林精油生產的行列。

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2月號 春酒思源 飲究物產風土

臺灣地酒,猶是少年少女。臺灣歷經整整80年的菸酒專賣制度,製酒乃至品飲文化發展因此大大受限。直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前夕,2000年《菸酒管理法》及《菸酒稅法》公布實施,農村製酒率先合法化,隨後因應世貿全面開放製酒,民間製酒業才彷彿從凍結時間的睡夢中醒來,一切從新開始。

各期雜誌
《豐年雜誌》2024年1月號 大船入港 臺灣遠洋漁業精實蛻變

遠洋漁業是指漁船在我國200浬經濟海域外,從事漁撈作業的漁業方式,主要漁法包括鮪延繩釣、鰹鮪圍網、魷釣兼營秋刀魚棒受網。我國遠洋漁船作業海域遍布世界三大洋,作業船隊與產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按:封面為自動魷釣機海上作業情況,封底為魷釣兼營秋刀魚棒受網漁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