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敬宇宙自然的耕耘藝術 生機互動農法:持續輪耕、休耕栽綠肥 堆肥為土地存款

以牛角製作「配方」是生機互動農法最為人所知的作法之一,然而配方對生機互動農法也僅是「藥引」角色,並非萬靈丹。

以牛角製作「配方」是生機互動農法最為人所知的作法之一,然而配方對生機互動農法也僅是「藥引」角色,並非萬靈丹。

文.圖/孫承萱(三元生活實踐社共同創辦人、北海道心泉自然學校)
成長於都市,喜愛人智學與靈性科學的獨特觀點,將BD農法的學習視為生命的志業,熱愛與人工作,目前正透過農場的開創與耕耘一步步實踐生活的藝術。
成長於都市,喜愛人智學與靈性科學的獨特觀點,將BD農法的學習視為生命的志業,熱愛與人工作,目前正透過農場的開創與耕耘一步步實踐生活的藝術。

編按:生機互動農法(Biodynamic agriculture, 簡稱BD農法),是工業革命後最早有意識實行的有機農法之一,創始至今年恰滿百年,倡導運用牛糞製作堆肥以及牛角配方來農作。臺灣很受歡迎的自然酒,不乏生機互動農法葡萄園的作品,也買得到BD農法品牌德米特認證的蔬果汁、咖啡、橄欖油等。國內臺中、宜蘭及臺東地等,也有許多持續耕耘生機互動農法的農場,並成立臺灣人智學有機農耕發展協會。

如果您查詢生機互動農法,會看到幾個不同的名字,包含生物動力農法、自然動力農法等,在國際上被認識的名字是Biodynamic Agriculture,在世界各地的生機互動農產品有德米特認證系統(Demeter federation)為消費者把關。

生機互動農法來自奧地利的靈性科學家、哲學家魯道夫.施泰納(Rudolf Steiner, 1861–1925),他也是華德福教育運動創始人。這門農法的基底是人智學(Anthroposophy)及靈性科學(Spiritual Science),1924年,他為了回應一群農夫觀察到的現象,包含種子發芽率下降、動物傳染性疾病擴散等,舉辦一系列講座,內容紀錄之後出版為《農業課程――農業復甦的靈性基礎》,是為生機互動農業運動的起點。

這個農業運動雖被稱為農法,然而它探究的其實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們作為地球上的園丁、農夫的任務和意義又是什麼。

BD農法認為農人和農園、自然宇宙要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有機栽培是其基礎。
BD農法認為農人和農園、自然宇宙要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有機栽培是其基礎。

每座農場都是有機體 堆肥與種綠肥是生機農法指標

有機農法是生機互動農法的基礎,在一塊完全不施撒化學肥料、農藥的土地上,才開始生機互動農法的實踐。我們將農場視為一個整體,尊重這塊土地生命的歷程,並且將礦物、植物、動物與人共同考量在農場的生命個體中。

生機互動農法倡導運用牛糞製作堆肥以及配方,許多農夫以養牛為農場的重要目標,也持續搜集農場上的各種資材包含落葉、蔬菜殘餘、動物糞肥等有機物質來製作堆肥,因此堆肥與種植綠肥也是辨識生機互動農場的其中一個重要指標。

當看著自己的農園時,我們很容易立即投入當下要做的事務例如割草、堆肥、修剪等,但在生機互動農業的訓練裡,農人養成習慣在農園裡漫步幾分鐘,感知農場的整體氛圍、透過觀察認識到農園當下的需要後才進行工作。經年累月,農人和園子裡的一切會建立起緊密的合作關係,是一種生命的連結。

當目光由自己的農場拉向外時,就會看到農場雖位於地球上,地球又位於宇宙的整體環境中,可以意識到農場上有許多來自宇宙的影響,此刻人類全體的生活方式無形中也會對宇宙造成某些影響,這種循環是不停在發生的。

在農場上生長的植物,日日夜夜都受著日月星辰的影響,因此,國際上在生機互動農業領域有許多不同版本的耕作曆,將宇宙韻律節奏計算出來並且提供農人參考,這方面的研究則以瑪麗亞.圖恩(Maria Thun)最為知名,目前國內有一本今(2024)年甫出版的書籍《在宇宙韻律裡耕種》,提供農人務實的建議,將宇宙韻律運用在農事工作上,種出具有真正營養的農作物。

避免田園物種單一,種植多樣綠肥是BD農法經營的重要指標,圖為苕子(野豌豆)。
避免田園物種單一,種植多樣綠肥是BD農法經營的重要指標,圖為太陽麻。

牛角配方、堆肥恢復土壤活力 耕作節奏中休養生息、照顧土地

在1924年,魯道夫.施泰納被問到的其中一個現象是植物和動物的生命力下降,由此推得農場的生命出現失衡的現象,如同人的疾病可以被視為失衡,朝向回復健康要做的努力,有時候需採用外來的療藥。

施泰納提出的解方,就是將農場所能夠取得的資材重新組合,並且在恰當宇宙力量作用的時期,製成配方(藥引),並在合適的時機點,以正確的方式來噴灑這些配方,以此有效的運用宇宙力量來活化、療癒土地,讓農場欣欣向榮。

簡單說明配方主要有兩組,一組是預備啟動土壤的活力和增強與光合作的能力,這組配方分別是牛糞牛角配方與水晶牛角配方,一個施用在裸露的土壤表面,其作用在於啟動並維持土壤微生物菌叢的活動,另一個噴灑在植物的葉片,賦予葉片與光和諧工作的力量,這組配方有其使用的時機和攪拌方式。

BD農法配方需埋在土中熟成後再使用,圖為牛糞牛角配方。
BD農法配方需埋在土中熟成後再使用,圖為牛糞牛角配方。

另一組配方是主要由藥草及動物器官組合所製成,主要用在堆肥內、也能單獨使用,一共有七劑配方;當時施泰納博士針對土壤生命力下降所給出的堆肥配方,可以被視為療藥,用來療癒土地的生命。關於配方的解釋及說明目前也能在《生機互動農法基礎原則》這本書中找到。

然而施撒配方不是萬靈丹,重要的是在年復一年的耕作節奏中,輪耕、休耕種植綠肥、並且持續透過製作堆肥來為土地存款,並透過這樣的工作打造出肥沃的土壤,以此作為種植的基礎,並以這塊土地獨有的養分種植出具有當地風土的自然營養作物。

親身實驗三年成功改善水稻田 不再板結、出現團粒結構

我與家人於2013年在宜蘭人智學教育基金會的協助下,遇到當時孩子們就讀的學校附近的土地,當時只有一個心願:讀了這麼多關於生機互動農業的資料,究竟怎麼做?我如何能以這樣的方式種植出真正具有營養的食物呢?

當時正巧鄰居約我們一起報名參加宜蘭自然農法社團的水稻種植,在那裡遇見了邱錦和老師,他與我們分享曾經消失的瑞岩香米故事,並帶領我們一起復育、耕種瑞岩香米,而我們也在前述那塊土地上開啟了自己的生機互動農法實驗。

要能夠做到此事,拜師位於花蓮的生機互動農業實踐者吳水雲,他所照顧的「光合作用農場」完全由生機互動農業的方式耕耘,農場有接引山泉水的水池用作灌溉、水稻生長強健、玉米香甜有滋味、地瓜柔軟甜香。看到他們,我萌生許多希望,開始邀請國際前輩來臺分享生機互動農法的務實工作。

基於生機互動農業的啟發,我在土地上做的第一個實驗就是想看看配方的效果,因此並未於第一年就開始種植蔬菜,反而先從製作堆肥、種植綠肥為土壤添加有機質等工作開始,逐步經過三年後,果然看見原本板結的水稻田土開始出現豐富的團粒結構,我們於是開始運用部分的區域來轉種蔬菜與香藥草等植物。為期近九年的實驗讓我對生機互動農法產生了強烈的信心。

水稻田土出現豐富的團粒結構,顯見土壤有機質明顯的增加。
水稻田土出現豐富的團粒結構,顯見土壤有機質明顯的增加。

調整現代社會、經濟體系 「社群支持農業」農友相扶持

踏上生機互動農業運動中,許多人察覺現代社會和經濟體系隱藏許多可以調整的面向,例如關注農業大規模種植單一作物對整體環境的影響、食物究竟從何而來、有機農業與慣行農業的差異、農作物驗證問題、人與土地的失聯,以及速食文化對下一代的影響等。

基於以上種種,生機互動農業運動的實踐者,往往也會遇到有意識又熱血的消費族群,因此,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見「社群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 CSA)運動支持著生機互動農法的農友。

以過去宜蘭十年經驗,長期參與生機互動農法讀書會的夥伴,有好幾位因為喜愛這門農法的實踐與願景,聆聽自己生命階段的感受而離開原本的專業轉職成為農夫,開創出以生機互動農法的理念所經營的農場:牛角農莊、三元生活CSA,從零開始養牛的農夫謝國良,以自製堆肥開始種植蔬菜的張吳全,目前也都是社群支持農業運動的實踐者。

在BD農法社群工作日,共同製作堆肥是主要的工作項目之一。
在BD農法社群工作日,共同製作堆肥是主要的工作項目之一。

後記

出生在臺北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從小家中長輩都非常喜歡植物,爬山的時候爺爺會向山神要一根枯枝磨成手杖,奶奶則在頂樓打造一座花園,夏季的傍晚,我和妹妹們坐在頂樓喝茶賞月,此刻回憶起來仍彷彿嗅聞得到淡淡桂花香氣。

植物對我來說,就像一起長大的老朋友,但它也時常被我給忽略遺忘,直到自己也當了媽媽,我才再度看見它們。也是那個時期,並非務農專業出身的我開始踏上生機互動農法的實踐,並期許自己有天能夠以這樣的方式種植食物分享給所愛的人。

在這段不長不短的實踐歷程裡,我有很多精彩的相遇和學習的契機,並領悟到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參與生機互動農業運動,以自在的方式找到能貢獻的位置。這個領域有種開放溫暖的特質,它活在世界裡每一位實踐者身上,而這點可以在參訪各個生機互動農場時看到,他們各自多姿多彩呈現出豐富樣貌,農夫與他的農場所共譜出的生命樂章。人們在這些場域相遇時常感受到生命彼此共振的頻率,共享一種身而為人的使命感。

位於瑞士的人智學總部歌德館(Goetheanum)在今年2月舉辦生機互動農業百年慶典的農業大會,主題是「太陽、地球、人類」,大會有首主題詩:

From the sun through the earth for man

來自太陽,透過地球,給予人。

May man become sun for the earth

但願人,成為太陽,為了地球。

我借用這首詩所包含的意象來說明此刻我所認識的生機互動農法:曾經,太陽和地球合作孕育了無數生機,餵養了人類;現在,人們透過與太陽、與地球的共同創造,以這樣的光芒照拂著地球,透過土地上的耕耘也守護地球的生命,更為未來的人類留下純淨沃土。

BD農法社群也不時有國際交流,宜蘭牛角農莊謝國良(左起)與BD農法專家Harald Hoven、農友孫浩嚴、張吳全、孫承萱合影。
BD農法社群也不時有國際交流,宜蘭牛角農莊謝國良(左起)與BD農法專家Harald Hoven、農友孫浩嚴、張吳全、孫承萱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