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1198 文章

客座總編輯|行政院農委會主委陳吉仲 建構現代化農產冷鏈體系 用好品質結合加工提高農民所得

臺灣農產品種類多元且品質優良,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但大多數農產品都不耐長期保存與長途儲運,可能在運銷過程中產生損耗。為了更有效降低農產品損耗、提高品質,進一步提高農民收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自2021年開始推動「建構農產品冷鏈物流及品質確保示範體系」計畫,在當時行政院院長蘇貞昌的大力支持下,於去(2022)年1月將整體冷鏈推動經費由原訂的84億元提高至126億元,加速完成臺灣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相關建設。

《豐年雜誌》2023年2月號 冷進冷出不斷鏈 農漁畜產尚介青

掌握冷鏈就掌握價格!本期《豐年》邀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擔任客座總編輯,分享產地到餐桌全程不斷鏈目標,如何逐步完成從出口導向的旗艦型、內外兼顧的區域型到各大批發市場與農民團體、農企業等冷鏈建置,穩內銷、拚外銷,全面的冷鏈物流系統,將成為農漁民最堅實的後盾。

Pineapple

松球蘋果變鳳梨 細數鳳梨在臺灣的前世今生

2021年2月中國以檢疫問題為由,自同年3月1日禁止進口臺灣鳳梨。山不轉路轉,這一年農委會拚外銷,打開日本、香港的通路,銷量比起以往增加5~6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農糧署署長胡忠一說:「感謝中國禁止我們的出口後,才發現臺灣的鳳梨在全世界受歡迎。」臺灣鳳梨在日本大受歡迎,2021年4月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推特上登出自己與臺灣鳳梨的照片,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

翻堆

免費的尚好! 落葉變身土壤改良劑 落葉堆肥製作與農地利用

為推動循環農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發展落葉堆肥製作技術,善加利用落葉、雜草和家庭廚餘製作堆肥,變身農地土壤改良劑,綜合增進農地田力。落葉堆肥好處多:①緩和土壤溫度變化,②促進土壤水分涵養,③增加土壤生物活性,④增強植物根系穿透力,⑤提高有機質肥料利用,⑥減輕病蟲危害。

希臘南部的基特拉島

你有多Smart? 歐盟的智慧農村養成法 美國與日本農業勞動力現況分析

在全球人口向都市集中的趨勢下,各國鄉村都面臨相似的挑戰,一方面因為缺少工作機會與可持續的商業活動,將人們推往都市謀生;又因人口減少連帶使公私部門於鄉村的基礎服務的投資漸少,造成生活機能的不足與衰退,又再次將人推往都市。重複的負面循環,使得鄉村居於日益不利的地位。然而,鄉村富有諸多自然與人文資產,而且新科技與資通訊技術逐漸普及,兩相碰撞下,或許能激出新火花,開展鄉村新樣貌。近10年來,歐盟陸續對於如何利用科技突破鄉村困境,提高鄉村的競爭力與便利性加以討論,提出「智慧農村」(Smart Village)的概念與相關計畫。

杭菊在臺灣栽培不易,花色有白有黃,為菊花茶的主要原料

無毒杭菊全利用範本 花卉格外品循環經濟與碳足跡應用

工業研究院(簡稱工研院)規劃杭菊格外品循環經濟應用、碳足跡產品認證及導入產品安全履歷系統,讓杭菊在安全種植環境成長,使消費者得到安心、安全的保障。因此,將自然無害植栽技術、香花萃酵蜜釀技術與產品安全履歷雲端平台技術相結合,讓杭菊副產品的生產過程更透明化,開發出無毒且具競爭優勢,將花卉格外品變身為高經濟價值產品,創造出更高的營收及產值。

玉蘭花

以花香代金香 廟宇生煙也很環保 玉蘭殘花循環經濟與廟宇製香產業新商機

臺灣人常說「拿香跟著拜」,就是祈求神明帶給自己平安、幸福與財富。如以高值化萃取技術,搭配智慧高效能低溫萃取,屬於泛用型香花物質(液態)及香氣(氣態)擷取產出的玉蘭香花鎖香萃取液為植物水溶性化合物,由於為水溶性,包含天然植物香氣水溶性化合物在其中。推動「以花香代金香」的創新模式,藉由廟宇內部轉型提升需求以及信眾健康意識抬頭的外部趨勢,將此創新應用思維推展到一般信眾慣行的祭拜模式中,也許可開創廟宇製香產業新商機。

禽畜糞加工肥料與堆肥均屬於有機質肥料

耕地永續 肥分還田有道 禽畜糞加工肥料及堆肥使用

因應政府淨零排放目標,農業部門使出渾身解數,為的就是減少千分之四的排放量,而畜牧廢棄物占農業排放廢棄物總量46.7%,其中禽畜糞占據畜牧廢棄物的95.6%,可見若解決禽畜糞排放問題,對於減低農業部門的排放量有很大助益。從資料顯示,自2009年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簡稱農試所)即開始對禽畜糞尿進行肥分還田的研究,而且農委會於2011年開始,依據「農業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進行「個案再利用」措施,無不為了降低禽畜糞廢棄物的生成量。要再使用禽畜糞還田,需經由堆肥醱酵腐熟後,方可作為有機質肥料使用,本土禽畜糞廢棄物若能開發新的技術或增加再利用量,可穩健農業環境永續經營及內循環經濟的量能。

利用割草機丈量所需尺寸並切割採收

草系療癒打造植感生活 美濃草皮達人的綠境轉折

簡單鋪上一塊青翠的草皮,就能為單調的工作職場或居家環境,植入一畝生機盎然的綠意雅致。從大規模工程綠化到小坪數住宅點綴,都是草坪展現療癒身手的舞臺。在法規明令土葬僅限於公墓後,草皮需求銳減,傳統草皮產業面臨轉型危機,而林育諠身為農三代接班人,勇於突破世代框架、翻轉草皮印象,創造獨有的新型草坪事業。

作物肥培會因作物、氣候、土壤等條件因素而有不同效果,氣候變遷下更應科學化管理。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一》 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上)

據世界氣象組織(WMO)及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報告指出,氣候變遷主要原因來自工業革命以後溫室效應氣體的提升,大氣中二氧化碳(CO2)濃度從1850年的280ppm,到2006年381.2ppm,2021年達414.72ppm;地球平均溫度1880年後每10年平均提高0.08°C,1981年後每10年提高0.18°C,2021年是歷年第6高溫,比上世紀平均高出0.84°C。環境科學家Delphine Deryng整理前人利用輻射驅動力(W/m2)相對於工業革命前水準提出代表濃度路徑(RCP,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值,預估21世紀末如果世界各國不減排,CO2大於1370ppm,其RCP8.5W/m2;若減排不力CO2達850ppm,RCP6.0W/m2;盡全力減排CO2約650ppm,RCP4.5W/m2。各國低量增加碳排則CO2約490ppm,RCP2.6W/m2。世界各主要國家包括臺灣擬2050年達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