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局新氣象,產學共期許

學界關心 產業界期許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 陳美惠

農委會升格為農業部,這個時機點正處在社會快速發展的階段,需要行政部門做更有效地轉型,這是挑戰,但也給農業部很好的發展契機。因應氣候變遷下的農村發展與農業永續,對於農業部期待如下:

一、未來在農村發展能全面融入里山倡議的精神與做法,以維護農村生物多樣性與健康的生產環境。

二、坡地農業加強混農林的生產技術體系,設立明確的相關法令及專責單位推動,來增進自然碳匯、生物多樣性及生產多元化,以達減碳及水土保持之雙重效益。

三、友善農業及混農林業是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來修正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增進碳捕獲和儲存潛力,應將農林地碳匯轉換碳權,讓碳匯效益轉化為農民實質收益。

四、林下經濟開啟了與森林共生的農業,期待林下經濟不局限在林地發展,對於種樹成林的農地也應積極推廣,以開創農民多元收益與造林固碳效益。

五、農村生產地景的美學、育樂和文化價值,透過食農教育、生態旅遊和農業文化遺產經營等方式活化農村,經濟效益回饋農民,並廣邀城市居民體驗和參與,讓更多人認識農村價值,創造農村關係人口。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 陳美惠

英國牛津大學植物科學系博士 黃裕銘

農業部的成立是相當重大的里程碑,除了恭賀執政團隊的努力成果,在這個氣候異常,世界秩序動盪的年代裡,相信如何穩定國內糧食及各種農產品的安全及穩定是國家重中之重,也是農業部之所以重要的緣故。因此有幾項期許及建議:

一、要有完整的事務官體系。事務官人品及專業並重,政務官及輪調事務官應該有養成教育及培訓,更重視國家的未來性。

二、研究經費每年有一定比率且不可過低的比率給大學農業相關科系做研究。大學的研究不僅較有機會和國際交流,更重要是培育學生。

三、植醫法須納入生理病及害物病重要性。氣候變遷引起的生理病更多,許多害物病往往來自生理病,如營養缺乏、營養不平衡、水分管理不當、場域微氣候不良。

四、問題土壤的開發利用。臺灣土壤資源非常有限,有各種逆境的土壤如鹽分地、低窪地等都可以利用科學整合管理開發利用。

五、跨部會有關農田問題需要向行政院爭取以農為本的角度出發。例如重金屬汙染農地,需要以農作物的特性整治,才不會花大錢整治,農產品卻依舊重金屬偏高,尤其現在工業使用愈來愈多稀有元素。汙染基金應該不能沒有農業部的參與,空汙、水汙及土汙都可能造成食品汙染。

六、訂定長期需要發展的基礎項目且需要長期經費支援,尤其在整個循環經濟中,生物質循環是達成淨零排放政策中的重要手段。生物質循環離不開土壤資源、適應氣候變遷的品種及土壤微生物整合性的開發應用。七、農田水分管理及肥料管理能更早達成數位化系統,才有可能達到真正科學化管理及進入AI管理。

英國牛津大學植物科學系博士 黃裕銘

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退休轉兼任教師 林如森

農委會升格為農業部,從陳水扁擔任總統時期即開始討論,早年一度規劃把林務局納入環資部,慶幸升格後的農業部保住林務局,也保住「農林漁牧」本一家的概念,避免林業經營成為封閉式的森林資源而脫離林業經營的本質與專業。

然而,新成立的環境部也設立了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環境管理署等,而林務局在升格為林業暨自然保育署後,也增加資源永續利用司,其掌管的森林經營暨自然保育、資源永續利用等業務,與環境部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環境管理署息息相關,期許新的農業部林業暨自然保育署,與環境部的相關單位,能夠有很好的合作關係。

此次農業部升格,比較令人遺憾的是畜牧處未能升格為署。根據農委會統計年報,去年臺灣畜牧產值為1,858億元,占農業產值近3成5,畜牧的產值比漁業產值高很多,卻在這次組改成為遺珠。其次,部分業務沒有在這次組改進行整併,例如內政部營建署下的國家公園組變成國家公園署,林務局改制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但保育業務仍與國家公園分別管理,並未整合。

近年臺灣農業面臨優質農漁用地不斷消失、缺雞、缺蛋、缺豬等產銷失衡等困境,期待農業主管機關的組織改造,能帶動農業的大變革,解決農業人口高齡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產銷失衡問題,朝向專業、永續發展。

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退休轉兼任教師 林如森

中華民國鵪鶉協會秘書長 商毓銘

非常恭喜農委會升格為農業部!希望未來農業部可以落實增加農民收入、整合畜產資源,在重視農業資源永續利用及發展之餘,也期待農業部關注臺灣畜禽產業的發展,投入資源增加市場競爭力。

呼應農業部落成的新氣象,協會也積極著手下列產業輔導規劃。第一是引種選育以改善生產效率,為了避免近親弱勢、解決目前鵪鶉蛋生產的效率問題,需研究引進國際優良品種的可行性,並規劃鵪鶉優良品系及育種制度;第二是開發多元的鵪鶉蛋加工產品,因為現行鵪鶉蛋販售依然以剝殼水煮鵪鶉蛋為大宗,應可參考國際飲食文化,增加多種加工方式,例如烘焙就是一個特別的藍海市場;第三是結合現代化銷售管道以穩定供銷,近年坐月子中心、產婦護理中心、休閒農場及銀髮市場等行業興起,我們將媒合飼養業者與前述產業、超市與量販店等通路業者,建立長期供銷體系。

綜觀國內鵪鶉蛋產業,除了既有產能有待強化,再加上2022年末至2023年初的禽流感災情,導致整體鵪鶉蛋產量銳減,難以供應市場所需。關於鵪鶉產業的成長需求,需要政府投入資源整合業界能量,協助農民建置有效的飼養管理,例如導入智慧溫控系統、自動化集蛋與集糞設施,藉此提高生產效率。另外,我們也期待農業部與各地方政府建立緊密溝通,在畜牧場的選址上,給予更多彈性空間,攜手增進鵪鶉蛋產能。

中華民國鵪鶉協會秘書長 商毓銘

臺南市鹽水區農會總幹事 邱子軒

聽到農委會升格為農業部的消息,我們很開心!在此先說聲恭喜!從農委會近年推動的政策中,在在感覺得到部會想照顧農友的心情,尤其是三保一金中的一金「農民退休儲金」,我認為這是相當有意義的里程碑,能讓辛苦了一輩子的農民不用擔心晚年,可以安心工作、放心退休。

雖然農民退休儲金不是能立即感受到的福利,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政策,除了照顧資深農民退休後的生活,也激勵更多青壯年朋友加入農業生產行列。由於農委會推動臺灣農業發展的格局逐漸擴大,農業部門的成立確實有必要性。正所謂「以農立國」,希望此次升格農業部的變化,能促進整體社會對農業的重視,也能進一步深化廣大農民對農人職業的認同感。

隨著農業部成立,新設置的資源永續司及動物保護司,也顯示了農業部推展臺灣農業與國際接軌的意向。農業永續是七大工業國集團(G7)農業部長會議討論的重點項目,雖然臺灣不是G7成員國,同樣朝著永續農業的目標邁進。聯合國提出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也是農委會十分注重的面向,目前已針對「消除飢餓」設立惜食區;根據「重視糧食安全」推動農藥減半政策;對於「提升勞動生產力」進行大小型農機補助等等;「因應氣候變遷」推動淨零排放政策。此外,動物保護司的誕生,顯現農政單位對動物福利的重視,期待建立良善的寵物管理體制。

時逢新冠疫情的趨緩,鹽水區農會配合相關農產計畫,積極開拓海內外市場。在內銷部分參加了臺北國際食品展、臺北希望廣場展售;整建了「意遊未盡」農產伴手禮館,推廣農民直銷站、食農體驗課程及導覽活動。外銷方面,目前已確立加拿大、香港的銷售管道,也出席今年的東京食品展,接下來將鎖定發展日本市場。對於農業部落成,我們獻上誠摯的祝福,同時也充滿期待,期許農業部增進更多農民福祉措施,照顧這片土地上辛勤的農友們。

臺南市鹽水區農會總幹事 邱子軒

雲林縣斗南鎮農會總幹事 張燕容

農委會升格為農業部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這代表未來農業部將透過各項施政計畫,讓臺灣農業農村更加強韌,來達到永續農業的目標,未來農會在基層紮根農業政策,將有更好的著力點,這是我們共同期盼的成果。

斗南鎮農會長期以來配合農委會推動新農業運動政策,建立全臺第一個「小地主,大佃農」示範單位,執行農作物生產履歷,建立中衛生產體系,以適地適種觀念,建立中、南部的代耕中心,並擴大稻米的集團產區,透過一致化管理確保品質與安全。為鼓勵當期臺灣米外銷,建議有效整合農地,設置大面積農業專區協助農友投入。

我們也支持農委會的農業生產自動化政策。現代農業嚴重缺工,農民已經七八十歲,要做勞力活很困難,宜透過自動化、機械化補足勞力需求,有效降低人力成本,而這正亟待農業部帶頭設置及補助,同時協助將國外引進的農業機械改為適合臺灣使用。

友善環境的農業很重要。「有機農業促進法」自2019年5月實施至今面積持續增加,斗南鎮農會今(2023)年開始推廣有機米,應用紙膜減少部分拔草工。此外,仍需要利用設備補足勞力的不足,同步讓農民感到省工的好處,增加種植有機稻米的意願。我們鼓勵學生採用可溯源食材,將每個月15日訂定為食物日,推廣食農教育,讓小朋友從小接觸與認識安全的食材,並懂得分辨食材的優劣。

農委會的農產品初級加工一元化管理制度做得很不錯,協助農民發展初級加工,有利於調節市場供需,避免產銷失衡的問題。這也要搭配相關的機器設備以及農產品檢疫的規格,將農產品初級加工品質達到國際級水準,符合各個國家標準,例如臺灣水果無論新鮮水果或果乾都能出口,進而提高農民所得。

因此,如何解決農民的問題是第一要務。例如青農返鄉需要協助,應提供他們新觀念,投入意願才能提高。在這部分同樣是裝備要到位,老農負荷的成本已經很高,貸款從農的青農們負荷更大,提供他們充實的課程與協助完整規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雲林縣斗南鎮農會總幹事 張燕容

彰化縣和美鎮農會家政指導員 謝佳純

農委會今年將升格為農業部,對我們而言當然是一件喜事,相信未來的組織架構更能因應當前農村發展的需求,各項業務推動的經費和資源能更充裕,打造出樂活健康、永續發展的農村。

近年農委會大力推動綠色照顧和食農教育政策,以我們和美鎮為例,全鎮鎮民數約9萬人,65歲以上高齡人口約1.4萬人,農村農作者高齡化的趨勢非常明顯,因此我們積極落實、整合政府推動的多項政策,透過成立綠色照顧站、農村志工隊及相關的農業療育活動,建立農村高齡者的關懷服務體系。

和美鎮農會從2019年榮獲第一屆十大綠色照顧優良典範至今,我們兼顧四大面向:綠場域、綠飲食、綠療育和綠陪伴,持續與在地社區、農場合作辦理各種有益高齡者身心的綠色照顧活動。比方我們的廚媽志工每週會輪流煮飯,讓長輩到站內共食共餐;利用綠照站一樓的長廊區設計花圃園地和高架植栽,讓長輩輕輕鬆鬆不用彎腰就可種種菜、交流農藝知識;定期帶長輩們「戶外教學」到鄰近場域參訪與體驗等,不只鼓勵長輩走出家門,也帶動農村社區間的青銀世代緊密連結。

這幾年農委會推動全民食農教育不遺餘力,和美鎮農會申請通過食農教育創新計畫徵案,歷年來除了與在地培英國小等學校合作課程,設計食農教育闖關活動,並舉辦多場國產米糧創意烘焙的行銷活動;透過農會的書院和美農遊館,舉辦「爬上樹的西瓜」食農教育活動等,成功傳遞在地農業創新、食育和農村行銷的價值。

和美鎮農會將農友的福祉放在第一位,用心配合農委會施政方向執行各項業務,期待與升格後的農業部一起迎戰未來農業、未來農村的課題,吸引更多年輕人回鄉從農,也實現高齡者在地健康老化的願景,讓農村成為人人築夢幸福的生活場域。

彰化縣和美鎮農會家政指導員 謝佳純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3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