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膨時代的糧食安全 淺談維繫良種的重要性

玉米

文/圖 廖宜倫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種苗經營課副研究員兼課長、賴漢揚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助理研究員、陳易徵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助理研究員

食物是人生存的根本,因此有人說:誰掌控了食物供應,就能控制世界。人類從事農業活動以來,多為收集作物種子來生產作物,因此種子是農林業生產中最基本的生產要素,而優質種子是提高產量的必要條件,說種子是農業之母並不為過;講到糧食安全,就不能不重視種子生產及品質。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及極端氣候次數增加,無論是颱風帶來的強風及豪(驟)雨、或是長期無降雨帶來乾旱,又或者是寒流帶來的寒(霜)害等,衝擊臺灣農業甚鉅。根據農業統計視覺化查詢網資料顯示,2021年間臺灣農業天然災害損失金額高達新臺幣25.1億元,其所致農業災損及相對應問題也逐漸浮現。此外,2019年起發生傳染疾病新冠肺炎(COVID-19),隨後幾年發展成全球性瘟疫,迄今累計逾6.7億確診病例及其病死率達2%,造成許多國家工業生產及運輸體系停擺,連帶影響農業發展,進而重創全球經濟,至今尚未完全平復。2022年爆發烏俄戰爭,因烏克蘭與俄羅斯均是世界重要糧食生產地區,亦影響到國際糧食安全。綜上氣候、疫病及戰爭等因素,使得國際糧食價格居高不下,糧食安全更受到重視。

臺灣因山脈林立,可耕地面積狹小,農業生產量能不足。根據行政院國情簡介,2021年臺灣農耕地面積僅達78.7萬公頃,農業占臺灣生產毛額比率約1.5%;另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農業統計資料,臺灣糧食自給率僅達31.27%(以熱量計算),重要糧食作物除水稻可自我供給充足外,其他雜糧作物均需要仰賴國外進口,如2022年度臺灣共進口玉米471.2萬公噸、大豆274.6萬公噸及小麥132.4萬公噸,其總計價值達1,262.9億元。故在糧食自給率偏低且須依賴國外進口糧食情況下,加上國際糧食價格大幅波動,連帶影響臺灣農產業,涉及國家安全問題,近10年來獲政府重視並執行相關政策因應。

維護國家糧食安全 大糧倉計畫復興雜糧

綜觀臺灣糧食產業栽培歷史,臺灣糧食生產自2001年起逐年遞減,主因是臺灣於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Trade Organization, WTO)並受其規範限制,所以多項雜糧作物如硬質玉米、高粱、小麥及大豆等,在2009~2013年間栽培面積降到最低。經查詢農委會農糧署(簡稱農糧署)農情報告資源網,從1997年為起始基準,硬質玉米栽培面積從4萬5,000公頃降到最低僅有6,612公頃,高粱面積從1萬2,000公頃降到190公頃,大豆面積則從1,982公頃降到55公頃,生產面積大量縮減。

2021年農業天然災害種類及損失金額表。(資料來源/種苗場;製表/豐年雜誌)
2021年農業天然災害種類及損失金額表。(資料來源/種苗場;製表/豐年雜誌)

政府重視糧食安全並於2011年5月召開「全國糧食安全會議」,設定4大議題:①提高糧食自給率,增加國產糧食生產及消費;②掌握糧食進口來源,加強國際農業投資與合作,打造無國界的糧食安全防護網;③建構糧食安全分級管理體系,掌握糧食安全存量,建立儲備機制;④提升農業用水及農地的利用效率,維護優質糧食生產所需的水土資源,確保糧食安全,希冀能提升糧食自給率並維護國家安全。農糧署自2016年起推行大糧倉計畫,鼓勵種植大豆、硬質玉米、小麥及高粱等雜糧作物,並推行「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建構農產品冷鏈物流及品質確保示範體系」及「建立農業中衛體系建立計畫」等,雜糧生產面積已逐年提升。據農糧署資料顯示,2021年硬質玉米生產面積已達1萬6,315公頃,產量約7萬4,958公噸;大豆生產面積達3,376公頃,產量約4,194公噸;小麥生產面積達2,241公頃,產量約2,904公噸;高粱生產面積約1,910公頃,產量約2,146公噸。

1997~2021年國產硬質玉米、高粱及大豆栽培面積趨勢圖。(資料來源/種苗場;製表/豐年雜誌)
1997~2021年國產硬質玉米、高粱及大豆栽培面積趨勢圖。(資料來源/種苗場;製表/豐年雜誌)

優良種子是作物豐產 基礎種子處理確保種子品質

農業發展的根本在於種子,主因是種子的好壞將決定作物生長與收穫。良好種子條件為發育飽滿,無蟲病傷害及感染,亦不得有機械損傷情況,且有適當種子含水量;除種子本身條件外,種子儲藏環境須控制於適當溫度及相對溼度下,始能確保種子品質。此等種子其播種後發芽率及發芽活力必然良好,所生成的幼苗及後續植株生長強健,最終可獲得豐富農作收成及產量。換句話說,優良種子是作物豐產的先天條件及基礎,故有種子產業的健全發展將影響農產業興衰的說法。

種子品質好壞又在其植株田間生長發育時已決定,唯有良好的植株生長始能獲得良好種子,搭配優良耕作制度及栽培模式才能提升種子品質及產量。除了田間良好耕作方法外,種子處理及儲藏環境條件同樣重要,種子處理含種穗乾燥、脫粒、種粒乾燥、篩(精)選、包裝及儲藏,每一個階段均可能影響種子品質。種子乾燥是將種子含水量降為11~13%,利於延長種子保存壽命,篩(精)選作業是為確保種子純淨度,種子品種純度及異品種(雜質)去除可確保田間生長整齊度。種子經調製處理後,其儲藏於溫度5~8℃及適當相對溼度45~65%,亦能有效延長種子壽命。

農糧署大糧倉計畫 種苗場主責優良種子供應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簡稱種苗場)為臺灣種子苗繁殖、改良研究及經營主責機關,其任務之一為負責籌措臺灣玉米及高粱等種子並提供給農友種植,同時兼有雜糧種子調製及冷藏倉儲等業務。為執行國家農業擴大雜糧種植的農業政策,推廣面積硬質玉米5萬公頃及高粱3千公頃等目標任務,執行玉米及高粱等國產品種採種作業,目前有農業試驗所育成的硬質玉米台農7號、青刈玉米台農8號、高粱台中5號及高粱台南8號。迄今種苗場的種子安全庫存及臺灣種子產業概況敘述如下:

• 硬質玉米種

苗場庫存17萬公斤,加上估算業界進口約36萬公斤,計53萬公斤,可供2萬6,500公頃種植。2023年為配合政府政策,正規劃擴大採種面積50公頃,以利確保種子供應無虞。

• 高粱

種苗場庫存2萬公斤,臺南區農業改良場2022年秋作授權種苗場及外部農民籌供生產糯性種子1.5萬公斤,合計3.5萬公斤,可供4,375公頃種植。

• 大豆

種苗場倉儲數量7.9萬公斤,可供栽培面積約1,100公頃,同時協助農民自行採種,預計每年增加7萬公斤種子供應。此外,在大豆種原部分,種苗場配合農糧署生產1.5公頃原種,並以臺灣大豆產業策略聯盟為輔導對象,積極協助精進採種技術,提高農民的種子生產能力,從而穩定國產大豆種子質量。種苗場除種子生產及經營外,另有種子檢查室(Seed Testing Laboratory)肩負臺灣臺灣及國際市場農業栽培用種子品質檢測工作,在糧食作物種子檢驗方面,主要任務為負責作物良種繁殖圃檢查,包含水稻、落花生、玉米、高粱及大豆等作物原原種、原種及採種圃田間及室內檢查。田間檢查重點包含異品種植株、是否具備足夠隔離帶及田間雜草管理等;室內檢查項目則包含種子潔淨度、水分、病害及發芽等,以上均為涉及種子品質的主要項目。根據種子檢查室2021年度資料,共辦理良種繁殖計畫的田間檢查案件數134件,作物種類包含水稻、落花生、玉米、大豆及高粱檢查面積125.59公頃,室內檢查辦理良種繁殖計畫案件數(含水稻參考性報告)為1,018件。

玉米種子調製作業流程圖。
玉米種子調製作業流程圖。
(資料來源/種苗場;製表/豐年雜誌)
(資料來源/種苗場;製表/豐年雜誌)
種苗場目前提供的優質種子,左為玉米台農1號,中為黑豆台南3號,右為黃豆高雄選10號
種苗場目前提供的優質種子,左為玉米台農1號,中為黑豆台南3號,右為黃豆高雄選10號

結語

糧食安全是國安問題,種子生產及品質更是確保糧食作物生產的基礎,具有高品質的種子能使得作物生長良好,並確保高產量及品質。為提升糧食自給率,提高雜糧作物玉米、高粱、小麥及大豆等生產面積,種苗場肩負雜糧種子繁殖數量及品質,使得臺灣農民種植時可隨時尋得優良種子,沒有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