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1198 文章
臺南分局長傅桂霖於國家環境教育獎決審日進行說明

和諧山林,智慧防災 水保局臺南分局推動環境教育經驗分享

近年來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常有極端的短延時強降雨等情形。2009年莫拉克颱風侵襲臺灣,挾帶破紀錄的降雨量,尤其受災地區以南部山區最為慘重,高雄市甲仙區小林村小林部落滅村事件,成為全民心中最為沉痛的記憶。經歷過此重大災害,民眾重視的災害防範意識開始形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南分局(簡稱臺南分局)透過培訓「水土保持志工」及「土石流防災專員」二大志願服務民間夥伴(核心成員),進入社區校園宣導水土保持與防災環境教育知識,提升一般民眾與學童對於水土保持與防災的常識,並且採取積極軟硬體措施,加強上游坡地集水區水土保持環境及完備各項保育設施,協助地方提升防災自主能力。

農產加值施魔法 打造舌尖新饗宴 農產加工科研創新商機

臺灣優質農產品種類多元,可供食品加工產業發展創新加工製品,因應消費市場激烈競爭及求新求變的趨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農糧署(簡稱農糧署)攜手大專院校學研專家,結合鳳梨釋迦、文旦柚、檸檬及鳳梨等盛產期間大宗農產品,依產業發展需求,運用各式加工技術,開發突顯地方特色加工製品,鼓勵加工業者採購國產農產食材產製加工品,藉由建構標準化製程及改善設備提昇產製效率,有助於調節產銷,並於2022年11月23日在臺北喜來登飯店辦理成果發表記者會,藉由技術交流整合產官學及通路業者,加速研發成果與產業結合,為臺灣農產品創造新商機,更讓消費者分享創新優質的農產加工品。

不同的作物需要相應適合酸鹼度的土壤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一》 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下)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進而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的交互關係,〈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一文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包含第一篇〈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第三篇〈提升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

身為振東柑園的第三代接棒人

用一顆橘子 找尋幸福生活的酸甜平衡點

經營超過60年的振東柑園,一草一木都是從爺爺趙世通年輕時便開始細心呵護,父母趙令熙、陳亭君接棒改為有機栽種,打響「幸福橘子」名號,而第三代趙子維返鄉務農後,多方嘗試,努力找出老柑園新方向,過程有酸有甜,要回應家人的期待與現實的考驗,也要找到人為與自然的平衡點,「我很喜歡吃我們家種的橘子,有酸氣又多汁,不是只有甜味而已。」幸福是什麼滋味?趙子維用一顆橘子背後各種方方面面的平衡來告訴我們。

粗網紋甜瓜「台中2號」 耐熱又果肉厚 臺灣夏季設施栽培的新選擇

甜瓜(Cucumis melo L.)為葫蘆科一年生蔓性草本作物,原產於中東及非洲一帶,性喜溫暖多日照的氣候。臺灣栽培的甜瓜品種,依果實外型分為薄皮甜瓜與厚皮甜瓜二大類。薄皮甜瓜又稱東方甜瓜(oriental melon),果皮薄且可直接食用。厚皮甜瓜包括洋香瓜及哈密瓜,其中洋香瓜依果面是否有網紋又可分為光皮洋香瓜(honeydew)及網紋洋香瓜(cantaloupe)兩大類,為果型表現最多元的種類;哈密瓜(hami melon)果肉質脆多汁,主要產於中國新疆地區,臺灣僅少數栽培。

藉由業者觀摩會培養農產品冷鏈人才

自動化轉型+跨域培訓 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發展趨勢與人才供需

「冷鏈」指的是將易腐食品或需溫控的產品,從生產端運送至消費端皆維持在低溫環境,以確保農糧產品、漁畜產品、冷凍食品、化學品及醫藥品等產品安全與品質的「低溫物流系統」。對於食物供應鏈而言,冷鏈為以確保食品安全與品質目的之「溫度控制食品的供應鏈」。

冷鏈技術加持 美國也能吃到臺灣爽脆清甜番石榴

番石榴在臺灣經過多年品種改良,爽脆清甜的口感跟高營養價值的特性,已成為最受國人喜愛的水果之一,亦是旅外僑胞或外國觀光客來臺灣必吃的水果,加上幾乎是周年可生產的特性,使得番石榴不但是臺灣的國民水果,也是具備外銷潛力特性的果品。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經過近10年的諮商爭取,美國於2019年10月通過檢疫規範、同意臺灣番石榴鮮果輸入美國,然而過去保鮮技術無法克服使得出口量一直無法擴大,所幸農委會科技處投入冷鏈技術研發、開發出番石榴輸美的技術條件,在產官學研公私協力下,於去(2022)年12月實際海運出口,以40呎貨櫃運至美國洛杉磯,既符合檢疫條件又確保到貨品質優良,順利進入美國通路販售,終於在美國也能吃到臺灣爽脆清甜的番石榴。

高雄梓官地區

高雄農業的蔬果金鐘罩 將新鮮直送餐桌 冷鏈鐵三角與梓官農會

面對海內外供銷競爭與全球糧食危機議題,高雄市政府積極打造全面冷鏈系統,規畫「六龜大型區域冷鏈蔬果理集貨包裝場(簡稱六龜冷鏈包裝場)」、「路竹加洲果菜運銷合作社大型集貨冷鏈物流加工廠(簡稱加州冷鏈加工廠)」,以及「大樹蔬果冷鏈運銷園區(簡稱大樹冷鏈園區)」,期盼建構出如同台積電地位般,守護高雄農業的冷鏈黃金鐵三角。值此同時,歷史悠久、肩負守護臺灣葉菜類農作需求的高雄市梓官區農會(簡稱梓官農會),也以壓差預冷機、真空預冷機和冷藏車等設備,強化葉菜類蔬菜的保鮮期,降低損耗。從政府到民間合力構築的冷鏈系統,將成為大高雄地區搶攻「產地新鮮直送」市場的堅強後盾。

雲林縣農糧產值全臺第一

全方位升級 雲林農漁畜冷鏈 從區域物流中心到特色產業冷鏈加工廠

雲林縣為全臺多樣農糧作物重要產區,農業產值連續5年拿下全國第一,近年中央和雲林縣府將強化冷鏈物流體系視為重點政策,也多管齊下積極輔導縣內農、漁、牧業者提升冷鏈設備,促進產銷調節功能、確保農產品質及增加農民收益,希冀藉此翻轉農業弱勢產業的刻板印象,接軌生鮮產品生產及加工管理的國際標準,放眼全球市場的藍海。

突破外銷困境 打造永續供應鏈 全日物流與國際保鮮物流中心

臺灣農產品常因供需失調而價格起伏,近年面對全球化競爭,更凸顯建置完善冷鏈的急迫性。2022年8月,全國第一座國際級保鮮物流中心於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簡稱農科園區)正式啟用,目前承攬該物流中心營運的全日物流董事長陳旭初強調:「臺灣冷鏈物流已進入全新時代!」建構具備一條龍式的智慧冷鏈物流系統,從採後處理(預冷、洗選、截切、加工、分級包裝)到倉儲、配送,不僅對內可協助穩定蔬果產銷,對外可強化臺灣農產外銷競爭力,更將是全球落實永續精神,解決碳排放等議題的先鋒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