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1198 文章
臺灣白花蝴蝶蘭,在學名修改為aphrodite 後也暱稱臺灣「阿婆」。(攝影╱Motohiro Sunouchi on Flickr CC BY 2.0)

從「洋蘭」到臺灣之光:蝴蝶蘭百年產業發展

臺灣雖僅有2種原生蝴蝶蘭,但共有400多種蘭科植物,過往社會中上階層的「蘭藝」嗜好相當興盛。園藝植物的產業發展經常由嗜好、趣味性栽培開始,經由愛好者群體的交流,逐漸形成市場及產業化的生產,乃至出現企業化經營,臺灣蘭業發展也不例外。

農業部長 陳駿季 學經歷:國立中興大學農藝學系博士,曾任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課長、農委會農業試驗所所長、農業部政務次長。

打贏蘭花群體戰 臺蘭輸美優勢分析:精準掌握市場 蘭業接力模式再提升

為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農業部成立「蘭花應變小組」,持續掌握關稅提高及匯率波動對美國花卉市場造成的影響。除了掌握市場脈動,農業部亦與台糖及蘭花業者持續洽談,期盼成立美國蘭花共享中繼站。而產業鏈在地端的技術提升也迫在眉睫,新一代「花卉產業創新園區」將合併試驗單位,為臺灣加強加深最重要的品種與技術優勢。

臺灣蝴蝶蘭拓展國際,一心生技公司董事長簡維佐希望根留臺灣。

穩定即競爭力 一心精進技術拚輸贏:育種家訓傳三代 父子攜手搶市場

一心生物科技是最早開拓蝴蝶蘭外銷的業者之一,面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挑戰,究竟該保守或搶進?董事長簡維佐和兒子們雖有不同的想法,但不變的是,從創辦人簡慶賢傳下的家訓初心:「精神重於物質,人定可以勝天!」唯有自己的技術不斷進步,才是讓蘭花事業穩定向前的根本。

蜀隆花卉董事長李嘉珍非常會賣花,蝴蝶蘭行銷全球41個國家。

分散外銷市場 蜀隆攻灘頭堡:女董座打江山 關稅分擔三三三原則

美國是臺灣蝴蝶蘭最大的出口國,每10株蝴蝶蘭有6至7株來自臺灣。1997年返鄉接手家族事業的蜀隆花卉董事長李嘉珍說,目前輸美的蝴蝶蘭關稅,從以往零關稅提高至10%,新增的關稅成本分擔,立即和美國客戶談好「三三三」原則,由賣方、買方、美國消費者各自分擔三分之一。她強調,「對等關稅貨幣戰,不能死守美國,山不轉路轉,需開拓其他國家,才是活路。」

連續拿下國、內外稻米競賽優勝成績,林凡閔儼然是「臺灣米王」。

林凡閔好米臺日雙金 臺中力推香米之都:堅持品質兼顧食安 從烏日走上國際舞臺

去(2024)年8月,臺中農友林凡閔以自己種植的高雄147號香米,在烏日區「稻米達人鄉鎮賽」奪冠,接著在全國「臺灣稻米達人選拔」香米組拿下金牌。後續更前進日本,在4,700多件樣本參賽的「日本米.食味分析鑑定競賽」中,得到「都道府縣.海外地域代表組」金賞,並獲農業部頒贈「臺灣之光」匾額,臺中市長盧秀燕亦親自頒獎表揚,肯定其卓越貢獻。

觀葉火鶴在世界各國都有不少愛好者,收藏之外也投入育種,豐富植物面貌。

比紅花搶眼的綠葉 觀葉火鶴產業發展:育種激盪多樣外觀 創作之外需留意成本

在大自然中,火鶴屬(Anthurium,亦稱花燭屬)擁有接近1,500個原生物種,其中以花梗長且挺拔、花朵碩大豔紅且對稱著稱的「火鶴花」(Anthurium andraeanum)最為大眾所熟知。火鶴花在全球及臺灣均是重要切花,臺灣內外銷產值已達新台幣2億元,以葉片外觀引人觀賞的觀葉火鶴,則是觀葉植物界方興未艾的熱門物種。

農友鳳梨入菜 心得、食譜大公開:懶人料理、特色醬料自己做 推廣銷售不求人

適逢臺灣即將進入鳳梨產季的高峰,喜愛料理的鳳梨果農老斌,希望用簡單的方法,讓大家在日常菜色中,也能享受鳳梨帶來的美味搭配。雖然市面上各種鳳梨的滋味各有千秋,但基本上酸甜的風味基底不變,以下的食譜都能通用;甚至還可以試試買不同鳳梨來做同一道菜,品嚐箇中不同的風味。

落花生開花期間,於根系施用根圈微生物製劑,有助改善土壤、減緩落花生病害。

臺南農改場微生物製劑 讓落花生更健康:根圈微生物改善土壤結構 防病害也增產量

落花生為臺灣主要雜糧作物之一,但如未做好田間土壤管理,容易遭遇落花生果莢黑斑病等土傳性病害影響收成。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應用土壤中的根圈微生物,改善土壤酸鹼值並增加有機質,也降低發病率。

烏克蘭一處小麥田。烏俄戰爭等國際事件,對國際糧食供應鏈影響甚鉅,歐盟也調整既有機制,增強市場監測與危機應對能力等。(攝影╱Raimond Spekking on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4.0 DEED)

應對多變情勢挑戰 歐盟EFSCM強化糧食安全:跨部門合作、完善數據監測 提升危機處理能力

隨著氣候變遷、地緣政治衝突及貿易供應鏈變動,挑戰既有糧食安全體制。歐盟建構「歐洲糧食安全危機準備與應變機制」(EFSCM),加強市場監控、資訊共享及危機應對,也發揮確保糧食穩定供應,避免市場恐慌的功效。本文聚焦於歐盟EFSCM的建構、運作模式與實際操作,並探討相當程度依賴國際糧食市場的臺灣,如何借鏡該機制強化糧食安全體系。

睡蓮、鳶尾等水生植物搭配水池倒影,綺麗的視覺效果更令人著迷。(攝影╱Kyotosanpo on photoAC)

睡蓮與鳶尾:水上翩躚兩仙子

在夏季的水域,睡蓮與鳶尾以獨特的姿態和絢麗的色彩,各自綻放著令人屏息的美麗。前者靜謐地貼近於水面,宛如沉眠乍醒的仙子,後者則是挺拔於池岸,將瑰麗色彩劃向天空的彩虹女神。這兩種親水的植物,恰好承載著古老的希臘神話傳說,讓清涼的水際在美麗之外,還有耐人尋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