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1198 文章
世茂生技創辦人、技術總監黃崇德(左)與副總經理李佳家(右),打造世界最大蝴蝶蘭切花供應商。

一朵白花稱霸世界 世茂生技的創新與穩健:智慧化溫室質量並重 染色花開拓多元市場

「一株白花有相當的條件跟水準,我們在後面做加工,就有無限的想像。」世茂農業生技公司是世界最大的蝴蝶蘭切花供應商,每年可售出超過150萬支蝴蝶蘭切花。世茂售出的蝴蝶蘭,多達九成是創辦人黃崇德30多年前育成的「V3大白花」,看似單純的市場策略,背後則有先進技術當靠山。

臺灣成功防治傳統豬瘟,是數十年防疫觀念、疫苗技術演進的成果。(攝影/王士豪)

撲滅豬瘟漫長路 防疫專家的見證與期許:歷數十載成為非疫區 生物安全仍需謹慎/李淑慧

今(2025)年5月29日,臺灣獲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認定為傳統豬瘟非疫國,成為亞洲唯一阻絕三大主要豬疾病(非洲豬瘟、口蹄疫、傳統豬瘟)的國家。傳統豬瘟是近百年來臺灣養豬產業大敵,生物安全專家李淑慧逾40年,參與多次傳統豬瘟防治,回顧臺灣養豬產業防疫技術與觀念進步歷程,也指出臺灣往後堅守防線關鍵。

《豐年雜誌》2025年5月號 臺牛興源 本土肉牛產業發展

臺灣本土肉牛產業規模近年發展中,也面臨諸多挑戰。目前牛肉需求仰賴進口,進行中的臺美貿易談判是否進一步開放牛肉品項,衛福部食藥署評估開放日本30月齡以上牛肉輸入,近兩年因應紐西蘭液態乳零關稅,國內酪農減產,牽動國內肉牛來源,小牛價格高漲,但本土肉牛產業的韌性也始終存在希望,國內首件民間品種「源興牛」育成,開拓臺灣肉牛種原。
(圖為源興牛種公牛)

薄冰白鶴芋是臺灣首款取得品種權的白鶴芋,預計今年叩關國際市場,展現臺灣觀葉植物選育成果。

萬中選一白斑品種 薄冰白鶴芋觀葉新選擇:斑色表現清晰穩定 今年叩關國際市場

白鶴芋屬是觀葉植物界的熱門植物之一,生長力旺盛之外,同時具有消除室內空氣有害成分的功效,在全球觀葉植物市場均有發展潛力。位於南投埔里的「宅栽觀葉植物農場」,自2019年發現並選育出帶有白斑、顏色分配均勻且性狀穩定不受氣候影響的「薄冰白鶴芋」,成為臺灣首款取得品種權的白鶴芋。

臺灣黃牛血緣濃厚的肉牛,牛角短、耳朵小而薄呈水平狀是臺灣黃牛特徵之一。(攝影╱王士豪)

肉牛知多少?臺灣吃得到的牛種:穀飼牛?草飼牛?吃蔬菜的臺灣牛

臺灣有牛的歷史最少400年,最晚在17世紀荷蘭治臺初期,荷蘭人已從澎湖引黃牛至臺灣本島,同時期並由爪哇引進水牛,開墾役用也作肉用。明鄭時期,荷蘭商船仍在臺灣補給牛肉;清領時期政府曾頒布禁止私宰耕牛的律令甚至刻碑表記,可見在不吃牛習俗,仍有屠宰牛隻食用的行為,只是轉為隱晦;到了現代社會,吃牛逐漸轉為大方的享受,但在臺灣到底會吃哪些牛?

國產牛肉在市場中占比低,卻極具飲食文化意義,也是整體養牛產業必要一環。

抵禦進口牛肉競爭 國產牛精進圖譜:業界籲穩定肉源、改善屠宰線 分切、運用待銜接

2023年國產牛肉生產量為歷年新高8,311公噸,國人對牛肉需求攀升,每人每年平均牛肉供給量已達7.57公斤,10年來漲幅46.4%,台灣肉牛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張志名說,「根本來不及養!」為擴大肉牛飼養群,農業部今年將引導中小型酪農廠,轉型成專業的肉牛廠,以及協助產業需求研議1,000頭安格斯牛專案進口計畫。

李登輝基金會自陽明山找到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黑毛和種牛群,命名為「源興牛」。(圖片提供╱源興居生技公司)

「臺灣人吃臺灣牛」 肉牛產業需制度化育種:阿輝伯保種源興牛 盼建在地特色和牛風味

2010年前後,珍貴本土種原臺灣黃牛、臺灣水牛相繼完成命名登記,加以保種。前總統李登輝致力推動臺灣肉牛產業,找到放養於陽明山、自日治時期遺留至今的黑毛和種牛群,命名為「源興牛」,也在2024年獲准登記為新品種,成為國內培育肉牛牛種重要種原,是李登輝留給臺灣農業最後的禮物。

前中華開發金控董事長劉泰英已高齡90歲,但對「源興牛」事業仍兢兢業業不敢鬆懈。

金融學家養牛 劉泰英圓李登輝和牛夢:生命科學難度高 拚千頭達損益兩平掛牌上市

虛歲已屆90歲的前中華開發金控董事長、台灣綜合研究院創辦人劉泰英,過去叱吒政商界,近年卻常以源興居生技公司董事長、飼養「源興牛」的形象,出現媒體版面,頗顯露出老驥伏櫪之姿。

俊美的源興牛公牛。

繁殖增重、添油花 源興居生技育本土和牛:牧場中聽古典樂 直擊牛隻夏季毛色轉黑

「源興牛」落腳花蓮9年,從「神經質」的野牛馴養到願意親近人,族群數量也繁殖擴大近150隻。源興牛肉質甜香,源興居生技公司持續投入育種研發,培育臺灣和牛,既要提升牛隻重量以利商業生產,也要改良肉質添「油花」,與美、澳進口牛肉競爭。

蜜蜂對芒果花興趣缺缺,但麗蠅卻能協助芒果花授粉。早在1980年代末,臺灣就曾借助麗蠅,解決芒果不結果的問題。(攝影╱楊儒民)

善用授粉昆蟲 芒果歉收放蠅可解:低溫多雨衝擊收成 借助生物應對氣候逆境

冬春之交的低溫,是芒果順利結果的一大考驗。今(2025)年初冷暖變化無常,加上降雨,導致芒果結果率偏低甚至全軍覆沒,許多農友蒙受損失。屬於蟲媒花的芒果,仰賴授粉昆蟲協助生殖,從1980年代後期起,臺灣就曾透過飼放麗蠅(科名:Calliphoridae)協助授粉,順利改善芒果開花卻不結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