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960 文章

傳承百年「天皇米」 吉野1號啟動地酒新局:「這麼傳奇的稻米,一生當然要種過一次!」

近年日本清酒受國人喜愛,本土酒廠也嘗試釀造清酒,其實日治時期臺灣已有釀製清酒的歷史!稻米是臺灣主要糧食作物,但提及米製酒,往往只想到常用於料理的紅標米酒,臺灣稻米育種也一向以食用米為主,不似日本發展出專為釀酒栽培的「酒米」品種。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持續繁種在地傳承百年的「吉野1號」,並由歷史資料發現「吉野1號」曾被認證為「全島酒造最適米」。在遍地開花的地酒再生運動中,吉野1號再受全島注目,或將醞釀出臺灣稻米產業升級的契機。

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與洪昇芽菜共同研發生產履歷大豆台中1號黃豆芽產品。

大豆台中1號-九月豆 省工省肥好管理:小粒型、高蛋白優勢 新品種加工多方布局

大豆為臺灣重要雜糧作物之一,其籽實含有豐富蛋白質與油分,營養成分佳。國內雜糧仰賴進口,2022年資料顯示,國內進口大豆、小麥及玉米等主要雜糧約873.8萬公噸,其中大豆進口量為274.6萬公噸,占31%,而國產大豆自給率不及2%。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中農改場)自2014年起,執行「再生稻轉作雜糧作物及沿海地區耕作制度調整研究」,推廣中部地區二期作轉作大豆。

農民市集是食農教育的重要場域,農民與消費者面對面互動,交流更多生產歷程與理念,形成消費推動生產的正向驅動力。(攝影/謝佩穎)

如何把關農產品的安全與品質:消費者意識才是治本之道/焦鈞

2014年臺灣發生「黑心油」事件,引起社會譁然,「食品安全」上綱成為政黨價值核心;持續迄今,食品安全雖一直佔據政府政策高度視野,但食品安全事件卻未見消弭!不是法令不夠完備,也不是政府執法不夠嚴謹,把關農產品安全與品質,最終仍得透過消費者自發性的食安意識覺醒,方是正途。

農產品安全檢覈機制,就國內法令與行政體系分工,有兩大部門主責:農業部管理農產品田間生產用藥安全;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負責食品上架安全規範。

陳千浩/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客座副教授農學博士、法國勃根地大學釀造學系、瑞士旅館公會旅館管理學院Les Roches畢業

地酒再生,一釀不休:釀酒師陳千浩:再生不是復刻!從土地到米其林餐桌產業升級

「第一次聽說地瓜酒,帶給我非常、非常巨大的震撼。2014年在蘇格蘭一場烈酒研討會,遇見日本鹿兒島大學的吉崎由美子(Yoshizaki Yumiko)教授,他跟我說,番薯可以做酒──可是為什麼,我一輩子從來沒聽過番薯酒?」

我是學做酒的人,自然對酒很有興趣,臺灣到處都是番薯,那卻是我第一次聽到番薯酒。

臺灣葡萄酒故鄉 二林酒莊醞釀亞熱帶美酒:專賣制造就釀酒葡萄盛世 新舊品種展現在地可能

國外釀酒葡萄園多以排水性佳的向陽坡地為主流,位於濁水溪沖積扇平原、土質排水較差的彰化二林鎮卻成功引種栽培,成為國內釀酒葡萄主要產區,至今仍酒莊林立。歷經專賣制度變動引致的產業巨變,風土條件迥異於國外的二林,卻有保存國內最多葡萄品種的果園,以及驚艷國內外的酒品,國內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史、可能性與現實面,在此可見一斑。

「酒的市場不會消滅」釀酒葡萄產業破與立:育種長期作戰 「客製化」釋出品種助發展酒莊特色

釀酒葡萄在臺灣是氣候環境先天條件不良的作物,卻也是專門作為釀酒原料而生產歷時最久的農產。葡萄藤展現酒業與農業的牽連,專賣契作盛世的中斷沒落,農村酒莊才開始萌芽生長,在葡萄品種與栽培條件的雙重桎梏下,逐漸摸索臺灣在地的風味。如今部分製酒成果已在國際競賽受肯定,栽培技術與品種培育均證實臺灣葡萄酒並非不可為。

羅己能地酒之旅「格外品」製造農酒雙贏:恆器製酒翻轉地瓜與多元農產、培養未來市場

雲林水林「台農57號」地瓜遠近馳名,略含鹽分的土質與海風吹拂,造就肉質軟Q帶勁、口感香甜綿密的地瓜,這風頭水尾之地的強韌滋味,在2百公里開外的桃園蘆竹,竟能得到進一步昇華!「恆器製酒」酒廠創辦人羅己能等在其中一棟前面,旁邊另一棟鐵皮屋則是製酒場。近年屢次斬獲國際大獎的「台農57號」地瓜酒就在此釀造蒸餾,甚至搭配不同水果「格外品」釀造酒品,開創出獨特風味。

退休農糧署長胡忠一 由產業大局調理農業體質:救產銷失調保價格 催生履歷制度護食安

2018年農產品產銷失衡議題頻傳,年初有臺北農產運銷公司年節後連續休市衍生菜價低迷,又因當年許多作物盛產,而相繼「價崩」,農民北上陳情抗議,在外界揣測紅龍果將成下一個「崩盤」的水果之際,時任農委會主任秘書的胡忠一臨危受命,接任農糧署長一職。他任職署長5年半,今(2024)年1月16日屆齡退休,功成身退,公職生涯38年9個月奉獻給臺灣農業。

花芽從頂芽長出,1~3月進入開花期後,應注意各類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攝影/林韋言)

全面守護芒果花期 防治資材有新選擇:以改良式硫黃溶液防治芒果花期病蟲害

芒果栽培可能遭遇的病蟲害,包含白粉病、蒂腐病、炭疽病、黑斑病、薊馬類、葉蟬類等。其中,芒果花期又以白粉病、炭疽病、薊馬類最常發生,若未加強監測與防治,品質及產量將會受損。本篇文章將介紹芒果花期重要病蟲害,以及本場開發之改良式硫黃溶液應用於芒果開花期,針對白粉病及薊馬類之防治評估。

不同的種植環境、肥料選擇、施肥量,會影響甘藷的收成、外觀與營養成分比重。(圖片提供/農科院)

《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系列三》:提高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甘藷篇(下)

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衝擊及可能影響糧食安全,進而需要科學化農業實作管理,內含涉及氣候-作物-土壤-肥料的交互關係,〈因應氣候變遷作物科學化管理〉一文擬於《豐年》雜誌分別用3篇文章進行說明,包含第一篇〈農業實作的誤解觀念及做法〉、第二篇〈調節實作以抗高溫、水分及其它逆境〉、第三篇〈提升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第三篇〈提高土壤有機碳的田間實作方式〉將分別就水田作物水稻、根莖類作物甘藷、雜糧作物玉米與園藝作物番石榴進行說明,本篇為甘藷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