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陽光物產02】官田有漂亮的有機蔬菜 在時生永續的農場裡

位處官田的時生永續農場種植的葉菜類,三十二至四十五天就可以採收,每週可以供應二十種蔬果給通路與消費者。場長李惟裕在有機種植領域赫赫有名,經營過巨農與永齡兩座有機農場,到過中國管理過三百五十公頃的農地。

【陽光物產03】在鹽分地帶 逆境中生長的小番茄

臺南鹽水區的小番茄小明大概是最堅毅的臺灣番茄,此處,是很多臺灣人的兒時記憶「可果美番茄汁」的原料產地,也是臺灣重要的番茄產區,卻是土壤環境最貧瘠之處,迎著鹹鹹的海風吹來,海水倒灌帶來的鹽分,以及少不了的夏季颱風摧殘之下,茁壯成長的小番茄。

【陽光物產04】楠西蜜棗是勤勞的果實

臺灣水果外銷向來以高價精品備受矚目,在亮眼成績中,蜜棗以世界唯一產地的特殊性被珍視,臺南最東邊山稜地帶的楠西區以打造高質感精品進軍國際,帶動品質提升,廣受歡迎。

【遊於農01】在臺南的米倉 品味後壁的鄉村風景

嘉南平原上,水稻面積3,500公頃居全國之冠的臺南市後壁區,是米倉中的米倉。十五年前,紀錄片導演莊子與蘭權夫妻檔以《無米樂》,把後壁和崑濱伯推上臺灣紀錄片也能賣座的位置,後壁成為臺灣穀倉的代表性座標,樸素的農村再度成為臺灣人尋求慰藉的心靈故鄉。

【遊於農02】七股溼地台江地區 生態旅遊的首選

大自然是提供多樣性科學與文學觀察的好素材,濕地更是其中的萬花筒。根據研究調查,臺南市濕地生態豐富,已觀察到超過300種鳥類,魚、貝類各200多種、蟹類約50種。豐饒的食物吸引野生生物棲息、繁殖,造就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生態系,讓人類探索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奧妙。

【遊於農03】白河的花與綠 鋪在平原上的織錦

是木棉花、阿勃勒,也是百年芒果樹織成的綠色隧道。在埤塘水池與農田一望無際的田園風景中點綴蓮花的嬌媚,這是臺南白河展現的農遊風景。在瘟疫時代、不安定的世界裡,是人們尋找心靈慰藉的場所,一如林初埤的木棉花道帶我們感受靈魂的悸動。

【在地農人01】陳崇德—推動全程冷鏈加工 他讓臺南魚鮮加值!

臺南市海岸線養殖漁業發達,虱目魚、臺灣鯛及白蝦養殖的面積及產值、產量均是全臺第一,不過因為產季集中,年產量均近三萬噸的虱目魚及臺灣鯛,大出時易產生產銷失衡,近四成需要加工處理,臺南市南縣區漁會新建完成「學甲水產加工廠」,補足臺南市沒有臺灣鯛加工廠的需求,不但可以每年處理約一萬六千公噸的魚貨,還將走進校園,讓學童都能享用在地生鮮魚貨,背後重要推手就是南縣區漁會總幹事陳崇德。

【在地農人02】許復堡的有機農業堡壘 臺南第一間農產品初級加工場大埔有機農場

農糧署的「農產品初級加工場業者名冊」中,大埔有機農場的許復堡名列其中,這是根據2020年3月通過的「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輔導出來的。許復堡以南臺灣較少數的植栽杭菊入選通過,更是臺南唯一入選的農民。

玉米、小麥帶動齊漲 全球去年糧食價格指數創3年新高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發布2020年12月糧食價格指數為107.5(基期價格為2014-2016年平均價格),較11月增加2.2%,已連續7個月呈現增加趨勢。2020年全年平均糧食價格指數則為97.9,較2019年上漲3.1%,為近3年高點,但較2011年的高點131.9為低。

【蘇花改生態之路】不同時空蝙蝠研究 發掘珍貴生態資料

蝙蝠棲息的處所通常隱密而不易探尋。不過,一旦發現某種蝙蝠的棲所及族群,則可以進行深入研究以獲得許多生態相關的珍貴資訊。除了在夜間外飛覓食時段,蝙蝠在棲所度過很長的時間,包括其生活史的不同階段,諸如白天休息、尋覓伴侶交配、生殖育幼、日間休眠或冬季冬眠等。棲所還能提供保護的功能,降低蝙蝠被天敵掠食或人類干擾的機會,以及抵禦外界環境或氣候變化的影響,可見適當的棲所對涵養蝙蝠族群而言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