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於農01】在臺南的米倉 品味後壁的鄉村風景

義昌碾米廠作為農遊的景點,展示稻穀的各種型態,是很好的農業學習場所。

內容提供/臺南市政府農業局

嘉南平原上,水稻面積3,500公頃居全國之冠的臺南市後壁區,是米倉中的米倉。十五年前,紀錄片導演莊子與蘭權夫妻檔以《無米樂》,把後壁和崑濱伯推上臺灣紀錄片也能賣座的位置,後壁成為臺灣穀倉的代表性座標,樸素的農村再度成為臺灣人尋求慰藉的心靈故鄉。這個曾經繁華並蘊藏著厚實米糧產業與人文基底的小鎮,尤其是崑濱伯的老家菁寮,也就是無米樂社區,成為探尋米鄉的起點,假日遊客熙熙攘攘。

沿著臺1線道進入臺南市後壁區,轉入南82線道前進就會抵達菁寮,進入老街前,先看到聖十字架天主堂,再前一點是基督教長老教會教堂,宛如鄉間駐守村落邊陲的將爺廟守護著菁寮,信仰文化在這塊土地上深耕,和居民培養出濃厚情感,建築風景訴說傳教的歷史。

興建於1955至1960年間的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狀似金字塔,由1986年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德國建築師,哥特佛萊德・波姆設計,角錐空間分別為鐘樓、聖洗堂、聖殿及聖體小堂,外觀包覆鋁皮,圓錐頂上各有公雞、鴿子、十字架、王冠等不同的信仰標記,形似帳幕,意指「天主居住在人間的帳幕」。

基督教長老教會源自八掌溪尚未建置橋梁前,菁寮居民得涉水到鹽水做禮拜,教徒因而要求設置菁寮分堂,有尖塔、彩繪玻璃等典型基督教堂建築。

這地區在清領時期種植染料植物菁仔,通稱「菁仔寮」沿革簡稱「菁寮」,老街木造屋舍古樸溫暖,早年是南北交通樞杻,聚集了金飾、囍餅、西服、傢具、布行、棉被、禮服、鐘錶等商店,婚嫁喜慶所需用品都能在這裡置辦齊全,也被形容為「嫁妝一條街」,昔日繁華熱鬧隱然可追憶。時移事往,平日的菁寮老街,老屋泰半門扉深鎖,時光的年輪儼如就此停住,老街的日常兀自沉靜,與世無爭。

菁寮老街處處是百年老店,吸引遊客朝聖。

讓你認識農村走在老街

農村即便成了旅遊熱點,也不過是個週末的風景,後壁休閒農業區推動委員會總幹事吳翊榛指出,休閒觀光不論是農業型態,或者古蹟名勝,大部分都是「周休五日」,菁寮也是平常靜悄悄,假日人聲鼎沸。可貴之處在於沒有被主流的商業氣息淹沒,仍保有農村純樸篤實的樣貌。

進入老街先看見新源成布店販售著大大小小花布,除了阿嬤時代的花被套、枕頭套,老闆也與時俱進賣著文創品花布手提袋、布包、帽子等,既傳統又創新。瑞榮鐘錶店有許多老板收藏的古董鐘,造型雅致,在市面上很少見,不少已有百年歷史。

金德興中藥舖因做為連續劇拍攝主要場景,成為老街上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

金德興藥舖作為公共電視創造口碑的連續劇《俗女養成記》主場景,一年來成為老街最閃耀的明星宅院,傳統木造一條龍、為嘉義縣鹿草鄉頂潭村林姓望族的祖厝,後來轉賣後壁的許遷,1910年將建築拆解搬遷至菁寮現址,再轉賣給阮謙開設中藥房,中藥房早已歇業,成為阮家古厝。

熟悉老街的後壁休閒農業區推動委員會主委鄭淑秋強調,金德興藥舖最特別的是建物完全不用任何鉚釘,精密切割的木窗、樑柱、斗供接合,全部以傳統榫接技法施工,牆壁精美雕飾、彩繪層次明朗,門樑上方的「金德興謙記」商號匾,是書法家景塘1925年所題。

鄭淑秋(右)、吳翊榛(左)是後壁休閒農業區推手。

稻稻來看米倉  慢慢來品嚐米食

金德興中藥房隔壁的「稻稻來」取名很有意思,是臺語「慢慢來」之意,也有希望大家「常常來」的期盼,前棟屋頂全部坍塌,原本頹敝模樣有如廢墟,居民巧妙地維持原貌,紅磚、梁木都還在,屋簷的稻草和古董鐵馬,顯出老宅院的獨特,是當地文化資產保存的示範點。

荷蘭井顧名思義荷蘭時期建造,距今已有300年歷史,目前仍會湧出乾淨井水,是居民洗滌用水,遊客則喜歡按壓體驗汲水的樂趣。毗鄰的民宿是百年三合院,懷舊的阿嬤花布大床與公共浴室,讓人彷彿走進時空隧道,回到古早的農村生活。

稻稻來是「慢慢來」及「常常來」之意。

菁寮仍保有許多三合院,院埕成為最佳曬場。

和興冰果室已有70多年歷史,懷舊的藍綠色桌椅是古早的情人雅座,許多在地的阿公阿嬤都是在這裡相親後結為連理,也是早期約會的首選地。豐昌商店是崑濱伯的米店,賣自己種的冠軍米,過去不少人來菁寮,都想親睹慈祥敦厚的崑濱伯本人,老人家在110年2月20日以92歲高齡辭世。豐昌商店旁的理髮店年代與和興冰果室不相上下,純手工鵝絨耳掏是獨特的傳統工藝品。

菁寮不只老街古屋群聚,村內處處可見三合院古厝,院埕上或曬著意麵、花生、芝麻、玉米等,或布滿釀製醬油的醬缸,呈現農村最自然的日常。義昌碾米廠不在老街上,距離老街幾步之遙,廠內兩層樓高的檜木製碾米機,不但保留完整,還能運轉碾米,是臺南市的歷史建物。

義昌碾米廠不僅保留完整的檜木碾米機,也有許多老農具。

農遊在於學習農業與認識種植

臺1線旁的「卡多利亞良食故事館」像是後壁的新地標,「我們這裡最有名的就是米,因為這邊的田地較有粘性,加上引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的南瀛好水,種出來口感特別,崑濱伯種的米還曾得到全國冠軍。」鄭淑秋非常驕傲地介紹如何孕育出優質的後壁米。

卡多利亞良食故事館宛如米的觀光工廠,完整呈現稻米從田間到餐桌穀米的一生,匯集了臺南市其他農區的特產,加上茄芷工坊的各式茄芷袋及上茄苳榻榻米的藺草文創品,被臺南市政府農業局視為發展「道之驛」的最佳所在,吳翊榛等後壁休閒農業區推動委員會幹部積極配合市府規劃休閒農業區,希望連結更多景點、產業,行銷臺南物產。

是米鄉也是蘭鄉  合稱臺灣米蘭

後壁2004年開始舉辦臺灣國際蘭展,參訪人次屢創新高,也建立了國際知名度,曾有55億元的天量接單紀錄,與世界蘭花會議、亞太蘭展並列為世界三大蘭展,因此除了米鄉外,另被喻為「蘭鄉」,合稱臺灣「米蘭」。烏樹林是後壁養蘭中心,臺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位於原烏樹林糖廠樹安農場,是臺糖公司最大蘭場,園內最受歡迎的蝴蝶蘭,除供應國內需求,還外銷到美國、日本及歐洲等地。目前園區花房幾乎都是AI控制,每年產值初估達百億元以上,單一家擁有1萬3,000坪溫室的世茂農業生技公司,1年就有約1億5,000萬元產值,讓人看見臺灣蘭花產業的希望。

【廣編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