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物產01】以AI智慧來照顧乳牛 叫梅桂牧場第一名

梅桂牧場第三代主人甘智仁與沈月春。

內容提供/臺南市政府農業局

臺南酪農業是六都當中酪農最多的地區,其中佳里區梅桂牧場,在基因檢測、建立種牛基因系譜,第一個引進機器人協助刮糞、吸糞、推草、刷背、給料、擠乳等走在科技尖端,最重要的是產值也居業界之冠,經營者將每隻牛視為家人養至終老,在AI的協助下,以愛孕育出甜密的飲汁。

車子轉入梅桂牧場的小徑上,寬闊的草坪出現眼前,黑白相間的乳牛悠閒地踱步、吃草,調皮地爬上高高的草堆,乳牛場特有的氣味襲面而來。在這座逾半世紀的牧場,主角是正在泌乳的牛隻,尚未進入牛棚,就發現去年才備置的A5擠乳機器人在運轉,一偵測到牛靠近,立即趨近套上乳杯擠奶,閃光燈的刺激,讓牛兒好奇地盯著相機看,恰好留下泌乳時的畫面。

梅桂牧場累積四代的宏圖大業

談到機器人,第三代牧場主人甘智仁與沈月春夫妻的話匣子便打開,甘智仁指著A5旁的A4機器人說,這是2017年買的,仍不敷使用,所以去年又買了更新的A5機種,目前飼養200頭,每日乳產量達2.5公噸。高乳產量是每位乳牛飼主追求的,這也是甘智仁夫婦為什麼重視基因檢測及配種的主因。沈月春回憶,她婆婆養牛時期,飼養150頭牛的日產量不到800公斤,在機械工具不普及的年代,飼糧、刷洗棚舍、洗牛、清掃、擠乳等,全得自己來,和現在相較真是天壤之別。

臺南酪農產區在柳營、佳里、鹽水、六甲區,乳牛飼養量為六都第一,約兩萬兩千四百頭乳牛。

如今,她自豪強調,養牛不困難,但要做得精準就比較困難,例如,育種像賭博全靠機率,到現在還有同業無精準生產、順其自然配種,她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名同業慕名向牛精液公司購買牛種,號稱電腦選擇生下的小牛99%一定是母牛,結果配種生下的29頭小牛全是公牛。

養牛辛勤勞苦自不在話下,但收益不成比例,要把母牛養活才能泌乳賺錢。沈月春說,她先生就是不捨婆婆辛苦才接棒家業。

工作人員拿著超級大奶瓶餵小牛,牛寶寶看到我們,怯生生地退縮一步,但忍不住好奇地閃著大眼,模樣超萌。

環視畜牧業自動化,梅桂牧場稱得上是先驅,除了推草機、刷背機、刮糞機,2021年1月又購買吸糞機及建置自動給料系統,兩台擠乳機械人最吸睛,每天各省約6小時擠乳工時,擠乳次數從平均2次提升到2.8、2.9次,產量增加,收益也約提高3成。

以AI養牛似乎也讓牛更有智慧了,牠們主動排隊擠乳,智慧擠乳機器人以紅外線、攝影鏡頭定位,可以立即檢測乳汁品質,擠完乳擦優碘消毒,還可以記錄每頭牛的乳溫、體重和乳量等數值;有問題時,電腦更會通知牧場主人前來查看做及時治療,有助降低牛隻罹患乳房炎或蹄病。

正在泌乳的乳牛。

沈月春談及老公全年無休的辛苦,眼神露出不捨,「他養了27年的牛只休假2天,就是開刀住院⋯⋯」,人工擠乳費工費時又危險,連手指都被牛隻踩到變形,有了智慧擠乳機器人後,他們才有喘息的機會,甘智仁生平第一次出國是在機器人上線之後。因為看到父祖養牛辛苦,甘智仁三個兒子對承接祖業退避三舍,夫妻坦言引進AI很大原因是為了讓兒子願意接手,小兒子感受到爸媽的苦心,終於答應繼承衣缽,成為牧場第四代接班人。

人與動物的情感也是親情的呈現

牛是高靈性動物,養著養著就會養出感情來。叫「眉眉」的那一隻,2018年離世的前一晚,沈月春夢見牠走了,清晨驚醒衝進牛棚查看,「眉眉」果然安靜地離開。「可可」在梅桂度過18年的歲月,共生了8胎,對牧場貢獻良多,臨終前發著高燒,食不下嚥,她一直勸牠多少吃一點,問牠要不要喝水,牠竟然會搖頭表示不要,待她煮完午飯後回到牛棚,「可可」已經嚥氣。

AI自動給料機輔助養牛增進產量。

夫妻倆將每頭牛視為家人般寶貝,在還沒有小牛呼吸急救器前,為了搶救難產的牛寶寶,他們總是親自和小牛嘴對嘴做CPR,臨老也不忍賣掉宰殺加工,讓牠們在牧場終老一生,除了對牛的愛,甘智仁也感謝臺南市政府農業局協助輔導,讓牧場透過智慧化自動設備,主動掌握牛隻採食、泌乳、健康等狀況,達到省工省時的目的,因為愛和AI,造就全臺首屈一指的高產乳牛。

梅桂牧場
位在佳里區, 以飼養荷斯登種(Bos taurus taurus)的荷斯登牛(Holstein Friesians)為主,這個品種的外觀是一般人熟知的黑底白花或白底黑花的黑白乳牛。目前飼養200頭,每日乳產量達2.5公噸。全臺第一家經過基因檢測,排除法定等各項傳染病基因育種的乳牛,優生基因不但連續二代躋身全球乳牛基因庫前400大,其中名為「福爾摩沙」名列第17名,也是臺灣第一個獲准加入美國乳牛協會的牧場。
【廣編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