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1 文章

【農業職災誰聞問02】現場直擊-田園生活危機四伏

田園生活一點都不如想像中美好,蘇國禎就從沒想過,養石斑會養到差點失去一隻眼睛。蘇國禎是高雄市永安區石斑魚產銷班第8班班長,以中油液化天然氣冷排水養出肥美的石斑魚,帶領班員做產銷履歷認證,上過各大報章雜誌,2013年是他最風光的一年,不僅個人獲全國模範漁民,第8班也榮獲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

【農業職災誰聞問03】現場直擊-建築在年輕人傷病上的農村未來

農業職災不分年齡、性別、地域,如果將90年代經典名曲「瀟灑走一回」改成農村版,那歌詞該是這麼寫:我用青春賭明天,你用傷病換此生……。採訪當天彰化氣溫飆到32度,七月剛滿29歲的陳俊佑穿著長袖長褲,戴著藍色活性碳口罩、帽子,套上不通風的雨褲,在紋枯病襲擊稻子前趕場噴農藥。

【農業職災誰聞問04】找尋解方-扎根農村醫療衛教

傍晚六點多,屏東縣內埔鄉黎明社區活動中心擠滿5、60名剛收完檳榔的農民,聚精會神聽著台上演講,「我媽媽常跪著挲草,後來膝蓋腫得跟囝仔頭一樣」、「有果農摔下梯子,第一件事問:明天還能不能工作?發現治療最少要休息三週就走出去(醫院)了。」

【農業職災誰聞問05】找尋解方-善用小工具,建構農業職安大數據

七月初豔陽高照的午後,嘉義縣農業處長林良懋來到位於太保鄉的洋香瓜溫室,拿出附掛熱像儀的手機一照,螢幕上的溫度一路跳升,35、36……最後停在43度,此時是下午四點半。

【農業職災誰聞問06】找尋解方-為農民開的晨間門診,專訪玉里慈濟醫院院長張玉麟

位於花蓮南區的玉里慈濟醫院,為方便早起務農的農民就醫,多年前開設晨間門診。由於農村人口老化快速,門診中以60歲以上老人占最大宗,且務農時常須負重、蹲下或彎腰,頂著熾熱太陽在戶外耕作,易導致退化性關節炎、中暑、農機具壓傷等傷害,這些經年累月的傷害卻常被忽略,甚至沒有保險等保障。本篇專訪院長張玉麟,以第一人稱書寫其長年在農村看診的觀察。

【農業職災誰聞問07】解析法規-失能、死亡才有津貼補償,怎麼保障農民職災?

義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醫院曾收治過一位賣木瓜牛奶的患者,因腰椎疼痛要求開診斷書,申請職災給付,醫師覺得奇怪,賣飲料怎麼會賣到腰椎出問題?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這位患者平常種木瓜,農閒時才自產自銷賣木瓜牛奶,投保餐飲相關勞保工會,腰椎受傷主因應該是長期務農搬重,但農保沒有職業災害給付,勞保才有,因此這名患者只能用勞保名義申請職災給付。

placeholder-light

颱風農損破2億,缺電、水傷遲發性災害不可小覷

尼莎和海棠颱風接踵而至,宜蘭、台南、高雄、屏東成水鄉澤國,截至今天下午5點,颱風造成的農損已經達到2億3,845萬元,許多南部農民都表示,目前水還沒消退,無法勘災,且水傷等遲發性災害大概要到一週後才知曉,災損數字恐再往上攀。

【農業職災誰聞問08】農民自救守則

農業職災有三高:高溫、高齡、高風險,除了建構完整的社會安全網,第一線農民也要學會自救,噴灑農藥、高溫作業、搬重物該怎麼避免受傷?來看看農傳媒整理的自救守則。

placeholder-light

從統計數字,看建構農業職災保障的必要性

中秋節剛過,當大家品嘗美味文旦時,背後卻也有幾則與文旦栽種相關新聞值得關注:「誰說文旦貴!直擊採果阿嬤失足墜樹」,說明一位經驗老道的工人,採摘文旦一時失足,差點從樹上掉落。

【把脈百萬從農大軍:農業職災誰聞問?】系列報導

為了把關農產品安全,現在檢驗機構可檢測的農藥殘留種類已突破 300 多項。但在此同時,在田間現場生產農作物的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