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placeholder-light

颱風農損破2億,缺電、水傷遲發性災害不可小覷

尼莎和海棠颱風接踵而至,宜蘭、台南、高雄、屏東成水鄉澤國,截至今天下午5點,颱風造成的農損已經達到2億3,845萬元,許多南部農民都表示,目前水還沒消退,無法勘災,且水傷等遲發性災害大概要到一週後才知曉,災損數字恐再往上攀。

【農業職災誰聞問08】農民自救守則

農業職災有三高:高溫、高齡、高風險,除了建構完整的社會安全網,第一線農民也要學會自救,噴灑農藥、高溫作業、搬重物該怎麼避免受傷?來看看農傳媒整理的自救守則。

placeholder-light

從統計數字,看建構農業職災保障的必要性

中秋節剛過,當大家品嘗美味文旦時,背後卻也有幾則與文旦栽種相關新聞值得關注:「誰說文旦貴!直擊採果阿嬤失足墜樹」,說明一位經驗老道的工人,採摘文旦一時失足,差點從樹上掉落。

【把脈百萬從農大軍:農業職災誰聞問?】系列報導

為了把關農產品安全,現在檢驗機構可檢測的農藥殘留種類已突破 300 多項。但在此同時,在田間現場生產農作物的農 […]

placeholder-light

投入設施、重視調控,栽出特級小黃瓜!

颱風帶來的暴洪、飆破紀錄的高溫與寒流,不斷重創臺灣的農業。面對極端氣候的嚴厲挑戰,有屏東小黃瓜達人之稱的鄭順良早已落實風險管理,並擬定一套調控策略,栽培出產量高、品質佳的特級小黃瓜。

placeholder-light

這種蜻蜓不一樣!看特生中心如何拯救四斑細蟌

蜻蛉目昆蟲就是大家俗稱的蜻蜓與豆娘,是一群很擅長飛行的生物。由於牠們屬於肉食性昆蟲,會在空中捕食許多害蟲,被認為是值得保護的益蟲。此外,牠們的稚蟲生活在水域環境,亦成為優良水域生態的指標生物。

placeholder-light

尼莎快閃、海棠接力,農友仍需注意防颱

尼莎颱風昨晚襲臺,農委會截至今(30日)下午17時統計,農損共計1億7,189萬元,以宜蘭縣、屏東縣、花蓮縣、新北市和臺東縣受損較嚴重,受損作物主要是蔥、番石榴(芭樂)、香蕉、文旦和太空包香菇;其中,宜蘭縣因農損超過4,000萬元,被列為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地區。

placeholder-light

空拍機勘災,受損面積第一時間報你知

颱風豪雨後作物受損,地方公所得清晨5、6點出門勘災,還經常被農民嫌動作太慢,農委會今年5月修正「農產業天然災害救助作業要點」,放寬地方政府用「科技工具」輔助勘查,無人空拍機照片也能當勘災證據。

placeholder-light

紅龍果栽培基本功:「田間管理要點」剖析,減少病蟲害情況

臺灣紅龍果近年來在品種改進、栽培技術提升與產期調節技術發展等因素下,創造出一波栽培風潮,而此栽培風潮至今仍持續蔓延中,未見停滯,顯見紅龍果在國人心中依然是具發展潛力的水果產業。然而,因為有眾多農民持續加入紅龍果栽培的行列,對於紅龍果的栽培管理則勢必要多加費心,留意田間植株生長情形,才可減少發生病蟲害等問題。

placeholder-light

把握4個肥培管理時間,有效提高油茶產量及品質!

為了提升油茶產量及生產品質,並促進油茶生長、提高含油率、避免大小年等,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辦理油茶產量及品質提升訓練系列課程,在栽培管理關鍵時間點,利用課程訓練農友栽培技術與田間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