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職災誰聞問05】找尋解方-善用小工具,建構農業職安大數據

文/林慧貞 攝影/黃世澤

七月初豔陽高照的午後,嘉義縣農業處長林良懋來到位於太保鄉的洋香瓜溫室,拿出附掛熱像儀的手機一照,螢幕上的溫度一路跳升,35、36……最後停在43度,此時是下午四點半。

手機接上紅外線熱像儀可初步偵測溫網室溫度。

全球氣候變遷加上溫網室栽培興起,傳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已經不管用,甚至可能致農夫於死地。近年農民中暑、熱衰竭、休克死亡的案例層出不窮,但同一時間,日新月異的新科技不斷冒出頭,妥善運用可望降低農民職災發生率。

林良懋手上的紅外線熱像儀,便是這幾年最熱門的生活小幫手,micro USB接頭可迅速插入手機,結合專用APP,對著冰箱、電腦、汽車照,馬上能知道有無異常過熱,甚至還能抓水管破裂。

五年前林良懋購入熱像儀時,一台還要價5萬元,現已降到1萬,普及化不是難事。

許多高階蘭花溫室早就配備溫度檢測系統,溫度過高或過熱,即啟動灑水、風扇等設施。但林良懋表示,一般農作物的溫網室只能遮風避雨,夏天中午經常飆到4、50度C,根本沒辦法工作,若能善用熱像儀,建構溫室環境資料,據此改善設施、判斷適合工作的時間,不僅提升作物品質,也能讓農民工作環境更安全。

「連當兵都會規定溫度幾度不出操,但農民現在什麼天氣都要工作,」林良懋不平地說道。

溫網室動輒破40度C,容易導致熱傷害。(圖片提供/林良懋)

智慧手錶即時通報農民意外

高溫工作是勞動部認定的重要職災風險之一,但其實熱傷害第一時間都還有救,只是許多農民經常單身一人去田裡,等家人發現昏倒遲歸,通常已經回天乏術。不少農藥中毒、巡田水意外身亡也是這樣發生。

林良懋說,日本為了避免老人倒下沒人發現,已經設計出銀髮族專用「智慧手錶」,透過內建的平衡裝置,只要老人倒下就能自動感應,連結手機發出求救訊息。

「除了承受(職災)風險,更要有能力預防,」他強調。

除了智慧手錶,日本也開發出各式各樣農用專門護具,農民王明仁近年常跑日本農業資材展覽,總是抱著滿滿DM回台。

王明仁到日本農業資材展,看到許多臺灣沒有的護具資訊。

他表示,日本有很多減緩腰酸背痛的護具,例如延伸肩膀到腰部的「S腰帶」、壓力背心,分散腰肩背承受力道,且使用透氣通風材質;適合高溫作業的抗UV工作服、涼感衣;針對常需要舉起手臂採摘、套袋的果農設計手臂支撐架,避免肌肉過度使用。

透過護具分散腰肩背承受力道,避免搬重受傷。

此外,他也對日本的農業安全規範印象深刻。以經常發生意外的割草機為例,割草時可能引起石頭和異物飛噴,甚至刀片飛出。

「我就有認識的農民因割草被飛濺的石頭打到失明,」王明仁說,日本農民工作時除了一定會戴護目鏡,還會在割草區圍起防護網,避免影響他人,割草圍裙也做成網狀,更涼爽透風,增加農民穿戴意願。

農業護具需考量臺灣氣候

臺灣少有針對務農工作開發的護具,就連政府建議農藥代噴人員應穿著防護衣物,在現實上也有某種程度的窒礙難行。

黃茂峰曾穿上防護衣噴藥,自嘲在農藥中毒前會先中暑暈倒。

領有代噴技術人員執照的黃茂峰表示,政府常向農民強調,噴藥時必須穿上防護衣、防毒面具、護目鏡、雨鞋,避免露出皮膚,他的家中就有一套標準白色防護衣,但為了避免農藥滲透,衣服採不透氣的PP塑膠材質,拉鍊還貼上防水膠條,「穿上去就先中暑了啦!」

他說,這套衣服在臺灣濕熱的天氣下根本穿不住,而且一套要600多元,穿兩次就得丟,因此儘管地方防治所會撥經費補助農民購買,但實際使用者寥寥可數,希望政府開發出更符合臺灣氣候環境的防護衣資材。

農委會承諾加強宣導

針對代噴業者職災風險,農委會表示,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現正進行農藥代噴人員實質安全防護計畫,測試施藥用「防護衣」規格及功能,將依據測試結果選擇適當防護衣,發送給已向各縣市政府登記的農藥代噴人員;未來也打算研發無人飛行載具噴藥機,減少農藥直接接觸風險。

至於農民因負重肌肉骨骼不適,已研發國產手推式或動力搬運設備與簡易式田間採收乘坐車,也有電動剪刀避免修枝手指痠痛;另制定農機具、割草機安全性能要求。

對於農民職災層出不窮,農委會承諾,未來可函文衛生單位,講授如何防範勞動傷害等課程;亦可拍攝MV於電視、公共場所、網站、農民學院課程及相關基層講習訓練加強宣導。

充實農機知識和安全規範,避免職災意外。

【延伸閱讀】
【農業職災誰聞問01】現場直擊-青蚵嫂背後的血淚
【農業職災誰聞問02】現場直擊-田園生活危機四伏
【農業職災誰聞問03】現場直擊-建築在年輕人傷病上的農村未來
【農業職災誰聞問04】找尋解方-扎根農村醫療衛教
【農業職災誰聞問06】找尋解方-為農民開的晨間門診,專訪玉里慈濟醫院院長張玉麟
【農業職災誰聞問07】解析法規-失能、死亡才有津貼補償,怎麼保障農民職災?
【農業職災誰聞問08】農民自救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