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27 頁
韭菜留種栽培不穩定?新品系或能解決問題:寬葉韭菜臺中選1號(TCS341)簡介
韭菜栽培一可分種子與分株繁殖,農友大多自行留種,易導致植株整齊度不一、穩定性不佳等問題;若以分株進行栽培,則易有生長勢弱化及分蘗葉鞘越來越細等情形發生。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積極進行選育,自106年起在田間選拔優良變異單株並進行純化選育,選拔出深具商業生產潛力之優質韭菜新品系臺中選1號(TCS341)。
見證市場百年傳承,《臺南好呷市》職人專刊限量上市
為分享臺南市場百年歷史及展現「老市場好人情」經典故事,臺南市市場處今(19)日發表《臺南好呷市》職人專刊,透過26位市場職人口述分享其經營經驗與匠人精神,以及介紹市場專屬隱藏版美食,帶領民眾體驗各式各樣的美味古早味小吃,另外專刊中還有各項店家優惠訊息,持專刊截角至指定店家消費,最多可享8折優惠!
【呷市】榮盛點心──傳統小吃上國宴,一碗米糕傳三代
隱身在臺南康樂市場(舊名沙卡里巴)的榮盛點心店,是一家傳承三代專賣米糕,還上過國宴的臺南知名小吃攤,許多人都衝著「國宴米糕」慕名而來。在臺灣民主化的進程中,小吃也隨著登上大雅之堂,因為國宴加持,讓更多人知曉臺灣傳統的老味道,以及小吃職人的功夫手藝。
【呷市】阿燕滷味──進擊的傳統市場達人!她無師自通滷成全國狀元
走進新市市場,很難不對市場明亮整潔的環境印象深刻,幾乎看不出這是一個設立了30年以上的傳統市場。這裡的攤商們同心協力,讓市場多次獲得經濟部綠色市集與優良市集四星認證。對在新市市場經營阿燕滷味、並擔任市場自治會長的沈秀琴來說,比起她曾獲得全國滷味比賽冠軍的美味滷味,市場獲得肯定,是她更加在意的事。
【呷市】阿瑞意麵──走過九十九年淬煉的臺南意麵原型
意麵和臺南幾乎劃上等號,每個臺南人心目中都有一碗意麵,已傳承百年四代的阿瑞意麵更被許多人認為是臺南意麵的原型。老闆葉瑞文在麵攤爐灶前「站攤」煮麵,不但動作熟練,身體還配合著韻律微微擺動,從下麵、瀝水、盛碗到澆汁,動作一氣呵成。50多年來他守著老麵攤,堅持做出最正統、健康的臺南意麵。
【呷市】阿財點心──一盤黑白切吃到全豬料理,山珍海味全包
專賣香腸熟肉及蝦卷的老店「阿財點心」,開業至今近百年,攤頭上有豬心、豬肝、豬肺、豬舌、豬腸和豬皮,一盤黑白切吃得到全豬料理;再加上花枝、鮪魚、鯊魚及魚卵等漁鮮,還有傳承古早味的蝦卷、蟹圓、粉腸和米血,以及鮮蔬素菜,名義上是吃點心,但山珍海味都有。
【呷市】阿倫虱目魚──第三代傳人,帶領老攤位跨足新挑戰
新開張的阿倫虱目魚,年輕的老闆李銘倫全神貫注在爐火與鍋子裡的食物,不一會兒,他卻又突然走出攤位,穿過走道走進對面的鮮魚攤,拿起刀子熟練地處理起虱目魚肉。李銘倫家在水仙宮市場經營生鮮虱目魚批發零售已經有三代人的歷史。
利用生態平衡省成本、顧水質:鹹水整合型多營養階養殖系統
整合型多營養階養殖系統(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 System, IMTA)為一種混合式養殖模式,利用水生生物來處理養殖廢水中的營養鹽與有機物,且成為養殖的附加產物。其優點是利用生態平衡的原理,充分利用資源,除了可以減少餌料和飼料等成本,並且維持較佳的水質。
【呷市】明宗魚丸──每天半夜三點開工!用熬夜換來的手工打製美味
臺南市中西區的城隍廟及嶽帝廟旁,青年路上的「東菜市」,1909年日治時期就設立,已超過百年歷史。市場裡的「明宗魚丸」是家傳承三代的手工魚丸老攤,經營超過一甲子,攤主吳明宗堅持手工製作各種魚丸及魚漿製品,魚冊及蝦捲等傳統古早味,更是傳承了臺南的好味道。
【創新加值與國際化推動】 聚焦重點農產品項 深化科技農外銷潛能
農委會委託中衛發展中心執行「科技農企業創新加值暨國際化推動計畫」,以科技農企業為核心,串連生產者、農企業、冷鏈物流業者、貿易商與國外合作夥伴,組成科技農業外銷產銷整合聯盟並整備農企業外銷體系,鏈結科技計畫資源,聚焦外銷潛力產業,並依據潛在目標市場,協助擬定國際發展策略,提升產銷效率,擴大臺灣科技農業產品出口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