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26 頁
走向護土、有機種植的茶業尖端──喜馬拉雅山麓的大吉嶺
大吉嶺位在印度最北部的崇山峻嶺之間,以其單一產地茶聞名,不混裝,不調味,多層次的風味,細緻,甚至像朵花,還帶有杏子與桃子、麝香葡萄和烤堅果的味道──人稱「茶中香檳」。一杯茶也許是從葉片做成的,但風味是從大地開始的。馬卡巴里莊園是改變土壤的莊園先驅之一。
臺灣實施作物收入保險之回顧與發展——展望與建議
支持農民所得並保障農民收入為長期以來的農業政策目標,在過去均以非保險方式的保價收購、要素補貼,以及天災救助等方式來致力達成此目標,但因政府財力有限、齊頭式補貼、恐有違WTO境內支持規範,以及氣候變遷愈加嚴峻的考量下,政府開辦農業保險實有必要。
臺灣實施作物收入保險之回顧與發展——檢討與精進
許多國家包括美國或韓國都曾歷經農業保險在推廣初期理賠率過高的現象,但在調整保單設計、重建再保機制,或進行組織改造之後便逐漸穩健營運。因此,110年9月鳳梨釋迦外銷中國事件,不妨可將其視為強化農業保險體質的機會,徹底檢討保單設計、資料引用、計算方式、起賠機制及理賠標準,才有可能大破大立。
臺灣實施作物收入保險之回顧與發展——各項作物收入保險簡介(2)
我國水稻收入保險於111年第一期開始實施,是涉及面積最廣、影響農民人數最多,且與現行政策連結最深的農業保險。水稻收入保險保單架構分為基本型與加強型,且在加強型中又再區分為一般與優質。
臺灣實施作物收入保險之回顧與發展——各項作物收入保險簡介(1)
傳統的農業保險,是依颱風、豪雨、冰雹等天災所造成的農業損害予以理賠,屬於實損實賠型險種。然而因為農業損害程度之勘災定損,始終在由誰勘災、何時勘災、如何勘災,以及如何判定損害是由天災或人為因素所造成等方面存有爭議,而且短時間要動員大量人力至災損現場並不容易,勘災成本也相當高,因此,氣象參數型保險就應運而生。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專訪:保價再提高2、3元,對稻米產業會是災難
農曆年節將至,也是公曆年初始,《農傳媒》專訪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他表示提高公糧收購價格很簡單,但「這樣不需要我當農委會主委,任何人都可以當主委!」
高粱收入保險試辦及保險費補助辦法簡介
高粱為省水作物,具有抗旱、耐淹、節水、省肥、省人工成本等優點。為調整稻米產業結構、活化休耕農地及增加農民收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積極輔導稻田轉作高粱,有助於緩和農業灌溉用水壓力以及減少公糧收購。
水稻收入保險之推動概況
水稻為國內種植面積最大且農戶數最多的農糧作物,容易受天候環境影響收成,另臺灣地處亞熱帶季風區,海洋島嶼型之氣候特性明顯,加上近年來全球暖化造成天然災害發生頻率及強度漸增,常有致災性低溫、豪雨、颱風及乾旱等災害天氣,或稻細蟎、稻熱病、稻紋枯病、斑飛蝨及褐飛蝨等之疫病蟲害,造成稻作生產嚴重損失。
不平凡的小丸子 已成外銷之星:貢丸跨越國際不再只是平民美食
貢丸在臺灣是國民美食,因為買和吃都方便,很容易讓人忽略它的存在和價值。但可別小看貢丸!臺灣生鮮與加工畜禽產品外銷不易,貢丸卻很早就在相關業者默默努力下,銷往世界各地,包括臺灣在口蹄疫拔針前就已經打入的香港市場,及日本、東南亞、中東、乃至於非洲等多個國家或地區。
海魚資源要永續 養殖研究先探路:鬼頭刀人工繁殖試驗研究
伴隨全球海洋資源捕撈壓力與日俱增,鬼頭刀需求也大增,造成資源量及體型皆有略減及小型化之趨勢,鬼頭刀永續利用議題受各國重視。本研究主要目的在開發鬼頭刀增裕技術,建立鬼頭刀人工繁殖、育苗技術及基礎資料等,以提供未來進行鬼頭刀培育增殖及其他洄游性魚類育苗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