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251 頁
農委會強化香蕉產銷調節 外銷市場仍需蕉農與氣候配合
郭泰呈表示,旗山果菜運銷合作社每周平均能出口70公噸香蕉至國外市場,銷往中國約4、50公噸,銷往日本約3、40公噸。中國市場因香蕉種植量大,當地香蕉價格較為便宜,臺灣產地青香蕉價格得落在每公斤10元以下才有外銷優勢;日本市場近年正逢香蕉進口商交棒期,接班人不見得對臺灣香蕉有特殊情感,過去在香蕉價格低迷時,日本每周會購買60公噸香蕉,但現在每周購買量只剩30公噸,目前旗山果菜運銷合作社正積極與日本溝通,提高出口量。
香蕉別哭,臺灣米來給力!旗山蕉農郭泰呈和食品廠合作研發香蕉米乖乖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郭泰呈自信說道,旗山在臺灣香蕉產業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一步若能跨出去,不僅能開拓國內的香蕉米果市場,搭配六月下旬的臺北國際食品展開拓國外市場客戶,將會是一大行銷亮點。
口頭約實耕人有福了,「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給付獎勵金第2期試辦開跑
有部分耕作人僅以口頭方式,即向地主取得耕作權(此稱為口頭約實耕人),由於雙方承租或協議內容,沒有書面資料可佐證,因此政府機關無法核發各項農業補助。為改善類似的狀況,農委會旗下的農糧署特別規劃「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只需出具切結書,即可領取此計畫的相關給付獎勵金。
【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田尾鄉花卉園藝產業縮影,專攻景觀苗木栽培
田尾鄉與花卉園藝的源遠流長,可追溯至中國清朝。產銷班班長許淑美說,當時打簾村(田尾舊稱)居民巫修齊前往中國旅遊,帶回許多植物種子、枝條,原先僅於自家種植,後來無心插柳柳成蔭,逐漸擴充並形成風氣,田尾鄉許多農家也開始種植庭園花木。
【野望沙龍】最原始的競技場《獵食者:最艱難的挑戰》
想更接近自然一步嗎?從野生動物紀錄片入門是個絕佳選擇,尤其傑出的攝影剪輯,能讓人觀察到平時不容易看見的細節。期待這些小小的感動,催生親近環境的火種,未來成為守護自然的一朵燭光。
花東部落要創生,小型農機與簡易加工設備需求殷切
國發會副主委曾旭正表示,過往臺灣做社區營造時,多半只想到一級產業和很初級的加工,這次的六星計畫一開始就納入加工、通路業者,非常難得,實際執行後知道中間遇到什麼困難,會和農糧署討論可協助哪些部份,陪伴部落一起走下去。
【飽讀好書】《走一條藜家不遠的路》
再次投入農業,魯瓦的心態和策略都與過去不同了。在部落多數人不看好的情況下,他先是租來一甲地嘗試種植,第一年因為經驗不足,紅藜田受焚風吹拂,收成時便慘不忍睹。但他很沉得住氣,投入更多心力,甚至終止其他工作專心栽種,第二年收成順利了,他不因此而滿足,繼續實驗各種栽種方式。
【青出於農】百大青農吳鎮宇X羅伊秀:兩人同行,勝過單打獨鬥
從小番茄、洋桔梗、美濃瓜,再種到技術門檻更高、但單價亦高的洋香瓜,吳鎮宇表示,這是臺灣市場太小之下的不得不然。單憑自己一人能力很有限,如同他身邊的羅伊秀所說:「有時候做事就是要兩人才會快、才好做!」兩人要並肩同行,趁著還有體力時,多加學習與提高技術,慢慢朝著週年僅生產單一作物的目標前進。
國內技職院校第一所,「屏東科技大學」成為2018國際里山倡議新夥伴
針對於社區營造、鄉村振興、地方創生,屏科大跨領域進行研發,透過傳統文化結合現代科技,同樣符合里山倡議所強調的永續經營、保存保育、在地資源共享共生等中心思想。屏科大也表示,加入IPSI不僅可作為國際交流之台灣里山範例,吸收各國相關研究成果和實務經驗外,並有助國際瞭解台灣熱帶農林業鄉村地景保育和社區營造的進展。放眼未來,也將繼續投入國際里山里海的環境保護行列,共同為生物多樣性與全人類的福祉努力。
防治荔枝椿象,除了噴藥與平腹小蜂,黑殭菌也將上場!
「荔枝椿象還是得採取綜合性防治,」謝奉家表示,荔枝椿象並非絕症,過去因為開花期施用農藥會傷害蜜蜂,因此今年才會運用平腹小蜂替代。未來若能開發有效的生物製劑,進行綜合性防治策略,將有助於達到農藥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