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之道】有機驗證與PGS參與式共保系統,是否能夠共存?

文/ 何嘉浩 圖片提供/ Green Net

10年以來,臺灣有機農業建立在有機驗證制度上,但去(2017)年公布的「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要點」,未經有機驗證、不使用化肥、農藥的農民,也能有相關輔導與補助,引起各界討論,有人擔心會影響有機驗證發迄今的成果,也有人認為多元發展才是有機農業的樣貌。
2004年,IFOAM(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在巴西召開會議,有感於第三方有機驗證出色的拓展有機農業市場,但較高的成本及文書門檻,讓小農及較貧窮的農民難以參與,為了讓更多農民能加入有機農業,IFOAM在這會議此將PGS(參與式保障系統)做個明確定義,並成立PGS委員會,目的在於提供一個相對第三方有機驗證,較低成本、彼此有互補性的質量保證系統。支持小農的泰國Green net組織負責人,Vitoon當時在那場會議負責起草PGS文件。

IFOAM於1997年成立國際有機認證服務公司(International Organic Accreditation Service,IOAS),提供IFOAM基本標準(IFOAM Basic Standards,IBS)供世界各地認證標準制定與比對,裡面有個技術委員會負責處理這件事情,Vitoon也已經擔任技術委員會主席5年。

在有機認證及PGS執行多年的Vitoon,對這兩者有何觀察?在參訪過臺灣的農民經營狀況後,有何建議?對此,農傳媒專訪Vitoon,特別以問答的方式記載Vitoon對有機驗證及PGS的看法。

經由PGS檢驗認證的蔬果。

Q:據您所知,有機驗證與PGS是什麼?

PGS跟第三方有機驗證都是商業工具,需要銷售的產品才會用到這些驗證。

由於各國政府對有機農業的定義與規範不同,產品名稱也不一樣,有的把有機產品稱為天然產品(Natural product)。舉例來說,在印尼、菲律賓,政府對於有機產品管制較不嚴格,馬來西亞、臺灣、南韓對於有機產品管制比較嚴格。

相對有機驗證,PGS比較重視永續的概念,例如食品安全、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農民也會彼此分享成功與失敗經驗持續學習。而有機驗證比較偏向單純驗證。PGS的核心是農民,消費者想參與隨時都可以進行,但消費者參與很困難,在全球的PGS案例中很少看到成功的例子。PGS的重點在於,農民之間對執行規範有沒有共識?

IFOAM有制定PGS主要的概念(Concept),然後由其他類似Green net這類的民間組織,以這些概念制定自己的PGS規範。要得到消費者的積極參與相當困難,但並非完全不可能。泰國的消費者大略知道什麼是PGS,他們將有PGS logo的產品視為有機產品,但他們不一定知道PGS的意義。PGS是一個對農民友善的驗證系統,可視為第一方或第二方驗證。

Vitoonvu(右1)向農民們倡導PGS驗證概念。

Q:PGS與有機驗證可以併行嗎?

一般而言,建議農民不能併行。如果要銷售國內外,建議採用第三方驗證,因為第三方驗證適用於國內外市場,而PGS只適用於國內市場。

PGS主要適用在,還沒準備好從事有機農業的農民,幫助他們進行有機農業。且PGS所需紙本作業較少,程序較簡單,我們除了本身有在進行之外,也支持其他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的組織進行PGS,我們在柬埔寨教導時,FAO有提供經濟援助,另外也會向一些民間組織收費。

Q:PGS和有機驗證,在農產品價格是否有差異?

兩者價格可以(could be)是差不多的,但大部分消費者並不知道這兩者的差異。不過相對於慣行農產品,泰國消費者願意付給PGS比較高的價錢。但影響價格決定的因素,並不只是有機與否,也包括產品包裝、品質。很多研究顯示有機產品營養價值(品質)可能較高、毒素較少,但消費者通常不會去考慮有機農業對於環境的影響。

若出口到歐洲需要符合當地對於有機驗證及GMO的規範。PGS無法成為全球通用的系統,因為每個國家對於有機農業的規範不同。

Q:你認為有機農業目前發展瓶頸是什麼?如何增進消費?

有機農業目前遇到的限制,是市場需求不夠大,如果市場夠大的話,農民比較願意改變。在消費市場上,要先協助消費者建立觀念:第一,改變他們購買有機產品觀念,當他們看到有機產品時,想到的不是只有對健康的影響,也會想到對環境的影響;第二,讓消費者意識到,買有機農產品可以幫助家庭農業/小農。

泰國有機PGS聯盟(TOPF)與泰國政府簽屬以PGS推動有機農業的計畫。

Q:對於想推動PGS的組織,會有何建議?

泰國目前沒有官方法規的PGS,同意PGS做有機宣稱,因此PGS對泰國人來說就是有機,但並非是第三方驗證,而是第一方、第二方驗證的概念。中國、南韓、台灣、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則已經有有機驗證規範。我建議組織不要直接從PGS開始,應該先從有機驗證開始,建立自己有機產品的市場,了解有機驗證後,才會知道PGS驗證要從何做起。

想推動PGS,建議最好先一起舉辦訓練建立共識,但是訓練會遇到的困難是,若是找許多不同背景的人來參與的話會比較困難(例如包含生產者、消費者等),希望背景單純會比較容易完成訓練。最好只要消費者或生產者組織的領導者,來參與訓練過程就可以,之後他們可以回去訓練農民。

在泰國,我們有許多PGS組織,做得好的組織可以幫忙做不好的組織,此外,什麼資材可使用,什麼不可使用,是我們共同討論出來的。當泰國第一個PGS團體出現時,大家都去這一家驗證,但是之後PGS團體越來越多,造成彼此間的不信任,此時政府介入驗證,但這時候PGS團體,反過來反對政府的控制。而IOAS的立場來說,是希望民間可以互助合作,不用經手政府。因此我們會在泰國宣傳,PGS組織應該要團結,否則政府會介入。泰國PGS團體之間要彼此討論是很困難的,但是我們還是要努力達成共識。去年12月,超過10個泰國PGS團體才一起達成共識,訂出4項共同規範。

Q:你對於台灣有機農業的觀察如何?

我只有觀察原住民農業,我並沒有觀察商業型有機農業,因此我只能評論前者。我認為原住民農業狀況不佳,他們依賴許多外在投入(External input),他們只有基本種植知識,也不太清楚為什麼要花錢,買自己不清楚有沒有用的資材。他們其實可以在自己田裡,生產要用的資材,例如堆肥。製作的知識可以善用Google,但他們必須先要有搜尋知識的能力,但這個問題不只台灣,而是普遍各國的農民問題。

要提高農民自主學習,第一、是組織用收購價當誘因。第二、提高學習知識的意願。第三、陪伴組織可以依農民需求,協助各家採用集中式堆肥,或是個別堆肥來進行。

Vitoon應邀來臺,探訪原住民部落,並提出友善建議。

Q:怎麼看待台灣農藥殘留未檢出的規範呢?

我覺得不能要求有機農業,農藥殘留未檢出,驗出就有處罰,這樣對有機農民是種懲罰,對促進有機農業沒有幫助。但有機農民還是不能噴灑化學農藥,這是違反規範的,不過泰國的PGS不會幫忙檢驗農藥殘留,因為檢驗費太高,也沒辦法什麼都驗,不過我們希望讓消費者是相信農民,而不是相信檢驗,因為檢驗結果也未必百分百正確。而有機產品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環境更好,沒有農藥殘留為次要目的。

然而,我並不推薦台灣組織只做PGS,因為已經有有機驗證了,由於PGS不能宣稱有機,並且有機驗證比較有商業效率。但在有機驗證下,用Social PGS的概念,來經營品牌是可行的,也就是找到自己組織特色,強化市場經營,例如告訴消費者組織除了有機之外,還有做一些對環境友善的事情之類。這樣的PGS主要是以農民交流為主。驗證農場的管理方式(farm management),並不只重視食品安全。

但在友善環境上面,如果組織只有主張不施用化肥、農藥,我不覺得這就是環境友善。如果目的是鼓勵農民了解有機農業概念,那麼我支持這個做法。但是大部分的情況是,農民只是說說而已,並不會實際去做(環境友善)。更重要的是,太多的名詞會混淆銷售市場。消費者經營上,可以分成3個層級:第1層是消費者,可以每2~3年參觀PGS的運作一次,同時把運作狀況/方式放在網路上,供第2層消費者參考,第3層消費者組成團體,從產品抽10~15%進行檢驗。因此,我想要說的是,PGS並沒有固定的實施方式,只要覺得適合的方法就可以做做看。

延伸閱讀

【有機之道】借鏡泰國Green Net,企業性的小農支持組織

【有機之道】陪農民走有機路:上對下關係Out!Green Net的培根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