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日前邀寵物產業團體座談,會中討論到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盤整可用地,集中管理流浪動物,據傳農業部擬林地蓋遊蕩犬衛星收容所,農業部今(11)日表示,此案尚在評估規劃中,農業部僅先盤點相關適合的用地,一定會考量生態環境,不會對野生動物與人群活動造成影響;若有適當用地,將提供地方政府參考,需要地方政府有意願,才會進行實質規劃。
農業部指出,由於目前國內公立收容所收容量能有限,造成人犬衝突熱區犬隻捕捉後缺乏留置場所,農業部因此針對「強化遊蕩犬收容場所設置」進行內部評估。近期針對「林地、非林地及農牧用地」進行盤點,除了考量地方政府意願外,也會謹慎評估相關土地的環境狀況,排除使用環境敏感區、國土保安用地、國家公園範圍,並對生態環境、公共安全等各方面進行嚴格的審慎評估。
但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研究員郭佳雯表示,農業部找林保署盤點土地就錯了,林保署主管的國有林擁有豐富生態本身就需要我們去保育,不應該是拿來收容遊蕩犬的空間。她說,官方統計現有14萬隻的遊蕩犬,創造更多的收容空間也沒有用,問題癥結在於現有的收容空間無法正常運轉;盤點土地、建收容所都需要時間,即刻可做的是落實禁止餵養遊蕩犬,讓收容所恢復正常執行安樂死,就能創造出空間。
郭佳雯指出,地方收容所的獸醫師常會因抗議、阻擾而無法正常執行安樂死,部分人士會以將預訂安樂死的收容動物提前領養等手段阻擾安樂死執行,建議公部門針對阻擾安樂死正常執行的妨礙公務行為,思考因應之道,修法明文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