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農藥販售業爭取當植醫,防檢局擬推動在職專班提供進修管道

只不過受限目前考選部規定,未來農藥販售業者若有意考取植醫,還是得花時間到學校進修。陳宏柏說,這幾年考選部已更改規範,逐步汰換掉業界資歷換考照資格的方式,雖然考試權是憲法保障、人人平等,但要考照仍需具有一定的學理基礎,未來待《植醫法》立法通過後,農委會和學校計畫開設在職專班,供業界進修,接軌成為植物醫師。

探索潮汐間的富饒,美麗的潮間帶生態系

然而,潮間帶仍然面臨著過多遊客的壓力,包括人手一網去撈捕及採集海洋生物。殊不知遊客的大腳對海洋生物而言,就有如酷斯拉的大腳一般。更令人遺憾的是,某大電視台的節目先前還在鼓勵大家夜間到綠島的潮池去抓尉科的魚類(卻說成是彈塗魚),再油炸料理當作宵夜來吃,更形容口感清脆,非常離譜。然而,此一事例倒也足以說明我們的海洋保育觀念非常落後,教育宣導更是有待加強。

喝了不怕睡不著!GABA烏龍茶有助消除神經緊張

茶改場指出,GABA烏龍茶熱泡、冷泡皆宜,熱泡帶有烏龍茶果香,冷泡則有胺基酸的甘甜,各具特色,目前相關產品產製技術已成熟,歡迎對產品配方或生產技術有興趣的農友、業者,洽詢茶改場製茶技術課。

灌區水情不穩,節水栽培緩解休耕衝擊

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處灌溉管理科技正鄭友誠提醒,農業用水和一般工業、民生用水不同,可以直接回歸利用,在談論農業精準給水的同時,必須考量到給水量若正好等於作物需水量,地下水補注量是否足夠、農用排水稀釋工業廢水的功能是否消失。在水情吃緊時,農業用水固然須有應變措施,共體時艱,但不能視為常態,而是必須考慮農業用水的三生功能。

【舞春的食農科普】採集大地:港口伊娜的野菜盤

野菜盤是濃縮地景與季節變換的一種方式,也是採集地圖的最佳註解,背後所隱含的是伊娜們自祖母或母親傳承下來的生活智慧,透過採集人的手學習到隨著大自然變化的生活方式。若是要說,感受大地賦予的珍貴資源,以及這些採集過程的最佳方式是什麼,那就是跟著伊娜在廚房切切洗洗,或是在田邊生起爐灶,一起把野菜盤烹煮成一桌在地家常菜,並用身體和自己的味蕾來感受大自然所帶來的富裕與多樣性。

高雄鳳荔評鑑競賽公布,有機玉荷包首度獲獎

除了研發產品拓展內需市場,鄭清福也強調,為了推廣在地農產品與穩定農民的收益,農業局更運用冷鏈技術延長果粒鮮度,並鼓勵貿易商將本市農產品銷售至海外市場,讓高雄首選行銷至國際市場。

【有機之道】借鏡泰國Green Net,企業性的小農支持組織

由上所述,可以發現Green Net是以陪伴為核心理念,而非上對下的指導。Vitoon另外提供一個PGS農民技術共學網站,這是由Green Net與農民共同編寫的,供臺灣參考。

placeholder-light

除草有新招,農試所安全除草資材來相助

惱人雜草,可望不用再噴除草劑或人工除草二選一。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經3年測試,成功研發兼顧環境友善與抑制雜草的安全除草資材,不僅除草有效,還能維持土壤水分、作物害蟲及天敵的動態平衡。

【主婦買菜學堂】破解迷思,茭白筍究竟是公的還母的?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對茭白筍孕筍有點概念了吧,主婦的心得是,茭白筍孕茭與媽媽懷孕相似,在適當環境以及充分刺激後,肉質莖就會慢慢一點一滴的長大,等到成熟時,就是香甜的豐收,而那些光說不練的開花公株,就在下一期被淘汰了吧!大家長知識了吧,快分享!

從農村再生到地方創生,青農返鄉創業如何找創新?

陳宜蔓表示,最近縣府也投入一筆經費建設附近觀光景點,吸引不少的遊客,但社區發展仍停滯不前,主要是觀念較為封閉,「如果沒有從根翻轉也沒有用」,才會希望投入當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