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有新招,農試所安全除草資材來相助

惱人雜草,可望不用再噴除草劑或人工除草二選一。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經3年測試,成功研發兼顧環境友善與抑制雜草的安全除草資材,不僅除草有效,還能維持土壤水分、作物害蟲及天敵的動態平衡。根據統計,2017年臺灣除草劑使用量達到2萬5千公噸,創下近15年新高,安全除草資材若能順利生產使用,將會是行政院農委會「十年農藥減半」達標的一大利器。

歷經三年研發,兼顧生態環境,除草效果顯著獲好評

「在全國農藥使用總量裡面,除草劑就佔了4成。」農試所應用動物組副研究員石憲宗表示,田間雜草管理一直是農民最頭痛的部份,面對收成壓力,多數農民選擇使用化學合成除草劑來防治雜草,為幫助解決問題,農試所2015年起,投入研發針對旱作農地,可抑制或防治雜草的安全除草資材。

為測試新研發的安全除草資材效果,農試所特別經過三方實驗對照,呈現試驗結果。

根據農試所今年5月在南投縣草屯鎮農友簡子逢玉米田的試驗結果,以「農試所安全除草資材處理組」與「化學合成除草劑處理組」的田間防治藥效比較,農試所的安全除草資材,對野莧與野牽牛等雙子葉闊葉雜草,有明顯抑制效果,且兩組對照起來,玉米的產量幾無差異。

對此,簡子逢表示「玉米田的雜草情況很嚴重,不使用除草劑的話,雜草會長得比玉米還高,根本沒辦法收成,這次用的安全除草資材效果很好,對我們使用的人也比較沒有傷害,如果能順利量產,會很樂意使用。」

石憲宗指出,目前農試所已篩選出一系列安全除草資材,針對10至15公分的絕大多數闊葉類雜草,施用一次可達到7成以上抑制效果,如果連續2週各施用1次,雜草抑制效果可達到9成。而且此安全除草資材主成分是礦物來源,屬於天然資材,不會累積在土壤,沒有環境賀爾蒙的疑慮,除了玉米等雜糧作物,未來預計也會應用在果園。

5月11日農試所特別舉辦田間觀摩會,同步發表成果,現場農友們也積極討論其相關試驗結果。

不只田間,非農地環境維護也能使用

根據統計,我國除草劑使用總量中,有近15%用於非農地的雜草防治,隨著除草劑對環境的危害逐漸受到重視,農委會公布十年農藥減半政策中,其中一項目標,就是加強非農業區禁用除草劑的管理。對此,石憲宗表示,美國研究顯示許多化學合成除草劑,如草脫淨、草滅淨等具有環境賀爾蒙的影響效應,也會進入人類用的地表水與地下水,干擾動物內分泌,影響健康。此類除草劑如果使用在公園綠地,將對民眾造成威脅。

「除了像馬齒莧這種葉子比較厚的雜草還沒辦法完全對付以外,一般人行道、公園的雜草我們的資材都能處理,對小花蔓澤蘭之類的惡性雜草也具防治效果。」石憲宗表示,安全除草資材如能擴大到非耕地使用,一般民眾也能受惠。雖然目前對如「土香」等具有塊莖的雜草成株,較無明顯防治藥效,未來或許也能將安全除草資材當作選擇性化學合成殺草劑的「增效劑」,降低化學合成除草劑的使用劑量。

為積極驗證除草資材的適用性,農試所也特意仿照非耕地來進行雜草防治試驗。

資材登記待認定,鼓勵廠商技轉

對於農民最關注的成本效益,石憲宗表示,目前剛開始少量試驗,生產成本較高,期望未來若技術轉移成功,由外部廠商大量生產,雖然不期待會比化學農藥便宜,但應能把費用降下來。另外,技轉前將向主管機關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請教,該局對此類安全除草資材的認定是屬於「農藥」或者「不列管農藥」(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確保資材商品化走向,避免浪費研發時程與成本。

農試所強調,本次安全除草資材除適用於傳統慣行農法的旱作耕地外,也有潛力成為化學合成除草劑的增效劑,可望降低現有化學合成除草劑的推薦濃度與使用量;另外其高安全性,或許也可讓相關主管機關思考,未來是否可推薦於非耕地或有機認證農地,落實政府農藥減量與安全農業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