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249 頁
大雨來襲,農友護產撇步到
蔡依真指出,宜花地區一期作西瓜目前多已採收,農友需注意二期瓜苗雨後生育狀況,並加強施用蔓枯病及疫病防治藥劑。青蔥、韭菜與甘藍等葉菜類排除田區積水後,應盡量清除殘敗枝葉,芋頭亦須特別注意疫病(俗稱水傷)防治,若已看到病株,芋頭防治策略如下:
【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屏東縣林邊鄉果樹產銷班第46班:團隊作戰,水災淤泥變沃土
屏東縣林邊鄉農民鄭澄駿、梁萌娟夫妻倆呵護30多年的蓮霧園,於八八水災中盡遭惡水吞沒,沉淤的爛泥比人高,災厄激發成長動力,原慣於單兵作戰的鄭家,加入產銷班技術交流,分享科學化、數據化管理,成本遽降,果品反而更優良。漫漫重建路,雖常累到眼眸「自動關機」,梁萌娟卻欣慰於走過暗黑幽谷,看到希望之光。
下雨免驚有天災救助,農委會呼籲農民等稻穀成熟再收割
不過目前公糧庫存已有60萬噸,尚未包含今年一期作,這些公糧如何消化?農糧署指出,主要供應給國中小營養午餐、軍糧、外銷,若放置較久超過3年則會當成飼料。
小米田全罩式防鳥網零損失,成本僅人工趕鳥三分之一
陳昱初坦言,少數小鳥熟悉機器運作後難以趕走,目前評估機器能保護90%小米不受鳥害,若加上防鳥網則可達到100%保護。如有防鳥網及太陽能人型驅鳥器架設需求的農友,可直接洽詢臺東場。
賞蝶、手作、美食!探訪新竹「南外社區」生態秘境,感受農村樂食趣
特別的是,社區更安排了5星級飯店主廚進入社區協助調整菜色和擺盤,規劃出「蝴蝶食草料理」,同時導入說菜服務,品嘗美食的同時,也增進了蝴蝶食草的知識,不僅色香味俱全,更具在地特色。不僅如此,社區也規劃打造一面以環保概念出發的蝴蝶生態拍照牆,遊玩之餘,讓一家大小也能留下美好的回憶。
紅龍果怎栽培?透過栽植技術,取得成本與產量間的平衡
紅龍果原生長於熱帶雨林,1980年代在臺灣開始大規模種植。近年來為臺灣所熟悉,是蔬果市場的新興寵兒。以下會從育苗開始,分別敘述紅龍果的栽種技術,以作為農民在栽種紅龍果時的參考。
【開麥拉X開飯啦】《香料共和國》裡的一把鄉愁
一個人吃飯是吃飯,一個民族吃飯,卻可以是文化、是歷史,文化和歷史都會跟著每個人吃的東西到處走,不過對凡尼斯來說,承載在盤中的是遙想落葉歸根的鄉愁。
【飽讀好書】《眾神的餐桌: 跟著食物說書人,深入異國飲食日常,追探人類的文化記憶》
這些北方的狼族還沒學會走路就會騎馬,兵民合一,遊牧鐵騎是最有效率的軍隊,像二戰納粹坦克軍團一樣無敵,縱橫歐亞草原數千年。突厥語系在馬背上傳播極遠,曾是絲路上的國際語言,至今也是人口最多、分布最廣的語系之一,從新疆到東歐,每天有無數張嘴巴吐出突厥語,並喝下優酪乳飲料。
翻轉漁業新勢力,東澳漁業栽培區世界海洋日永續盛典
海洋覆蓋地球近四分之三表面積,同時也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起源,各種豐富的海洋資源提供人類食物,也是許多人賴以維生的命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為響應聯合國世界海洋日,聯合宜蘭縣政府、蘇澳區漁會、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北海洋科技大學及東澳社區等,於6月8日來到「東澳栽培漁業區」舉辦「2018世界海洋日—親海、愛海、護海」活動,希望藉此喚起國人更加重視海洋環境,共同關心海洋生物的家。
生雞糞易造成環境汙染,花蓮農民宣誓拒用
此場觀摩會的重點在於,花蓮農改場引進特克斯公司的新型快速醱酵、無臭又不生蒼蠅的雞糞。首先,在玉里地區的西瓜栽培試作,結果顯示在後續的肥料配合調整下,不使用生雞糞就生產出品質優良的大西瓜,成為可能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