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農委會規劃在桃園設置冷鏈物流園區,擬4年後營運

張淑賢表示,完工後,園區會請加工業者及物流業者進駐投資,也保留一部分土地讓業者自行興建廠區,細部廠區配置仍在規劃中。目前預估政府投資金額至少30億,包含冷鍊倉儲、觀賞水族國際轉運、標準廠房等,若加上業者自行建設廠房、機械設備等相關費用,總投資金額將達50億元以上。

打破香菇菌種來源寡佔,新社農會擬設立新公司提升養菇品質

不過這幾年呂昀陞發現,前頭菌種若保存不良,菌種活力衰退,即便後來用液態菌種發酵也不夠,他解釋,假如該菌種只有一到兩成是好的,其餘八、九成老化的性狀有可能在發酵時,把好的性狀蓋過去,最終菇的產量還是會受影響。

2018友菱友雉遊官田,作伙來去「米啟菱嘉年華」

區長顏能通表示,米跟菱角分別是官田區一期跟二期主要的產物,官田擁有得天獨厚無污染的烏山頭水庫優良水源,所生產的米跟菱角品質相當受到消費者的肯定,也因為先有稻米再有菱角的豐收,便以米啟菱的構想來設計系列活動,除了讓消費者能夠藉由美食支持農民在地友善環境的特色產業外,更能藉由音樂與藝術、文學的活動參與,認識與珍惜這片土地所賜予的一切。

【漁業人物誌】一路走來做好做滿,培育漁業幹部6萬人──劉建隆

基隆社區大學日語老師劉建隆20歲左右就擔任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水產試驗所試驗船船長,開發澎湖臭肉鰮漁場,也到澎湖籌建水試所馬公工作站,後來調任前經濟部漁業幹部船員訓練中心主任,一路走過15個年頭,培育超過6萬位漁業人才,爾後又重回水試所貢獻所學。公務生涯45年,他說,自己的人生就像馬戲團,不管到哪裡,都要做到好,做到滿意。

大雨來襲,農友護產撇步到

蔡依真指出,宜花地區一期作西瓜目前多已採收,農友需注意二期瓜苗雨後生育狀況,並加強施用蔓枯病及疫病防治藥劑。青蔥、韭菜與甘藍等葉菜類排除田區積水後,應盡量清除殘敗枝葉,芋頭亦須特別注意疫病(俗稱水傷)防治,若已看到病株,芋頭防治策略如下:

【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屏東縣林邊鄉果樹產銷班第46班:團隊作戰,水災淤泥變沃土

屏東縣林邊鄉農民鄭澄駿、梁萌娟夫妻倆呵護30多年的蓮霧園,於八八水災中盡遭惡水吞沒,沉淤的爛泥比人高,災厄激發成長動力,原慣於單兵作戰的鄭家,加入產銷班技術交流,分享科學化、數據化管理,成本遽降,果品反而更優良。漫漫重建路,雖常累到眼眸「自動關機」,梁萌娟卻欣慰於走過暗黑幽谷,看到希望之光。

下雨免驚有天災救助,農委會呼籲農民等稻穀成熟再收割

不過目前公糧庫存已有60萬噸,尚未包含今年一期作,這些公糧如何消化?農糧署指出,主要供應給國中小營養午餐、軍糧、外銷,若放置較久超過3年則會當成飼料。

小米田全罩式防鳥網零損失,成本僅人工趕鳥三分之一

陳昱初坦言,少數小鳥熟悉機器運作後難以趕走,目前評估機器能保護90%小米不受鳥害,若加上防鳥網則可達到100%保護。如有防鳥網及太陽能人型驅鳥器架設需求的農友,可直接洽詢臺東場。

賞蝶、手作、美食!探訪新竹「南外社區」生態秘境,感受農村樂食趣

特別的是,社區更安排了5星級飯店主廚進入社區協助調整菜色和擺盤,規劃出「蝴蝶食草料理」,同時導入說菜服務,品嘗美食的同時,也增進了蝴蝶食草的知識,不僅色香味俱全,更具在地特色。不僅如此,社區也規劃打造一面以環保概念出發的蝴蝶生態拍照牆,遊玩之餘,讓一家大小也能留下美好的回憶。

紅龍果怎栽培?透過栽植技術,取得成本與產量間的平衡

紅龍果原生長於熱帶雨林,1980年代在臺灣開始大規模種植。近年來為臺灣所熟悉,是蔬果市場的新興寵兒。以下會從育苗開始,分別敘述紅龍果的栽種技術,以作為農民在栽種紅龍果時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