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人物誌】一路走來做好做滿,培育漁業幹部6萬人──劉建隆

內容提供、圖片提供/ 漁業廣播電臺 文/ 陳美年

基隆社區大學日語老師劉建隆20歲左右就擔任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水產試驗所試驗船船長,開發澎湖臭肉鰮漁場,也到澎湖籌建水試所馬公工作站,後來調任前經濟部漁業幹部船員訓練中心主任,一路走過15個年頭,培育超過6萬位漁業人才,爾後又重回水試所貢獻所學。公務生涯45年,他說,自己的人生就像馬戲團,不管到哪裡,都要做到好,做到滿意。

年少從漁,結緣漁業半世紀

1933年出生,劉建隆在基隆漁村長大,由於父親工作與二次大戰的關係,他跟著家人多次搬家,光是國小6年就換了3所學校。劉建隆回憶說,自己一、二年級就讀的是暖暖國小,後來舉家搬到和平島,他就轉學到信義國小,不久因為二次大戰,為了躲空襲,他又跟著家人到龍潭投靠外公家,當時外公開茶廠,他就近到高原國小就讀。戰後,他們全家搬回和平島,劉建隆同時考上基隆中學初中部與基隆水產學校初中部,考量離家近,而自己對漁業與海洋頗有興趣,劉建隆選擇就讀基隆水產學校,一路從初中到高中,畢業又從事漁業相關工作,與漁業結下超過半世紀的情緣。

擔任公務員45年,劉建隆自認是馬戲團,搬到哪裡,演到哪裡,任職於每一個單位,皆秉持著做好做滿的心態,都不嫌累。

首入水試,初任試驗船船長

基隆水產學校畢業後,劉建隆獲得經濟部漁業善後物資管理處,也就是後來的經濟部中國漁業公司的實習機會,他實習時結識了研究室劉姓處長,還與處長共同翻譯日文漁業書籍,也讓劉建隆展露頭角,而喜愛漁業與寫作的他,更以劉培基的筆名,在當時的《漁友雜誌》發表有關基隆小卷與棒受網的文章,吸引當時水試所所長鄧火土的注意。劉建隆回憶,當時取名培基,就是希望能夠「培建基隆」,鄧火土看過文章後四處打聽劉培基。他實習結束後,劉處長推薦他到水試所工作,原本鄧火土還心心念念著劉培基,不願任用他,最後他自承就是劉培基。因此,1954年劉建隆進入水試所工作,一開始便以試驗船船員職位任用,不久升任為船長。

研究漁場,造福漁民無數

劉建隆擔任試驗船船長時,臺灣四周的漁場還少有人研究,劉建隆開始調查研究漁場,隨時監測水溫與水質,他首度發現澎湖臭肉鰮漁場,引起澎湖漁民的轟動,獲得水產協會的表揚肯定。每年夏天,劉建隆跟試驗船就到澎湖研究小管與鰮仔魚,冬至時則到高雄等西部海岸研究烏魚,春天又到南方澳研究鯖魚。劉建隆回憶,擔任試驗船船長10多年,從海陽號到海憲號,試驗船所提供的海況速報,透過漁業廣播電臺發送,當時試驗船只要出航,後面就跟著大大小小的漁船,好像船隊一樣。他說,自己最重要的工作與成就有三項:第一項是在澎湖發現臭肉鰮的漁場;第二項是調查南方澳鯖魚與鰹魚漁場;第三,則是研究西部沿海烏魚。劉建隆耕耘漁場開發十多年,不但為漁民帶來無數次的漁船滿載,他親和與海派的個性,也讓他結交無數的好友與拓展人脈。

因致力於調查研究,進而發現澎湖漁場,更曾獲得中國水產協會的表揚。

出任澎湖,建立馬公工作站

劉建隆在澎湖耕耘漁場調查多年,也讓澎湖人士開始重視當地的水產研究,經過民意代表的爭取,水產試驗所開始籌設馬公工作站。1971年,劉建隆接任水產試驗所馬公工作站第一任主任。劉建隆回憶,當時的省議員許記盛擔任澎湖區漁會理事長,他極力爭取馬公工作站的成立,馬公工作站一開始辦公的地方就在理事長辦公室,一方面劉建隆與研究人員一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另一方面也覓地興建辦公室。後來經過多次的爭取,終於在澎湖白沙找到土地。儘管在澎湖僅有一年多時間,他也順利完成主要任務,讓工作站順利成立,同時更在當地進行牡蠣養殖試驗,成功開啟澎湖水產與海洋生物研究工作。

培育人才,訓練漁業人力逾六萬人

1973年,經濟部漁業幹部船員漁訓中心第一任主任離職在即,在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漁業組組長闕壯狄等人推舉下,當時經濟部次長楊基銓徵調劉建隆擔任漁訓中心主任,由於水試所所長鄧火土愛才,直到半年後,劉建隆才調任漁訓中心。對內部,劉建隆以軍事管理,建立漁訓中心的秩序與形象;對上級,他積極爭取經費,改善設備,還獲得一套彩色視聽設備;對業者,他也全力協助解決船員缺工問題。

劉建隆說,他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學員穿制服,以家中常見的白上衣、卡其褲為制服,再以帽子的顏色區分階級,學員的帽子為白色,教官為金色,長官與來賓為藍色,這套軍事管理不但讓內部井然有序。對此,劉建隆也回憶,當時經濟部還有工業與農業訓練部門,經費都比漁業訓練充裕,他讓日本顧問走訪漁訓中心,終於爭取到彩色視聽設備,這是所有職業訓練中心的第一套。

劉建隆(右)任職漁訓中心時與前總統李登輝合影。(圖片提供/劉建隆提供)

大膽變通,解決遠洋漁業缺工問題

劉建隆任職漁訓中心之時,也是臺灣漁業突飛猛進之際,當時遠洋漁業缺工嚴重,而船員上船前必須經過漁訓中心5天的課程,還必須經過安全檢查,也讓業主傷透腦筋。原本漁訓中心一次招生僅約200人,為了配合業界的需求,劉建隆想盡辦法,後來連走廊都開放學員入住,讓每期結訓學員人數可以增加,也讓業者壓力減輕。

另外,由於業者辦理安全檢查需花費一定時間成本,為了讓業者能縮短船員上船前的作業時間,劉建隆也想出權宜之計,開訓第2天就先發給學員結訓證書。他說,當時中心同仁都擔心他會因此受罰,而他的信念就是幫助業者解決問題。他說,漁訓中心的工作最重要就是解決業者的問題,幫助臺灣漁業的發展。任職漁訓中心15年,劉建隆說,訓練出來的漁業人才至少有6萬人以上。

再入水試,貢獻試驗船管理經驗

時值1988年,當時的漁訓中心改歸農業委員會,劉建隆則被調派農委會擔任計畫督導工作;2年後,當時水試所所長廖一久亟需試驗船管理專才,因此再邀請劉建隆回任水試所擔任新設的副所長一職。回想那段過去,劉建隆表示,他一到水試所就召集船長,要求他們重新粉刷、整理試驗船,讓試驗船煥然一新,自身也擔負起審查試驗船的研究計畫。在那段期間,長官視察水試所時,一度還以為水試所換新船呢。

除此之外,他也參與「海功號」最後航次,遠渡印度洋。他回憶,透過海上通訊,許多自己訓練的船長得知他在船上後,還臨時在模尼西斯開起校友會。後來,水試所原有意拆解海功號,然而在他建議下,海功號才得以保留迄今。

雖然退休了,但劉建隆(後排右一)仍經常與前農復會組長闕壯狄(前排左二)、前海洋大學校長李國添(前排右二)等人聚首。(圖片提供/劉建隆)

不負所託,50年內一路做好做滿

從初中開始到水試所屆齡退休,劉建隆接觸漁業超過50年,其中有45年任職公務。對於個人,劉建隆努力進修,除了取得高考及格,他也利用公餘考取海洋大學的前身基隆海洋學院,完成大學學業;對於工作,不管在哪個單位,劉建隆都要求自己做好、做滿。同時,他也透過自己的人脈,利用出國研習與洽公,拓展臺灣漁業外交空間,建立日臺友好關係。

劉建隆也提及,自己的人生就像馬戲團,在一個地方公演完畢,就換一個地方,沒有什麼累不累。只要求自己做事要做得好、做到滿意,做到對國家、政府、單位都有交代。退休後的生活,也沒閒著,劉建隆繼續運用自身的日語專長,任教於基隆社區大學,迄今已經近20年,他說,「只要還有能力,他會繼續貢獻所學。」

漁業廣播電臺

每月第2、4週的週二18:20~19:00,『漁業人物誌』單元播出:

頻道:AM738、1143、宜蘭1593千赫

更多相關漁業情報及消息,請參考:官方網站FB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