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237 頁
卸甲歸田更要精實!屏縣針對退伍軍人開設830小時「專業農民訓練班」,名額搶手
林德輝表示,現在各地都缺工,農政單位可調查各農會、產銷班缺工數量、工作型態、時間等等,媒合有志於務農的國軍。
【雜糧小學堂】雲林水林鄉的金色甜蜜夢
從前,甘藷是遠行者的食糧,後又飄洋過海來到臺灣,開始在這塊形似甘藷的土地上落地生根。老一輩的人總說,他們過去吃飯僅是甘藷籤摻稀疏白米,總把它和窮苦畫上等號;然而,近幾年的養生觀念如潮,被當作養生良品的甘藷跟著翻身,不僅便利商店賣起烤甘藷,連地瓜片、薯條等加工品都跟著推陳出新,拓展出新一代的甘藷吃食版圖。
新加坡甘藷市場具外銷潛力,越南、日本、澳洲成為臺灣最大出口市場勁敵
新加坡約有561萬人口,國土面積約為719平方公里,雖面積不大但因所處位置具優勢,讓新加坡因貿易策略而帶來經濟高度成長。2016年新加坡居民的平均家庭月收入為11,598新幣,為高所得國家之一,且其工作時數平均每週達46小時,生活較為忙碌與緊張。此外,新加坡和臺灣相同,也正面臨高齡化衝擊,新加坡政府統計65歲以上人口超過9.2%,預估2030年新加坡65歲人口將增加為目前的3倍,進入超高齡化社會。
穿梭山林的隱世珍珠,阿里山林業鐵路華麗轉身
臺灣唯一仍在營運的高山林業鐵路——「阿里山林業鐵路」,在今年7月由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重新接回管理。林鐵處表示,阿里山林業鐵路近年獲得國際鐵道與專家大力肯定,未來5年將逐步更新硬體、確保安全、增加班次,並將彈性晉用觀光旅遊等人才。預計導入會員制度、結合沿線社區人文、自然資源推動深度旅遊,找回阿里山鐵道旅遊的迷人風采。
影像辨識很省工!害蟲、魚種、花卉AI搞定
農科院水產所開發藍霓虹蝦虎、黃金霓虹蝦虎及金頭霓虹蝦虎繁養殖技術,也建立量產模式,目前研發5坪的貨櫃式模組,可年產4萬尾魚苗,產值高達4,000萬元。
看得到也吃得到:臺產牙鮃繁殖試驗成功,比目魚高級日式料理不是夢
臺灣人愛吃比目魚,每年平均進口值達新臺幣15.3億元。其中「牙鮃」又稱皇帝魚,為比目魚的一種,因為肉質白皙細緻,是日式料理或高級海鮮餐廳主要選用的食材,進口價格1公斤可達1500元。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經4年努力,成功研發牙鮃繁殖技術,未來3年內將有「臺產比目魚」上市,成本可望壓低至1公斤160~200元,市售價格約800元,讓民眾想吃的時候「點得起」。
慎防薊馬大軍來襲,去除害蟲有撇步:耕作、化學、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一舉減少作物危害
在生活型態上,薊馬成蟲與幼蟲棲息於幼嫩葉背及茶芽,銼吸幼嫩組織,造成新葉彎曲變形,被取食受傷部位褐化粗糙銹斑。每當油茶開花時,即會吸引大量薊馬聚集於花部,銼吸與產卵危害,影響著果率,開花末期對花部內剛形成幼果銼吸表皮,造成日後褐化傷痕,幼嫩小果受薊馬取食為害後,也會形成褐化銹斑。
水果加工的最佳助攻手,紅龍果膠做餡料一級棒
陳吉仲補充,農委會會積極改進加工技術,以前食品加工廠是由經濟部負責,生產的安全管理由衛福部負責,經行政院會協調後,以後農產初級簡易加工如乾燥製果乾,將由農委會負責,把一級產品和加工合在一起,搭配學術界、業者合作,可以為農產品創造出更好的附加價值。
追求創新、比實踐度,大專生將夢想推入農村實驗
農村也可以讓年輕人玩出創新,為農村注入振興的活力。今(2018)年度「大專生洄游農村二次方行動計畫」已經起跑,5組入選團隊用接地氣的創意、嶄新的科技,以及勇於接受挑戰的創業精神,理性證明自己的夢想在農村實踐的價值。
田間起義後下一步怎麼走? 熱血神農翁良材:自創品牌與企業化經營發展稻米事業
笑說自己喜歡「趴趴走」的翁良材,曾經協助知名企業到中國山東省、江蘇省等地協助規劃田區投資,也曾經到馬來西亞幫人規劃300甲的農地,對各國農業發展也有很多觀察心得,他認為在臺灣從事農業其實相對容易起步。他看到現在很多年輕人返鄉務農,他們先買一臺插秧機與一臺二手的3.5噸貨車,就能開始從事代耕事業,一期稻作下來收入不比上班族差,他強調青農返鄉也不能盲目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