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薊馬大軍來襲,去除害蟲有撇步:耕作、化學、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一舉減少作物危害

文/農試所應動組 林鳳琪、茶業改良場 寧方俞、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陳巧燕

甚難防治的薊馬,在台灣農作物上全年均可發生,尤其在適合發育溫度下,約10天即完成一個世代,一年可發生多達20個世代以上,尤其是油茶抽新梢或開花結果時,更是最容易吸引大量薊馬,將造成新芽、花芽及幼果的危害,近年來更是影響了茶籽產量與品質。

幼蟲期多棲息於幼芽、新葉上取食

薊馬發育生活期包括卵、幼蟲、蛹及成蟲期。雌蟲偏好產卵於植物幼嫩組織內。卵孵化成幼蟲後,鑽出表皮,喜棲息於植物幼芽、新葉、花、小果上取食,幼蟲期有兩個齡期,活動力佳,受干擾會快速分散。蛹分前蛹與蛹兩期,大多於葉芽、花芽、枝條、樹幹的細縫或落入土面化蛹,此為休眠期,減少取食與活動。羽化後的成蟲回到植物上取食及產卵。

在生活型態上,薊馬成蟲與幼蟲棲息於幼嫩葉背及茶芽,銼吸幼嫩組織,造成新葉彎曲變形,被取食受傷部位褐化粗糙銹斑。每當油茶開花時,即會吸引大量薊馬聚集於花部,銼吸與產卵危害,影響著果率,開花末期對花部內剛形成幼果銼吸表皮,造成日後褐化傷痕,幼嫩小果受薊馬取食為害後,也會形成褐化銹斑。

薊馬銼吸小果表皮日後形成褐化粗糙銹斑。

多元防治小撇步,有效阻止薊馬危害

正因如此,薊馬防治更顯重要。在整體的防治方法上,可包括耕作、化學、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等。其中,針對薊馬在作物上族群增長迅速特性,以化學藥劑可快速控制薊馬發生。像是薊馬寄主植物繁多,其在栽培作物上不適合生長繁殖時,往往轉移至鄰近雜草或其他植物棲息生活,因此清除其他雜草等植物,可以減少蟲源,降低對作物的危害。

茶薊馬雌成蟲製成玻片標本。

若透過生物防治,因薊馬天敵種類甚多,包括捕食性如椿象、草蛉、癭蚋、薊馬及捕植蟎等,存在田間即具有壓制薊馬族群的作用,其中小黑花椿象具細長口器及良好的搜尋能力,具捕食隱匿於花朵中薊馬的特性,是防薊馬最為有效天敵。除了注意天敵的保育增加自然防治力量,亦可增補釋放天敵防治薊馬,降低被害率,減少損失。

另外在物理防治部分,如銀色覆土資材、濾除紫外線塑膠膜及顏色黏板等,均可防除薊馬,在台灣以黃色、藍色黏紙應用較多。除了監測調查族群密度,在田間大量放置誘殺達到減少薊馬的目的。

本文轉載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6月號,原文標題為〈為害油茶之薊馬及其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