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旗
豐年雜誌
「原」來如此 與環境共存的永續糧食體系

極端氣候加劇使人們意識到,過去書寫在字裡行間的一道道恫嚇筆觸,如今早已刻印在地球各處,無限度的汲取自然資源正是問題背後的成因。然而不同於主流社會,大多數的原住民族至今仍保有與自然共存的生活智慧,遵照草木星月暗示的規律作息,重視與環境的良善循環,如此模式或許是現今氣候變遷議題的可行解方,並可作為永續社會發展的參考。

新聞
多元生態林業! 油茶首度納入保安林租地造林樹種 栽植面積70%為限

農委會林務局推動租地林農發展多元生態林業,考量栽植油茶不妨礙國土保安,將油茶納入國有保安林租地造林樹種,林農即日起可向各林區管理處申請新植油茶。栽植油茶需遵循林業經營模式,植株不能矮化,禁止使用重機械、化學農藥等,且栽植面積以不超過租地造林面積70%。

新聞
農試所開發苦茶油三種風味製程 深焙油品機能性成分更高

地中海飲食使用的橄欖油是近年風靡世界的健康油品,國產苦茶油有類似橄欖油高含量的油酸(Oleic acid),且對高溫耐受性又比橄欖油更好。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開發出3種苦茶油製程,可讓苦茶油具有甘甜微嗆或醇厚、濃郁堅果香等不同風味,分別適合鮮飲、清炒或香煎等料理方式。其中又以深焙製程油品氧化安定性及機能性成分含量最高。

新聞
前景看好的油料作物-油茶 7大策略有助栽培、採收改良 開創產業大商機

長期以來我國食用油脂自給率低,為發展健康、高品質的本土特色油料產業,首要之務便是選擇適合本土種植的油料作物,國產油料作物以油茶和胡麻為主,其中油茶早年主要作為造林樹種,因為消費者開始重視食用油品安全,近年變身為前景看好的油料作物。

新聞
慎防薊馬大軍來襲,去除害蟲有撇步:耕作、化學、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一舉減少作物危害

在生活型態上,薊馬成蟲與幼蟲棲息於幼嫩葉背及茶芽,銼吸幼嫩組織,造成新葉彎曲變形,被取食受傷部位褐化粗糙銹斑。每當油茶開花時,即會吸引大量薊馬聚集於花部,銼吸與產卵危害,影響著果率,開花末期對花部內剛形成幼果銼吸表皮,造成日後褐化傷痕,幼嫩小果受薊馬取食為害後,也會形成褐化銹斑。

禾穀類的臺灣藜營養價值很高。(攝影/林靜怡)
新聞
部落特色農產業就靠它們!原鄉潛力作物提升競爭力

原鄉多具備未受人為破壞的天然環境以及保留豐富的原住民特色作物資源,然而隨著時間轉變,部落漢化與青年人口外移情形日益嚴重,導致部落特色農產業逐漸凋零。為恢復原鄉特色作物復耕與建立部落農產業,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特別成立原住民農業研究室,進行原鄉部落特色作物的種原蒐集及保存、栽培技術的研發以及品種的改良等工作。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會振動的掃帚,茶改場新發表油茶採收機省80%人力

本土油崛起,油茶和胡麻栽種面積近五年增加1,850公頃,卻普遍面對缺工問題,農委會茶業改良場今發表高枝省工採收機,利用機器振動讓油茶籽落果,傳統人工採收一甲地需耗費40人,用機器只要8人,採收時間縮短兩週,一臺3萬元不到,預計年底量產上市;胡麻也有好消息,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最快明年推出採收機。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把握4個肥培管理時間,有效提高油茶產量及品質!

為了提升油茶產量及生產品質,並促進油茶生長、提高含油率、避免大小年等,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辦理油茶產量及品質提升訓練系列課程,在栽培管理關鍵時間點,利用課程訓練農友栽培技術與田間管理辦法。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苦茶油大翻身!油茶產業挺進綠金新未來

油茶從過去的造林樹種,變成現在市場矚目的食用油料作物,身價三級跳,是前景看好的「綠金」產業。然而臺灣油茶在產、製、銷上面臨諸多挑戰,而政府透過「建構油料作物產業加值鏈計畫」,輔導農民、業者建立創新營運的產業體系,並藉由成立「台灣茶油策進會」的交流平臺後,將油茶產業繼續往前推進發展。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油」夠厲害!看苦茶油如何開發優質製程、邁向國際

「苦茶油的香味、成分及氧化安定性,其實跟製程很有關係!」林試所森林化學組許富蘭博士指出,林試所在執行計畫的前2年,從油茶品系、果實收集及種子前處理到製油等,建立從材料來源至實驗室製油及分析平臺,相關團隊更於近年查訪臺灣多處製油廠,記錄各家不同製程,品嚐油品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