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振動的掃帚,茶改場新發表油茶採收機省80%人力

本土油崛起,油茶和胡麻栽種面積近五年增加1,850公頃,卻普遍面對缺工問題,農委會茶業改良場今發表高枝省工採收機,利用機器振動讓油茶籽落果,傳統人工採收一甲地需耗費40人,用機器只要8人,採收時間縮短兩週,一臺3萬元不到,預計年底量產上市;胡麻也有好消息,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最快明年推出採收機。

會振動的掃帚,油茶落果輕鬆採收

混油案等食安事件頻傳,本土苦茶油和胡麻油重獲消費者青睞,近年胡麻主要產地臺南西港、善化麻油都供不應求,主打養身的苦茶油,一瓶600c.c.更高達上千元。

但胡麻和油茶採收目前全仰賴人工,讓不少農民打退堂鼓,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副研究員羅士凱去年底開始研發油茶採收機,農糧署今舉辦「品味臺灣好油」發表會,茶改場特地搬來一小株油茶樹到農糧署現場示範,受到許多農民、通路商團團包圍。

這款採收機外型貌似掃帚,啟動馬達後即產生振動,羅士凱將掃帚伸進枝條中,茶籽受振動後,像下雨般落到底下鋪的黑網,輕鬆「一網打盡」,許多人當場嘖嘖稱奇,頻頻詢問何時買得到。

茶業改良場所研發出的油茶採收機,可大幅降低人力和縮短採收時間,且物美價廉。

羅士凱表示,傳統油茶採收耗時費力,一甲地需40個人工,若用機械採收可省8成人工,只需8人,每甲地採收時間從20天縮短到4天。

最重要的好消息是,這款小型農機物美價廉,一臺預計2.5至3萬元,近期將交由廠商量產,最快年底農民就買得到。

現場有通路商詢問,枝條振動是否影響到植株本體?羅士凱表示,經農民實驗,採收時使用對花、發芽率影響不大,且農民採收後本就會修枝疏花,用這款機械正好可協助一部份疏花。

他提醒,油茶種植不宜過密,間距至少要3.6公尺,用這款機器採收較方便,作物吸收營養也比較好。

胡麻採收機、新品種研發雙管齊下

另一個近年崛起的明星作物胡麻也傳出好消息,傳統胡麻需人工採收、捆束曬乾,再用人工打出莢內的胡麻籽,臺南區農改場近年研發改良「乘坐式割捆機」,取代前端收割、捆束工作,省下24個人力。

臺南區農改場表示,胡麻乾燥後容易裂莢,胡麻迸出,這款機器在胡麻未乾時即收割捆束,比較不會有損耗,農改場已研發兩年,預計今年底在台南舉辦觀摩會,順利的話明年就可正式應用。

同時,台南區農改場也引進國外不裂莢品種,改良適應台灣環境,未來可在落葉乾燥後,配合現有聯合收穫機,收割後直接脫莢,取代60個人力。

西港區農會每年麻油都賣到缺貨,總幹事陳月英表示,其實還有許多農民想投入,但因這幾年氣候不好,且找不到工,打退堂鼓,之前農會曾契作到120多公頃,今年大約80公頃,非常期待農改場能推出採收機。

發展健康食品、保養品,提升油料作物價值

農委會近五年陸續祭出油料作物輔導措施,轉作胡麻、油茶每公頃補助4.5萬元,統計這五年油茶和胡麻種植面積增加1,850公頃,取代6%進口油脂。

義美食品公司董事長高志明表示,會盡全力支持本土油料作物,除了直接食用,建議政府多多研發油料作物營養品、保養品,否則現在許多油籽榨油後只能當飼料,實在太浪費,應提升作物價值。

他也透露,義美自有實驗室早已開始研究油料作物的保養、護膚品,預計年底進入這塊市場,原料不限於本土油料作物。

義美食品公司董事長高志明表示,油料作物除了榨油外,也可研發成營養品、保養品等多元用途,目前預計年底將進入此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