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綠豆生產耗人工 秋作機械採收成本僅約6分之1

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開發綠豆秋作栽培技術,透過肥培管理讓綠豆花期趨近一致,秋天氣候乾燥也適合機械採收,以機械一次性採收產量雖僅約人工採收7成多,但相較人工採收成本每公斤70.5元,機械採收大幅降到12元,僅約人工6分之1成本。

新聞
【城市蜂情畫】為什麼要在城市養蜂?

百年前的臺北,是一片綠野平疇,處處是沼澤農田,四周淺山環繞,是許多動、植物的家,這裡有樹蛙,有藍鵲,也有在花朵盛開時來去飛舞的蜜蜂,這些蜜蜂不只代表活力與生機,還有更重要的意義。

新聞
【看漁事長知識】從吃學起,帶你買九孔、知九孔

九孔(Haliotis diversicolor)是鮑螺科鮑螺屬物種,與大家熟知的鮑魚為同屬物種,全球被劃分在鮑螺屬下的物種約有近百種,這些鮑螺屬物種外觀差異不大。九孔有另外兩個常見的名稱,臺灣珍珠鮑魚以及臺灣鮑,這些名字也透露出九孔是龐大鮑魚家族中的一份子。

新聞
【農技最前線】原來太空包這麼來——從人工栽培看臺灣香菇產業

臺灣省農業試驗所自1974年,發表香菇栽培新方法,並陸續於1983、1986、1993年編印推廣手冊後,乃漸次取代了大部分的「香菇段木栽培法」。此一「香菇栽培新方法」,是以木屑壓裝於塑膠包內,再經高溫殺菌後,接種培養而成

新聞
集貨搬運不費力,站著不腰疼!臺東場研製「果籃抬升裝置」

為解決鳳梨釋迦等果品之集貨場以人工搬抬果籃,人員頻繁彎腰負重造成肌肉拉傷等問題。有鑑於此,臺東區農業改良場研製果籃抬升裝置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會振動的掃帚,茶改場新發表油茶採收機省80%人力

本土油崛起,油茶和胡麻栽種面積近五年增加1,850公頃,卻普遍面對缺工問題,農委會茶業改良場今發表高枝省工採收機,利用機器振動讓油茶籽落果,傳統人工採收一甲地需耗費40人,用機器只要8人,採收時間縮短兩週,一臺3萬元不到,預計年底量產上市;胡麻也有好消息,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最快明年推出採收機。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別再用人工了!胡麻產業走向省工模式

不過,胡麻採收仰賴人工操作。當胡麻果莢成熟時,農民習慣將胡麻植株連根拔起,先捆成一束束,交叉倒立在田裡曝曬乾燥4、5天,促使果莢爆裂;然後鋪上帆布,拿棍棒敲打果莢讓胡麻籽脫粒落在帆布上,接著將胡麻籽過篩、剔除雜質才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