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漁事長知識】從吃學起,帶你買九孔、知九孔

文/ 洪嘉鎂 攝影/ 謝佩穎

九孔(Haliotis diversicolor)是鮑螺科鮑螺屬物種,與大家熟知的鮑魚為同屬物種,全球被劃分在鮑螺屬下的物種約有近百種,這些鮑螺屬物種外觀差異不大。九孔有另外兩個常見的名稱,臺灣珍珠鮑魚以及臺灣鮑,這些名字也透露出九孔是龐大鮑魚家族中的一份子。

如何辨別外觀相似的九孔與鮑魚

消費者可以從體型、螺紋、殼上附著物,以及出水孔的外型等方式辨別,左側為鮑魚,右側為九孔。

民眾在市面上吃到的鮑魚,多半屬於黑盤鮑或其雜交的鮑魚,在中國稱為皺紋盤鮑,要清楚分辨自己購買的到底是九孔還是其他種類的鮑魚,對民眾來說是件困難事。

  • 螺紋與體型

就拿國內生產的九孔與黑盤鮑來說,最簡單的分辨方式是用體型及外觀,黑盤鮑的體型較大,殼上的螺紋比較粗糙,而九孔的體型比較小,螺紋比較平滑。

  • 藤壺

但近年有一種中國進口的廉價小鮑魚,體型和九孔相似,被不肖業者拿來魚目混珠。由於中國與臺灣的養殖方式不同,中國進口的小鮑魚殼上會有「藤壺」,而臺灣生產九孔殼上是乾淨平滑,有著極大差異。

  • 出水孔

另一種判定方式可從殼上的出水口辨認,一般來說九孔背上的出水口沒有明顯的突起,但是鮑魚的出水口就長得像火山口,一眼就能分出差異。

用殼色分辨野生與養殖九孔

雖然野生九孔的產量相當稀少,不過總會零星看到有人號稱自己養的九孔是野生的,野生九孔到底與養殖九孔有甚麼差異呢?會有很明顯的殼色差異。

把九孔殼面向自己,養殖的九孔殼同時擁有綠色與紅色,這是因為人工養殖前期,九孔苗都是吃飼料長大,殼色會呈現綠色,等到長到一定大小後才會放到海底池吃菜(餵食龍鬚菜、海帶會呈現褐紅色)。

但是野生九孔從小到大吃得東西都差不多,所以殼色都會長得一樣,不會有紅綠色之分。

一定有人疑惑,那從小餵九孔吃菜就會殼色一致吧?雖然這樣的說法沒錯,但是要讓小九孔殼色一致必須耗費很多的時間把菜打碎再餵食,不管是成本或是人力考量都不符合經濟效益。

養殖業者會將進貨回來的海帶進行前處理,再給九孔吃。

煮到8、9分熟就夠了

雖然是同家族的物種,不過九孔的口感可是與鮑魚截然不同,九孔的肉質相當扎實有口感,而鮑魚相對比較軟嫩一些,對於不會料理九孔的人來說,容易煮過頭以致於口感過硬。

常見的九孔料理有三杯、清蒸、乾煎等,當然最近也有人會拿九孔煮火鍋、燒烤等,要吃到爽脆不過硬的九孔,烹調時間是關鍵點,一般來說,89分熟就可以直接吃了。

不過要怎麼知道九孔有沒有煮過頭,最簡單的料理方式就是把九孔直接丟到沸水煮1分鐘,再進行後續料理,像是三杯、蠔油⋯⋯等,記得起鍋前再放入九孔調味就好,這樣九孔就不會一直在鍋裡翻滾,煮出很有「嚼勁」的九孔。

放在烤網上的九孔只需將水分烤乾一些,約8分熟就能直接食用。

當九孔從產地到餐桌

除了選購最新鮮的九孔外,也要了解牠是怎麼從受精卵變成餐桌上的佳餚。

(製表/洪嘉鎂、謝佩穎)


延伸閱讀

【九孔風華再現?】「貢寮鮑」開啟新商機,產量困境仍待解

【九孔風華再現?】細數前世今生,一窺九孔興衰

【九孔風華再現?】復育九孔路迢迢,引進國外遠親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