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生產耗人工 秋作機械採收成本僅約6分之1

秋作機械採收綠豆收穫量僅約人工採收7成多,但採收成本可大幅降至約6分之1。(圖片提供/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綠豆的花期長,豆莢成熟時間不一致,以往都得透過人工分次採收,採收成本高,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開發綠豆秋作栽培技術,透過肥培管理讓綠豆花期趨近一致,秋天氣候乾燥也適合機械採收,以機械一次性採收產量雖僅約人工採收7成多,但相較人工採收成本每公斤70.5元,機械採收大幅降到12元,僅約人工6分之1成本,讓國產綠豆更具市場競爭力。

綠豆是不耐低溫的短日照作物,國內從2月下旬氣溫回暖至9月間都可種植,以往為了供應夏季市場需求,農民以春作為多,其次夏作。因豆莢若淋過雨,綠豆色澤會變得接近褐色,賣相不佳,因此傳統上農民是待豆莢一轉色就採收,成熟時間不一下需多次採收。

因綠豆花期長,春夏兩季雨水多,人工採收成本高,生產價格不具市場競爭力,使得國內種植愈來愈少;根據農糧署統計,109年全臺栽培面積僅剩約48公頃,主要產地在臺南22公頃、高雄13公頃。

臺南農改場秋作綠豆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播種,播種後約36天開始開花,始花後35至45天熟莢,生育日數約71至81天,收穫季大約可落在11月間。臺南農改場副研究員吳昭慧表示,利用秋初氣溫仍高但日照開始變短時播種,秋作綠豆生育期比較短,只要以複合肥39號作為基肥每公頃400公斤,不再追肥,並在始花期前給予適當灌溉,開花後減少水分,可讓綠豆植株花期集中,利於機械採收。

機械採收後稍加過篩的綠豆。(圖片提供/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經過栽培試驗,人工採收田區採收3次,產量總計每公頃1,480公斤,機械採收田區採收一次、產量1,083公斤,收穫率僅是人工採收73.2%。但人工採收成本高昂,每公頃綠豆1人需收穫696小時,以每天每人工資約1,200元計算,人工採收綠豆成本高達每公斤70.5元;相較之下,機械採收單人3小時即可完成一公頃田區採收,採收成本只要每公斤12元。

國產綠豆主要栽培品種為「台南5號」,味香綿密,品質極佳,不論冬夏製作甜品均非常適合,秋作機械採收降低生產成本,有助加強國產綠豆競爭力。

吳昭慧指出,秋作綠豆仍須注意在始花期前做好蟲害防治,避免田間蚜蟲、薊馬密度過高,否則蟲害導致落花落莢,綠豆花期可能就會延長,不利機械採收;機械採收須利用中午莢果莖葉較為乾燥的時機,並調整採收機放慢速度、降低風速,以避免耗損量增加。

因機械採收後的豆莢含水率較高,需要立即乾燥處理,因堆積中心的綠豆會升溫,可能導致發霉,切忌堆積貯放。吳昭慧說,綠豆冷藏可貯放2、3年,乾燥後的綠豆先冷藏,明年夏季再賣就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