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大宗蔬菜策略聯盟推機械省工栽培 蔬菜移植機省9成人工 選別機助拓展市場通路

大宗蔬菜產業策略聯盟今年在農委會農糧署輔導下,引進多款省工農業機械,包括引進國內第一臺「乘坐式自動取苗蔬菜移植機」,相較傳統人工種植可節省9成工時;「電腦重量選別機」有助落實蔬菜選別分級,讓不同規格蔬菜各自進到合適的市場,賣到合理價格,且能減少耗損。

新聞
人力短缺、東北季風降雨阻收穫 苗栗胡麻機械採收省八成人力、更省時

苗栗縣是近年國產胡麻(芝麻)新興產區,但由於相關產業人力不足,且北部地區二期作胡麻採收期容易遇到東北季風降雨,干擾日曬脫粒處理,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推動胡麻機械收穫一貫化流程,透過機械收穫的胡麻淨收益與人工採收差距不大,但可節省83%人力,採後處理更快速,有助產業規模持續成長。

新聞
農委會斥資1億元補助大蒜省工機械 目標三年100%自動化

大蒜栽培耗費人工,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今(19)日於雲林縣東勢鄉舉行大蒜機械化作業示範觀摩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當場宣布,今年起啟動大蒜從播種、採收到烘乾全面自動化,將投入約1億元預算補助農民購置省工機械,3年內讓大蒜產業達到100%自動化。

新聞
文旦全果加工四季吃得到 省工機械提升效率20倍

文旦柚是中秋節慶重要果品,但佳節一過、價格就急速低落,產銷壓力大,花蓮縣是國內第二大文旦產區,宜花地區種植面積 […]

新聞
綠豆生產耗人工 秋作機械採收成本僅約6分之1

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開發綠豆秋作栽培技術,透過肥培管理讓綠豆花期趨近一致,秋天氣候乾燥也適合機械採收,以機械一次性採收產量雖僅約人工採收7成多,但相較人工採收成本每公斤70.5元,機械採收大幅降到12元,僅約人工6分之1成本。

新聞
借助研究中心農機研發,日本果樹栽培借力使力

透過日本重要農機研發機構的成果展現,可感受到多項技術值得國內借鏡改良,其中果園噴藥車為果園普遍使用噴藥防治機械,臺灣可學習其相關改良之處,以提升國內噴藥車性能。果樹高空作業車及人身輔助器具,亦可參考運用於果園栽培,以因應從農人口老化並提升效率。此外,也發現日本果園常架設防風網、防鳥網或棚架結構,其架設均有模組化之連結零件可供選擇,僅需簡單工具即可搭建,臺灣亦可發展設施模組化相關連結零件,以供農友自行組合。臺灣農業與日本面臨同樣(包括勞動力不足、從農人口老化、生產成本高等)困境,也許可參考日本現成經驗與發展模式,加強農業機械研發,以有效解決國內農業人力老化及缺工等問題。

新聞
科技興農,他們怎麼說?

每到茶葉採收的季節,缺工問題就浮上檯面,臺灣過去曾向日本引進採茶機,但礙於土地坡度的限制,關鍵的「一芯二葉」不易採摘;臺灣的夏季氣候高溫炎熱,乳牛厭食造成產量銳減的問題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苦茶油大翻身!油茶產業挺進綠金新未來

油茶從過去的造林樹種,變成現在市場矚目的食用油料作物,身價三級跳,是前景看好的「綠金」產業。然而臺灣油茶在產、製、銷上面臨諸多挑戰,而政府透過「建構油料作物產業加值鏈計畫」,輔導農民、業者建立創新營運的產業體系,並藉由成立「台灣茶油策進會」的交流平臺後,將油茶產業繼續往前推進發展。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油」夠厲害!看苦茶油如何開發優質製程、邁向國際

「苦茶油的香味、成分及氧化安定性,其實跟製程很有關係!」林試所森林化學組許富蘭博士指出,林試所在執行計畫的前2年,從油茶品系、果實收集及種子前處理到製油等,建立從材料來源至實驗室製油及分析平臺,相關團隊更於近年查訪臺灣多處製油廠,記錄各家不同製程,品嚐油品的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