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夠厲害!看苦茶油如何開發優質製程、邁向國際

苦茶油大翻身!油茶產業挺進綠金新未來一文中,可了解油茶如何從造林樹種搖身一變,成為食用油料作物中的明日之星。不過,要挖掘出其中隱藏的綠金潛力,除了要有豐產和適合機械化栽培的品種外,後續的油品標準製程與推廣加值也十分重要,本篇將更進一步探討油茶在製程與銷售上的未來競爭力。

分析油品成分,開發優質標準製程

苦茶油的製油、儲存及烹調方式,會影響油品風味與品質的表現。所以,在「建構油料作物產業加值鏈計畫」,由林試所負責彙整油茶籽採收後處理及儲藏技術、油品標準化製程、油茶作物全物利用、苦茶油品質分級與鑑定等研究。

「苦茶油的香味、成分及氧化安定性,其實跟製程很有關係!」林試所森林化學組許富蘭博士指出,林試所在執行計畫的前2年,從油茶品系、果實收集及種子前處理到製油等,建立從材料來源至實驗室製油及分析平臺,相關團隊更於近年查訪臺灣多處製油廠,記錄各家不同製程,品嚐油品的風味。

今年更開始將市售苦茶油分析成果,與茶改場副研究員陳俊良正在建立的苦茶油品評制度,進行關聯性的串連,未來可透過品評制度辦理茶油分級及競賽,以創造高品質茶油消費市場;並建立品油師訓練課程,提供消費者正確的品油知識與方法,培訓茶油產業專業的從業人員。

目前,國內多以日曬方式進行茶子的脫殼及乾燥,然而常有耗費人力及乾燥品質不穩定的問題。對此,林試所開發出節能省工之苦茶子冷乾法,可以有效降低人力及設備成本。

此外,中小型製油坊多以「餅式榨油」及「螺旋榨油」的物理壓榨法生產苦茶油,在得油率、香氣、顏色、成分及氧化安定性等皆有不同的表現,針對此差異,林試所建立臺灣小果種苦茶油的油品性質及成分資料庫,並利用這些研究成果開發建立優質的標準製程,提供業者改善製程的顧問服務,期能降低業者生產成本、生產高品質的苦茶油。

消費者所關心的苦茶油混摻問題,團隊內花蓮場開發出以三酸甘油酯組成鑑別苦茶油被其他食用油混摻之鑑別技術,可以解決部分混摻的問題。

至於製油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副產物,目前也開發出許多實用產品,使製程之廢棄物獲得加值,達茶油全物利用之目標。像是藥毒所在今年成功將苦茶粕萃取物研發為軟體動物、線蟲的天然藥劑(專利審查中),除附有符合GLP規範之理化性資料,目前亦將積極進行廠商技轉。

另花蓮場利用苦茶粕,開發出可直接施用於田間之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及產品雛形,有助於農民實際運用與減少化學用藥。還發現常被廢棄於田間的果殼、種仁殻等具有抗發炎及抗氧化等活性,為開發成生技產品提供了基礎的研究證據。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

科學驗證機能性,有助業者進行確效行銷

苦茶油是臺灣油品之光,也是臺灣油品進軍國際市場的明日之星。為了能讓臺灣苦茶油能與國外油品比拼高下,讓更多消費者認識臺灣苦茶油的食用優點,農試所針對苦茶油口耳相傳的機能效用,進行科學驗證。

「苦茶油真的是好油!」做過許多食用油機能性研究的農試所生物技術組李雅琳博士指出,苦茶油被中國人食用長達千年的歷史,它在中國傳統醫學典籍被記載可以顧胃、明目、解毒等功效,所以她在執行「建構油料作物產業加值鏈計畫」時,規劃了「抗氧化、視力保健、護胃」3大機能性的科學驗證,目前已經有明確的科學實證,另外,藥毒所的研究也顯示,苦茶油具有調節血脂、保護肝臟的功效。

她強調,油茶籽經過炒培後製成的苦茶油,會展現不一樣的功效,所以未來針對不同的功效訴求,可以設計不同的加工製程、開發不同的苦茶油產品、建立不同的分眾市場。

針對業界期待苦茶油機能功效的發展來看,李雅琳強調政府會依據科學證據的方式,證實苦茶油具備的機能功效,再來宣傳國產苦茶油的食用優點,這樣子不僅能帶動國民消費苦茶油,為油茶產業帶來經濟產值外,國民還能從攝取苦茶油的營養成分,獲得健康促進的收穫、節省健保醫療支出,可謂一舉雙得。

產業支持成立茶油策進會,接手產業平臺工作

方怡丹表示,政府的研究單位一向是產業的智庫,「建構油料作物產業加值鏈計畫」已經整合農委會轄下研究機構的研發與輔導能量,帶動研究人員不停地腦力激盪,幫助解決產業問題,同時研究人員也因為接觸了產業界,更加認識市場的務實需求,將促使研究人員的研究面向,創造不同以往、更貼近產業需求的運用。

「建構油料作物產業加值鏈計畫」將於107年底期滿,屆時完成油茶產業的築底後,接下來推動油茶作物產業化的工作,將從官方交接給產業界,由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成立茶油策進會,繼續為臺灣茶油產業扮演促進、整合、溝通、服務的角色,將官方研究的成果媒合至產業界進行實務運用。

李翎竹指出,茶油策進會的主要工作包括了日後將強化苦茶油品質與加值應用推廣;引進公部門協助輔導栽培者生產優質油茶;與企業、NGO團體合作擴大檳榔廢園、休耕地等閒置農田轉作油茶作物;組織農事服務資源降低油茶種植人力負擔增加農民投入意願;舉辦茶油品評競賽與品油師培訓持續提升消費者認知與臺灣茶油工藝品質;導入異業合作,提供從農場(農民)到餐桌(消費者)的油品新消費模式。

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秘書長李翎竹。

發展特色莊園,將臺灣苦茶油推向國際

苦茶油傳統色彩濃厚,消費族群以中老年齡階層為主。成立於2004年的茶籽堂,以臺灣農業在地新創品牌之姿,卻能將油茶的茶籽洗劑、苦茶油,賣進年輕人最愛的文創商場。

茶籽堂把茶籽沐浴保養產品投放到接待外國旅客的飯店民宿,成功吸引香港、大陸、日本旅客的青睞,透過茶籽堂的官網下訂單回購,進行跨國消費。

油茶作物不僅在臺灣走向產業化、業者開始發展文創品牌,中國近年來積習推動油茶產業,全國栽種油茶面積相當於臺灣全島。

針對臺灣油茶產業、品牌進軍國際市場的機會點,茶籽堂專案部經理巫廷璽認為,中國官方對於將油茶發展成為全球第四大油料作物,非常具有雄心,積極想讓全球消費者認識苦茶油,而臺灣油茶業者藉由中國向全球大力推廣,應該要思索自己的產品定位。

他表示,中國為了容易控管油品品質,大多選擇精煉製造,所以產品停留在「衝量、精緻、便宜」的階段,臺灣業者想要在國際油品市場取得一席之地,應走「小而美」的特色化路線,發展小型莊園式的苦茶油農莊。

「當苦茶油被中國打開全球知名度後,有些消費者為了吃最好的苦茶油,就會去尋找最好的產地,然後就會找到臺灣。」巫廷璽說,因為茶籽堂看到臺灣油茶產業在國際市場發展的機會,開始聯絡農糧署、接觸「建構油料作物產業加值鏈計畫」、支持成立茶油策進會,企盼政府比照國外橄欖油的品評競賽,建立苦茶油的評鑑制度。

臺灣油茶產業界正在努力加油,而政府也力助一臂之力,整合研究資源、輔導產業提升油品品質,共同為臺灣優質油品布局國際市場、發展「最好苦茶油」的全球品牌形象。